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最新热门    
 
论宋代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时间:2009-7-24 13:52:05  来源:不详
经济得到深入发展的最有力的证明。因为任何一种经济因素,只有当它与社会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之时,才能真正称得上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它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供给和需求是一对孪生姐妹。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单个小农家庭吐纳的商品固然是琐碎零散微不足道的,但堕露添流、堆尘成岳,众多兼业农民的活动既增加了市场流通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扩大了商品的消费。大量兼业的农民还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显然是与农民积极参与推波助澜分不开的。

但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农民的兼业活动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了工商业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主要表现在,农民的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靠增加劳动力投入兼营工商以弥补土地收益的不足,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其收支平衡,虽然打破了单个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却使这种自给自足扩展到了较大的经济范围之内。不仅增加了商品生产的分散零碎性,减少或替代了个体小农对于纺织品、农具之类的一般性非特产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造成这类手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狭小;而且生产出大量的同类手工业品,并迫于官赋私债的催逼,往往不计成本地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将之抛向市场,对专业化手工业生产构成了有力的竞争和顽强的抵制。这使得需要协作劳动和集中生产的大型作坊或手工工场,只可能在不适宜家庭经营或个体生产的矿冶、制盐、陶瓷等部门出现,而难以在纺织等行业大量涌现,即使出现一些专业户,也大多数采取“户”的劳动形式,长期难以突破家庭经营的藩篱。关于个体小生产这方面的消极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已作了不少研究,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兼业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