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南方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
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
边墙兴废与明清苗疆社会
明清时期的北京教堂与中
奴隶制工商经济比较研究
苏德战争初期和苏联经济
最新热门    
 
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时间:2009-7-24 13:51:30  来源:不详
 

明清经济的内向化演进模式的形成,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明清现实问题的制约,而其深层是中国封建社会运动机制的因素。

 

中国内向化发展倾向形成有两个历史渊源。一个是周边民族对中原社会的冲击。这种内向化发展的模式是经过历史的多次动荡演化而来的。翻开历史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周边历代有不少游牧民族或侵扰边疆或入主中原。秦汉有匈奴侵掠北方;魏晋南北朝有羯、鲜卑、氐、羌、巴等西北各族流迁战乱;两宋有辽金割据北国;元朝有蒙军纵横江南。这些周边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力量与文明的分离;他们虽有强大的武力,但其文明发展均落后于中原汉族。这些周边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后又为中原文化所征服和改造,但他们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往往使中原经济遭到破坏,甚至导致社会倒退。中原的封建统治者和社会民众都对周边及其他民族抱有既鄙视又恐惧的认知定势。另一个是华夏中心论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汉宫威仪,万邦来朝”渐渐成为一种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一旦凝结成文化是很难改变的。明清时期这种华夏中心论进一步泛化。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觐见清帝时拒绝向乾隆帝三跪九叩,已意味着其不辞万里来华的使命归于失败。①一个自喻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向为天下唯一文明的国度,两者也许会相待如仪,但不可能诚心交往。清朝的统治者不仅拒绝开放外贸,而且抵制一切外来影响。外使苦心挑选的代表西方科技的礼品,在清廷主人看来仅是奇异的宫廷新玩物。

 

明清时期的现实问题即是明清社会的外患内忧。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除了周边民族的骚扰外,又增加了海外异族的威胁。明朝先是有海商与倭寇混杂侵袭东南沿海,后是葡萄牙、荷兰人来犯。倭寇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危害尤为严重。明中叶政府一方面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下令海禁。清初,清朝统治者为镇压东南沿海地区的反清势力,割断沿海人民与台湾郑成功的联系,厉行海禁。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商人特别是英商与华贸易频率增加,使臣也多次叩门。清廷对那些“恃强桀骜”的欧洲人心存戒意。清前期、中期长期实行的行商制度一方面限制外商,另一方面切断外人与中国民间直接交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清官员与英使团达成折衷方案,马戛尔尼在不同的场合对乾隆帝施行不同的礼节,侗马戛尔尼的通商等要求被乾隆一概拒绝。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而产生的政治、经济压力。随着人口大幅度增加,资源与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