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
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
最新热门    
 
略论明中叶以后政治腐败与经济繁荣同时并存的奇特现象

时间:2009-7-24 13:51:39  来源:不详
追求时尚蔚然成风。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外,随着“海禁”的部分解除,对外交流与贸易,尤其是私人海上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这种情况在广东、福建地区,最令人注目。
  政治日趋腐败,经济何以会不断发展?这是需要花力气研究的。

  三、原因分析

  明中叶以后,政治日趋腐败与经济繁荣同时并存,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种政治、经济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也不难理解。它是新旧政治、经济势力矛盾冲突运动的历史产物,是社会转型中一种内在互动影响的结果。
  在分析成、弘以后经济繁荣之前,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明初至中叶经济的发展过程。
  明代初期,封建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与民休养生息。移民垦荒、军队屯田、整理赋役等等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实现“田野辟、户口增”,恢复社会经济的根本目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仍是老样子,传统旧势力一统天下,十分牢固。从宣德朝开始,政治上,皇帝自操威柄的局面发生改变,宦官势力渐渐抬头,内阁权力开始加大,各种关系和斗争变得日益复杂;经济上,生产恢复时期已经基本结束,军屯制度遭到破坏。农民为赋役所累,农村发生动荡,逃亡日众,并由此演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名为“仁宣至治”,实际是在号称“繁荣强盛”的背后潜伏着难以克服的危机,
  进入正统以后,由于英宗年幼无知,一代名臣“三杨”相继去世,宦官开始干预朝政。“麓川之役”之后,又发生震惊朝野各界的“土木之变”,于是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农民起义、流民运动浪潮翻涌,一浪高过一浪,至成化初年达到高峰。
  物极必反。大乱之后,虽然未必就会有大治,但总是会有一些变化的。大约从成化朝中后期开始,广大农村在经历了阵阵剧痛之后,随着大批流民相继“复业”,重新回到土地上,不少地方的社会秩序渐趋平静,农、工业生产显示出回升的势头。只是由于各个区域的情况不同,回升的速度有快有慢。对明代经济发展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江南地区,仍然走在最前头,而且出现新的面貌。这个“新”主要是指产生一种新的经济成分的迹象。
  一是个体农家手工业生产性质发生转变,逐步冲破旧的传统经营模式。不是如同过去那样是为了自家生活的需要,而是开始孕育市场竞争机制,转向以市场为主要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纺织业生产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明人张瀚在追述其祖辈发达史时,说:
  “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每夜出倾败酒濯饔。一夕归,忽有人自后而呼,祖回首应之,授以热物,忽不见。至家燃灯烛之,乃白金一锭也。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备极精之。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后四祖继业,各富至数万金”③。
  张瀚,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市)人,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进士。他所说的这段话,抛弃其迷信色彩的外衣,余下的内容当是可信的。纺织业是当时江南手工业的龙头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上述情形非张家独有,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像徐阶那样的大地主、大官僚家庭,家中也是织机之声不绝于耳。家庭手工业走出狭小范围,扩大发展空间,参与市场竞争,意义重大,无疑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催化剂。
  二是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江南著名的工商业重镇苏州城为例,明代长洲(今苏州吴县)人王锜,以其亲身经历回忆说:
  “吴中素号繁华,自张氏之据,天兵所临,虽不被屠戳,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至营籍亦隶教坊。邑里潇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正统、天顺间,余尝入城,咸谓稍复其旧,然犹未盛也,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④
  王锜,生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卒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关于苏州城变迁的情况,明初部分肯定是他间接所得,正统、天顺以及成化以后,为他经眼所见,当属可靠无疑,
  三是明代官营手工业的衰落,民营手工业的兴起,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松懈,大多出现于成、弘以后。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具有近现代城市性质的工商业市镇的勃兴,也是始于此时,并且由此奠定了今日我国工商业城市的基本格局。
  明代仍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但农家手工业生产的独立化趋势和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拉动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增长,作用犹为显眼。为此,我们以为可以成、弘为中叶以后经济繁荣之界始。在此之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没有离开封建制度设定的轨道。在此之后,敏感的人们已经闻到一些质变的味道,或者说觉察到中国社会即将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的某些征兆和景观,当然这个定位是否有些道理?敬请大家不吝赐教,更盼展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