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开发

时间:2009-7-24 13:52:07  来源:不详
1226年)“取西凉府搠罗、河罗等县”,④《元史·太祖本纪》亦此说,则知西夏西凉府辖有这两县。两县的位置于目前所见史料中无考,《西夏纪事本末》卷首所附《西夏地形图》中亦无标绘,只好暂付阙如。河西还有乡一级的建置。武威小西沟岘出土的西夏便条中可见“依中口各乡以属行遣”的记载。⑤又于敦煌莫高窟第363窟(西夏窟)供养人榜题中见“社”的称谓,⑥这一农村基层组织应在河西普遍存在。可知西夏时期当一如宋,府(州)、县、乡、社各级行政机构均已在河西建立。

西夏的军队布防分全域为左右两厢,设12监军司,委付豪右分统其众。由《宋史·夏国传》、《西夏书事》等史料知,河西属其右厢,置有甘州甘肃(驻甘州)、瓜州西平(驻瓜州)、黑水镇燕(驻兀刺海城,今山丹北)、黑山威福(驻居延故城)4个监军司。又由安西榆林窟29窟题记中见“沙州监军司”一名,知当时还有沙州监军司之设,这可能为后来西夏增设的军司。监军司兵为西夏军队的主力,其部数约50余万,而甘州监军司3万人,⑦由此推之河西5所监军司当共有兵员10余万人。河西诸军司的职责在于“以备西蕃、回纥”,保证其后方的安定和绿洲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军司10余万兵员本身亦是西夏开发河西的重要生力军之一。 

二、移徙人口,增加劳力

开发河西,首先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自中唐以后河西历经270余年的动荡和萧条,区内原有人口或逃亡流逸,或殒于兵燹,较之盛唐损之大半。大量劳动力的增加遂成为开发河西的当务之需。西夏河西劳动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移来的和原有的汉族农业人口,二是迁入的党项部族和当地原有的少数民族部落,三是防戍兵士(已如前述)。

党项占有河西后,区内东部的西凉六谷族大首领厮铎督率部10万逃奔唃厮哕,⑧则凉
———————————————————————————————
① 吴广成:《西夏书事》卷11、卷12;龚世俊等:《西夏书事校证》,第130、140页,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② 汉译文见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2期,318页。
③ 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10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 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147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⑤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发现一批西夏文物》,《考古》1974年3期,202页。
⑥ 莫高窟363窟南壁题记:“社户王定进口口一心供口”;“社户安存遂永充一心供口”。载《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141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⑦ 戴锅章:《西夏纪》卷6,第154—156页,广运三年(1036年);罗矛昆校点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⑧ 曾巩:《隆乎集》卷20《夷狄》第10页,清康熙辛巳年(1701年)刻本;又见周春《西夏书》列传卷4。

州一带的原有居民当大部南徙。而河西中部原甘州回鹘政权和河西西部原瓜沙归义军政权治下的民众则未有迁徙的记载。本区原本就有党项羌的族帐,①当其成为河西统治民族后移人这一宜农宜牧地区的党项人也不少。本区又为西夏后方基地,从战争中掳掠来的汉人和其它民族成员亦当在区内有较多安置。西夏军队中有专门用以捕掠人口的“擒生十万”,②其捕获的数量自然不在少数。宋人王称《东都事略》卷127云:“曩霄……得中国无艺者,使耕于河”;宋人曾巩《隆子集》卷20亦曰:“得中国人无艺者,使耕于河外,或守肃州城。”河外乃指黄河以西、以北包括本区在内的广大地域。于武威西郊林场发现的两座西夏墓题记中见,两位刘姓的墓主人祖籍袁城(今徐州),为徙居河西的汉人,并担任“西路经略司都案”等要职。③1999年6月7日在修建武威市乡镇企业楼时,发现西夏天庆八年(1201年)小型砖室火葬墓一座,墓内木牌上所书亡者姓名为唐吉祥、唐奴见,④亦为汉人。又于莫高窟、榆林窟30余座保留西夏文题记的洞窟中见,题记中的姓名均为汉姓,其中索、翟、曹等归义军时期的河西大姓屡屡可见。⑤依之可以推测这一时期移人的和区内原有的汉族人口应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