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
李约瑟评朱熹的科学思想
朱熹的农业科技思想
朱熹对古代地学的研究
朱熹对浑仪的研究
朱熹的史论和史学评论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的
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
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
最新热门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1

时间:2009-7-24 13:52:11  来源:不详

祈雨之类,亦是以诚感其气。[12](P2292)
但对祭祀对象,祭祀仪式,朱熹恪守自商周以来形成的严格的上下尊卑等级,即要求人世间的社会秩序同自然秩序一一相对应,“即《祭法》中所谓‘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者。如此说,则先祭上帝,次禋六宗,次望山川,然后遍及群神,次序皆顺。”[13](P1997)严格遵守礼法等级和秩序,分清君臣、州县官与百姓祭祀之对象不同。
叔器问:“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此是分当如此否?”曰:“也是气与他相关。如天子则是天地之主,便祭得那天地。若似其他人,与他人不相关后,祭个甚么?如诸候祭山川,也只祭得境内底。……”[12](P2291)
正因为朱熹恪守礼法,不愿越雷池一步,因而对不遵守礼法的祭祀行为,持严厉的批评态度。
如今祀天地山川神,塑貌像以祭,极无义理。[12](P2290)
又问:“如杀孝妇,天为之旱,如何?”曰:“这自是他一人足以感动天地。若祭祀,则分与他不相关,如何祭得?”又问:“人而今去烧香拜天地之类,恐也不是”。曰:“天只在我,更祷个甚么?一身之中,凡所思虑运动,无非是天。”……某在南康祈雨,每日去天庆观烧香。某说,且谩去。今若有个人不经州县,便去天子那里下状时,你嫌他不嫌他?你须捉来打,不合越诉。而今祈雨,却如何不祭境内山川?如何便去告上帝?”[12](P2291-2292)
这是对不按礼法而祭祀的行为的批评,而对于那些“今之为吏者”“所敬畏崇饰而神事之者,非老子、释氏之祠,则妖妄淫昏之鬼”,更是痛斥不已,慨叹其由此导致,“人心之不正,风俗之不厚,年谷之不登,民生之不遂”,“比年郡多水旱、札瘥之变。”[14]因而朱熹在地方为官时为正人心,厚风俗,诚心敬意祈祷当地山川雷雨之神,为百姓召和气,禳弭灾,“昔守南康,缘久旱,不免遍祷于神。”[8](P53)
《奏南康军旱伤状》云:
自六月以来,天色亢阳,缺少雨泽,田禾干枯。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禳,及行下逐县,精加祈祷,……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清水,精加祈祷雨泽。
《再奏南康军旱伤状》又云:
照对本军管属星子、都昌、建昌三县管下诸乡,自春夏以来,雨泽少愆,寻行祈祷,于五月中旬已获感应,稍稍霑足,遂至高下之田皆已布种,至六月上旬以来,又阙雨泽,及遍诣管属灵迹、寺观、神祠,诸处渊潭取水,建置坛场,依法册祭龙及修设醮筵,禁止屠宰,精加祈祷……[15]
当然,实际生活中“精加祈祷”往往“未获感应”“并无感应”,那就只好如实上报所受灾伤之状。一当有所感应,则自是欣喜有加。《朱熹年谱长编》记庆五年八月“考亭、陈昭远大旱祈雨,甘泽普降,有诗唱酬”:
《朱文公文集》卷九《甘泽应祈一苏焦槁皆昭远致政宣义丈及仲卿诸友昼夜精虔不出道场之力而昭远丈惠诗反以见属非所敢当辄依高韵和呈以见鄙怀并简同诸兄友》“精祷由来未浃辰,如何嘉澍便遄臻?诚通幽隐知无间,喜动龙天信有因。适叹惔焚千亩尽,忽惊滂润一时均。谁云化育流行妙,只属乾坤不属人。”
同上,《谨次陈昭远丈龙洲乡社高韵并呈诸兄友》“几年乡社醉班荆,此日祠坛喜落成。误许俗书轻染污,急传佳语颂登平。年半已荷天垂庆,人杰还欣地炳灵。不信邻村是尘境,请看绿水锁红亭。”[16](P1373)
从这两首唱酬之诗,不难看出朱熹因其至诚祷雨而得雨泽后的喜悦心情。



自商周以来,有关感召和气,以致丰穰,亦即禳除灾害的方式除了上述祭祀、精祷山川鬼神,对风雷云雨之神乃至宇宙主宰者的祈求而外,另一个重要方式是对人的行为,特别是对统治者行为的调整。诚如前揭秦汉以降随着天人感应观念的发展以及与阴阳五行说结合,那种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皆可影响自然的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