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
宋朝社会与中华文明
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动力
宋朝政府购买的资金调拨
宋朝的物价变动与计赃论
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
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
最新热门    
 
宋朝制定政府购买预算的基本依据

时间:2009-7-24 13:52:13  来源:不详
云:‘江淮大稔,所在积稻粟,仓庾不能贮。’旦等请下州郡兴葺廪舍。帝曰:‘近闻民间粒食愈贱,可依例增价收籴,以惠农民。仍令所在州军,除上供外,常积三年储。’……旦言:‘廪庾并委转运司规画创造,上供收籴,依例施行。’上然之。”[4](食货54之2)东南六路须保有三年的粮食储备,此项政策直到宋神宗时仍然坚持。熙宁十年(1077)七月,江西路转运司状告发运司“于六路敷钱不均”,“独敷本路以六十万石。又别遣官起本路见钱,靡有孑遗。违编敕量留准备籴置三年刍粮之法。”[3](卷290)说明籴足三年的储备粮,属于“编敕”中的法定要求。
     所谓三年之蓄并非一个相对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绝对数字。大中祥符三年(1010)九月,江淮发运使李溥言:“今春运米凡六百七十九万石,诸路各留三年支用。江南留百七十万石外,有上供五十万石;淮南留三百三十万石外,有上供五十七万石,所留以备赈粜。两浙有米百五十万石,上供外,有九十一万石备淮南赈粜。”[3](卷74)可见一般情况下,各地保有的三年储备量都成倍甚至几倍地超过了每年的上供量。
北方沿边地区的粮食储备通常也要求有三年之蓄。大中祥符元年(1008)二月,“诏河北、河东、陕西路转运使遣官和市军粮。先是,诸州积谷可给三岁,即止市籴,虑损腐故也。时连岁大稔,因令增蓄,靡限常数,以备转饷。”[3](卷68)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诏河北定、莫州、广信、保定军,所储军粮不及三年以上,宜令转运使比常年减[增?]数便籴。”[4](食货39之8)天禧二年(1018)闰四月,“诏河北州军今年夏稔,宜令转运司计度沿边州军粮草,如不及三年,合收市为备者,件析以闻。”[4](食货39之8至9)宋真宗时期,沿边地区的三年之蓄是一项必须保证的硬性指标。大中祥符二年(1009)正月,“命右司谏、直史馆张知白按巡陕西路。去冬,华、解少雪,谷价腾贵,流民入唐、邓州。转运使言濒河仓庾止有二年之蓄,故遣使视之。”[3](卷71)只有二年之蓄就成了不小的问题,需要朝廷专门遣使视察,表明在三路地区,三年之蓄的制度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
宋仁宗时,可能因为沿边地区驻军激增,而中央的财政状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沿边地区的军粮储备指标不得不有所降低,改为二年。此后,长期实行二年之蓄的标准,如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十二月,“诏河北沿边米价腾贵,转运使、籴便司尚增钱召人入中。不惟使逐熟细民艰食,又縻公钱以资豪右。可速指挥,如军粮可支二年,即权住收籴。”[4](职官44之35)元丰三年(1080)闰九月,“中书言:河北五州府,元计人三十万、骑六万二年粮食,今立定封樁式欲颁下。从之。”[4](职官3之8)大致除了一度为准备与辽开战而对河北籴便司的粮草储备有五六年的要求之外,多数时候沿边皆以二年或三年为限。一旦低于二年,有关责任人还受到处罚。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九月,“遣盐铁判官任颛点检河北军储,其前任转运使,并劾罪以闻。时都转运使施昌言言本路军储仅可支一年,盖前转运使失计置也。”[3](卷165)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三月二十一日,中山府路安抚司张杲“奉诏再令具本路粮草的实数目”,将该路所辖十一处州府军寨的人粮、马料、草,分别按月支数、岁支数、本路年计数、诸司封桩数、“若准备二年之数计阙”数、“三年之数计阙”数共六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和预计。朝廷接张杲奏报后,“诏尚书省应副籴本,须管令具三年之数。”[4](食货40之5至6)张杲所统计的,实际就是宋朝制定购买预算的最基本的需求量依据,今据原文所列诸项及其数目,列成表2:
 
                表2    政和二年中山府路粮草购买预算表
 
——|月支|岁支|本路共有年计|诸司封桩|若准备二年之数计阙|若准备三年之数计阙
人粮|86591石|1039092石|547269石|950435石|578480石|1617572石
马料|18798石|225576石|96850石|89698石|264604石|490180石
草料|175340束|2104080束|1181188束|1599770束|1427202束|3531282束
 
    本表资料来源:《宋会要辑稿》食货40之5至6
 
 
分析表2可以得出两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