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
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元代税粮制度初探
元代泉州舶商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
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
元代两淮地区屯田考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
论元代浙江的商品经济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
最新热门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探

时间:2009-7-24 13:52:39  来源:不详
年)九月,忽必烈诏谕:“今后所荐,朕自择之。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论诛之,且没其家。”③在忽必烈的心目中,宰相也好,一般臣僚也好,都是自己的奴仆。勤于职守,为主人效犬马之劳,就是称职的好官。反之,不勤于职守者,格杀勿论。本着这样的信条原则,平章王文统、右丞卢世荣、右丞相桑哥以及参政郭佑、杨居宽等正副宰相,一个个难逃被诛杀的厄运。这与赵宋三百年文臣士大夫犯罪一般不杀相比,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数十年后,元顺帝妥懽贴睦尔又步其后尘,在诛杀大臣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元顺帝像走马灯似的撤换和诛杀宰相,被他杀掉的一品大臣据说有五百余人。④ 
    另外,汉唐时期,宰相和三公坐而论道,奏闻政事时皆有座位。自北宋初,宰相奏闻开始失去了座位,常被论者视作相权式微的表现。忽必烈朝确立的省院台大臣奏闻,大臣一律下跪进奏。只有许衡之类的老年名儒,经皇帝特许,方能得到“赐坐”的优遇。⑤臣下奏事时的待遇比起宋代又大大下降了。这应该视为北方民族臣下即奴婢习俗对元代臣下奏事的严重浸染渗透,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清两代的相关仪制。明代宫内奏事和清代皇帝“御门听政”,臣僚也需要下跪。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参阅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7页、第551页;张分田:《中国帝王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6页。 
②  参阅张其凡《宋初政治探研》卷一《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略说》,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③  《元史》卷一○《世祖纪七》。 
④  《庚申外史》卷下,任崇岳笺证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 
⑤  《元朝名臣事略》卷八《左丞许文正公》,中华书局姚景安点校本,1996年版。 
⑥  《明神宗实录》卷二一九,第一页上:参阅徐艺圃《试论康熙御门听政》,《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1期。 
  
在君臣关系主奴化方面,明朝沿袭元制较多。朱元璋《大诰》直言不讳:“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①朱元璋竟对不为所用的士大夫大开杀戒,在他心目中,臣下不仅是奴隶,而且是任意摧折的草芥。此与赵宋不杀士大夫文臣的政策,确是天壤之别。朱元璋滥杀功臣,好像是学汉高祖刘邦,但从体制上则应该是承袭元制。廷杖成为明朝国制,一直打到明末亡国。追寻其根源,同样可以上溯到元朝的君臣主奴化。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表现之四:突破羁縻传统,改行直接治理边疆的政策。
    一般认为,土司制度确定于明朝。但是,土司名称和土司制度的基础却来自元朝。
    从名称上看,元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诸多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和长官司等,并开始实行土著酋长任其职的“土官”制度。当时多称“土官”。“土司”之称,偶尔有之。②应该承认,“土司”名称正是起源于这些土著酋长任职的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边地机构。
    不仅如此,在普遍设置“土官”的基础上,元朝整个边疆政策较之唐宋时期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府州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③
    由于统治民族已由汉族变成了少数民族的蒙古族,由于过去的边疆被视同内地,“无阃域藩篱之间”④,元王朝边疆政策的出发点也发生显著变化。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都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转变。
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土官”而治,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⑤正如忽必烈对播州安抚司的诏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