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秦汉“名田宅制”说——
秦汉社会性质的再思考
战国君主论探析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
始皇帝之死与三头政治—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
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
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
最新热门    
 
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

时间:2009-7-24 13:52:41  来源:不详
战国时期交换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荀子·王制篇》一段话有很好反映。“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这段话,前几句说的是各地区远距离土特产的交换,后四句则说的是社会各阶层生活的相需和交换。荀子的话,是通过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概括出来的,他讲的是他看到的社会一般情况,不是小范围的情况。荀子的话,是一般社会现实。它反映交换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秦汉时期,城市交换经济有更大发展和繁荣。各种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的散布在全国各地。《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一些大中城市。其中以“一都会也”写下来的大都市就有邯郸、燕、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宛等地。每个城市就是一个地区的商品集散地,交换中心。司马迁每记一个城市,都写出它的商业网所及的地区和主要商品。

城市谋生比较容易,在农村失业无法生活的人都集中到城市里去。西汉贡禹对帝的上疏里说:“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丰。”(《汉书·贡禹传》)。农民放弃了农业,跑去作生意,农民减少,“耕者不能丰”。东汉前期的王符,所说城市人口更多,他说:“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者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后汉书·王符传》)。贡禹和王符的话,都是我们常常引用的。怎样看待王符的话?夸大?夸大是肯定有的,不会99%的人口都住在城市。但夸大是为了使人认识问题的严重,因之夸大不能大到使人感到是胡说,夸大也得使人相信有道理,问题是严重。我估计汉代人口有40%到45%居住在城市大约是可以的。

城市人口不生产粮食,但要吃粮食。城市人口吃食的粮食是商品粮,需要通过交换取得。小农的粮食,一大部分要吃掉,一部分必然要作为商品粮卖出以换取必要的手工业产品。以生产商品粮为主的农业商人必然会是存在的。司马迁说到他那个时代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时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这些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产大多是土特产,不能说这是为了计算财富而设的数字。这些都是集中的大规模商品生产。其中的“各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大约就是根蟠同志所说的“货殖型”地主。这带廓千亩亩产千钟的粮食,都是商品粮,供给城市居民吃用的商品粮。居住在城市的众多人口,都是要吃饭的。粮食必然是商品生产中的大宗。我们虽然没有城市粮食运输、存储、消费的记载,也没有城市粮店、粮栈的记载,但这些都是存在的是绝无问题的。

总起来看,战国秦汉的交换经济,在时时破坏着自然经济的母体,逐步脱离主体而独立。它已强大到不是自然经济的附庸、补充,而是翻过来要为自然经济的支配者,主宰者。战国秦汉的交换经济已确实走在这条道路上。

第二、交换经济对农村、农业、小农经济的破坏

一般讲,交换经济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历史上(古代社会及以前)进行和完成了两大壮举,一是破坏了氏族公社的束缚,使公社的成员从公社的桎梏中爬出来,成为自由农民。二是它跟着又破坏自由小农经济,使小农破产、流亡、一部分成为奴隶,最后成为农奴、依附民。

在中国,春秋以前,大体上已完成了第一道壮举。氏族制已破坏,小家族已经出现,成为社会的主要单位。但这一壮举完成的不彻底,氏族贵族、族长、家长和他们的地位、权力都还保持下来(当然,破坏氏族组织的,不只是交换经济,还有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贵贱分化等)。战国秦汉时期,交换经济进行着第二大壮举,使土地兼并、集中,出现大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破产、流亡,成为奴隶、依附民。

战国时,已有人把商人交换经济活动和农民破产、农业破坏联系起来,说这都是商人和交换经济搞的。高鞅把搞“末业”和“贫而怠者”联系起来。孟子称一些商人为“贱丈夫”。秦汉时期,聪明的智者更都是把农民破产和商人交换经济联系在一起。贾谊说:“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