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
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
最新热门    
 
略论明中叶以后政治腐败与经济繁荣同时并存的奇特现象

时间:2009-7-24 13:51:39  来源:不详
商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这也是明代社会的—个突出变化。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主义制度。但作为两者的合力结果,毕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上述倡导改革的有识之士中,有周忱、张居正而外,较具代表性的尚有:熙、宣时江西按察佥事夏时;宣德朝以吏出身的苏州知府况钟;成化朝祭酒周洪谟、副都御史原杰;弘治时都御史马文升、户部尚书叶洪;嘉靖朝的大学士杨廷和、张璁、桂萼、夏言、顾鼎臣,詹事霍韬,江南巡抚欧阳铎、广东巡抚潘季驯、浙江巡抚庞尚鹏;隆庆朝应天巡抚海瑞和江南巡抚林润等⑦。
  从封建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来说,有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明王朝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是高度集中、绝对专制,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交通和通讯工具简陋,基本上仍是处于原始状态,统治手段也相当落后,朝廷对各地基层的控制,不可能十分严密,行政效率低下,顾此失彼的现象,司空见惯。从而为农、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其二,封建国家及其各级官吏,虽然对农民进行苛重的经济剥削,但由于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国家对农民的生产计划、措施的具体操作,以及产品的销售,不可能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也不受高层斗争形势的影响。农民基本上可以视效益高低,因地制宜,随意种植,或种粮,或棉桑,或烟草,或蔗糖,或果蔬花卉。总之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经营。事实上,在当时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都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有说“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里就有了萌芽。”有人认为,这种萌芽至少在明代中叶已经出现;它的出现,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具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发展”。
  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考察。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任何国家(或地区)都要同外界进行经济交流,要交流就势必会有双向选择,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生产,把自己融入世界之中。自由雇佣劳动的出现,并与货币相结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当中国历史翻到明代成、弘以后的时候,也正好是世界历史发生大变动的年代,其趋势是,资本主义正在逐渐取代封建主义。这缕人类前进的曙光首先出现于欧洲,此时,在欧洲的一些先进国家中,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诞生,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从明代正、嘉年间(即公元十六世纪中叶)起,欧洲殖民主义者对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这块富饶广阔的土地,已是垂涎三尺,视为他们掠夺的主要目标和经贸大市场,葡萄牙等国陆续进入中国,制造事端,以企图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进而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商品市场纳入他们的轨道。随后欧洲传教士纷纷东来,中西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从此之后,作为当时世界大国的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已经同整个国际形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同欧洲一些先进国家一样,开始处于社会转型的微妙时刻。这时,明王朝己逐渐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各种封建落后势力的代表,进步势力的障碍。世界潮流和中国社会的新变化,都决定了传统封建政治必将一步一步地走向衰亡,而这时经济发展的方向则恰恰相反,与封建腐败政治处于逆向的轨道上。从国际大环境说,即将迅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快中国地主制经济形态的瓦解。在国内,它的发展方向是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新势力,并力图利用封建王朝政治危机加深的空隙,争取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得到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直到十七世纪,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经济的1/3”。只是由于封建主义旧势力,“还相当顽强”,而新因素自身的力量又非常嫩弱,不能稳步地发展下去,才导致明中叶以后的经济繁荣,最终还是未能如同欧洲那样迈进资本主义的门槛。

 

【参考文献】
  1.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初吏治》。
  2.这里是指中叶以后经济新发展的主要表现,不涉及农业方面收入的比例问题。有人说:“过去我们只注意历朝历代在农业方面的收入,实际上在工商业方面收入通常大于农业方面的收入,要占到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是应予注意的”(田昌五:《明清工商业形态研究·序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据《明实录》的历年统计资料,在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大宗的还是田赋。至明末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天下官民田土计7439319顷,仅(秋粮)米即有21493563石。如按正统时“粮四石收银一两”的比例,田赋银的收入仍达5373391两.
  3.张瀚:(松窗梦语)卷六《异闻纪》,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4.王锜:《寓圃杂记》卷五《吴中近年之盛》,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5.《明史》卷七九(食货三),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6.参拙作《简论明皇朝保护江南重赋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