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评陈爽著《世家大族与北
唐政府工商业经营管理论
最新热门    
 
宋朝政府购买的资金调拨方式

时间:2009-7-24 13:52:14  来源:不详
提要:朝政府购买资金的调拨采取了实物运输、信用汇兑、异地结算、截留上供、动用“系省”“封桩”钱物等多种手段,并且分别表现出了实物调运的“轻赍”化,便钱汇兑和异地结算的信用化,截留上供、动用系省封桩钱物的本地化等趋势性特点。这些情况,既体现了财赋周转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制度取向,也反映出宋朝的财政分配不仅在收支方面与商品货币经济联系密切,而且在调拨周转方面也对市场交换、信用制度的发展及商业资本的运营有很多依赖。 
  
关键词:宋朝  财政  政府购买  资金调拨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政府购买,是政府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以履行其职能,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货物或劳务的行为,它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在宋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 这既与实行募兵制军费开支激增有关、也与经济重心和军事重心分离有关,更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及财政收支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 
现代财政管理体制下,政府购买经费的划拨是通过国库或委托代理的银行,运用转帐、支票等信用性手段,以及电脑、互联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完成的。如果说政府购买经费的划拨实质上就是支付手段在异地之间的移动过程,那么在距今千载之遥的宋朝,这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呢? 
以往,宋朝财政史研究的重点是收入和支出(且尤其注重收入),而对于收支过程中财政资金的调拨运转,缺乏足够关注和系统分析,个别论著即使涉及到了这方面问题,亦十分简略和零散,[1]从政府购买资金调拨角度的探讨更尚属空白。这种研究状况显然不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宋朝财政制度内部的衔接状况及其运作实态。 
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宋朝要完成政府购买经费的异地调拨,首先面临着两个问题: 
其一,宋朝政府购买经费的物质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有金属铸造的铜铁钱,有绢帛、金银,还有茶盐香矾等实物。这些物品都有相当的重量和体积。以铜铁钱为例,宋朝每千文铜钱的标准重量通常是五斤(八十两),[2]每两约合37.3克,则一千文铜钱相当于2984克,一万贯足的铜钱就是29840公斤。即使按官方规定的77文为陌计算,一万贯省陌的铜钱仍达22977公斤。铁钱价值低却更笨重,每千文六斤半,合3879.2克,一万贯足的铁钱就是38792公斤。再如绢,北宋时,每匹绢的标准重量是十二两,合447.6克,则一万匹绢就是4476公斤。若按一匹绢值一贯铜钱计,绢的确属于质轻价高的交换媒介,故宋人谓绢帛、金银为“轻赍”。宋朝虽然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在北宋时流通范围较小,其大规模使用是在南宋。 
其二,宋朝财政收支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资金调拨的空间跨度足以涵盖宋朝统治的整个疆域。中央财政收入主要仰仗东南六路和四川,而政府购买的交易和结算活动却大量集中于京师及财政收入较少的河北、陕西、河东三路等沿边地区。因此北宋时期财政资金流动的总体趋势是自南向北,重点集聚于京师,再间接或直接地流向沿边三路。同时,宋朝的政府购买活动又是全国性的,各地或者采购上供物资、或者开矿铸钱、筑城治河等等,都免不了要进行资金的异地流动、上下调拨。 
在宋朝的技术条件之下,要持续实现上述财政资金的跨地域移动,以满足政府购买的结算需求,其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 
为此宋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概而言之,主要有实物运输、信用汇兑、异地结算、截留上供、动用“系省”“封桩”钱物等。如果我们对这几种方式的趋势性特点加以概括,似乎可以表述为:实物性经费之调运表现为“轻赍”化,便钱汇兑和异地结算的兴盛乃信用化,截留上供、动用系省封桩钱物则表现为财赋周转的本地化。这几个方面都贯穿着资源有效利用、利益分配等问题。以下分述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