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最新热门    
 
宋代粮商的粮食投机

时间:2009-7-24 13:52:14  来源:不详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43,《宝学彦尚书神道碑》。)。宋政府于绍兴元年六月所下的诏令中也说:
    浙西州县米价翔贵。虽有南船载到濒海诸州,多被米牙人邀阻,用大斗低价量籴私停,高价出粜。(注:《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02。)
    米牙人瞄准的目标,还有进城粜粮的乡村农民。朱熹指出:
    诸县乡村人户搬米入市出粜,多被米牙人兜揽拘截在店,入水拌和,增抬价值,用小升斗出粜,赢落厚利。遂致细民艰食,情实切害。合行约束。(注:《晦庵别集》卷6,《约束米牙不得兜揽搬米入市等事》。)
    从中还可以看出,城市米牙人利用其地头蛇的优势,蛮横拦截货源,强行低价收购。当然,其盘剥目标和受害者还有城市普通居民。
    米牙人的第二种也是其特有的做法,是强行插手别人的粜籴活动,多抽手续费。诚然,外地客商到一个陌生城市贩卖粮食,尤其是大规模的粜卖,确实有需要中介人斡旋、协助之处。但城市米牙人却不管你是否需要、是否情愿,总想一概插手其间,借以抽取牙钱,并且不厌其多。朱熹说:“寻常客人粜米,必经由牙人方敢粜,常被邀阻,多抽牙钱,是致不肯住粜。合严立榜赏上约,许从民旅之便,情愿交易,庶得牙人不敢骚扰。”(注:《晦庵别集》卷6,《措置赈恤粜籴事件》。 )朱子制定了明确的告发、惩治办法,是鉴于当地灾荒,急需鼓励外地客商贩米进来。一般情况下,官吏对此类现象习以为常,严令禁止者很少。
    三是骗买官府平价赈粜之粮。徐宁孙在《赈济三策》中说:“粜卖米斛,本谓接济艰食之民。今访闻州县,却是在市牙侩与有力强猾之徒,借请(原作倩)人力,假为烂缕之服,与卖所合干人通同搀夺,不及乡村无食之民。”(注:《救荒活民书》卷下。)宋代各地官府,每逢荒灾都在城市设法平价卖粮,牙人这种狡诈恶劣的投机倒把行为,估计是带有普遍性的。
总之,在宋代城市粮食买卖活动中,不论是米铺户还是长途贩运商、米牙人,都有严重的投机行为。同时,三者内部又互为投机对象,尔虞我诈,损人利己。但是,最终受害的则是广大的城市普通消费者。另外,城市郊区的农民,进城籴粮而食者也很多。朱熹曾指出:“近城乡民,全籍将些小系税之物入城货卖,办籴口食。”(注:《晦庵别集》卷6,《晓示乡民物货减饶市税》。)他们无疑也是一批受害者。
 

三 乡村粮食投机之猖獗
 
    城市商人的粮食投机确很严重,但比起乡村地主家庭来可谓小巫见大巫。两宋时期,粮食投机最为丧心病狂的,是乡村中的地主之家;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乡村中的小农家庭。如“黄州村民闾丘十五者,富于田亩,多积米谷,每幸凶年,即闭廪腾价,细民苦之”(注:《夷坚志补》卷3,《闾丘十五》。)。
    乡村的粮食投机之所以最猖獗,主要是因为广泛存在这种客观条件。大多数农民比较贫困,为应付各种官私急需而不得不贱价粜粮,难以待价而沽。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说:“今农民皆贫,当收获时,多不复能藏,亟须粜易以给他用,以解逋责。使无以籴之,则价必甚贱,而粟泄于米商之舟与富民之廪,来岁必重困矣。”(注:《陆九渊集》卷8, 《与陈教授书》。)到青黄不接和耕种季节,为应付生产生活急需而又不得不高价籴粮。北宋思想家李觏对此已有切实描述。(注:《李觏集》卷16,《富国策第六》。)地主家庭本来收租很多,又乘贱收购,竭力囤积,伺机而发,务求暴利。
    每遇水旱灾荒,其投机活动便达到高潮,其卑鄙无耻也暴露无遗。绍兴二十七年(1157)九月,殿中侍御史王guī@⑦说:“每岁禾稼未登,或小有水旱,民力艰食,富人闭籴以规厚利。”(注:《系年要录》卷177,绍兴二十七年九月丙子。)所谓闭籴,就是暂停粜卖, 等待时机,当粮价一涨再涨时方才抛售。“饶州富民段二十八,绍兴丁卯(1147),岁大饥,流民满道,段积谷数仓,闭不肯粜。一日,方与家人评论物斛低昂。”(注:《救荒活民书》卷下。)真德秀说:“富民观望,争事闭籴。商贾窥伺,愈索高价。”(注: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6。)他们大多欲壑难填,贪得无厌, 并不在乎贫民们的饥饱死活。真德秀在《浦城劝粜》一诗中写到: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