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秦汉“名田宅制”说——
秦汉社会性质的再思考
战国君主论探析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
始皇帝之死与三头政治—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
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
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
最新热门    
 
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流向略论

时间:2009-7-24 13:52:41  来源:不详
该指出的是,这种商业资本的国内流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不仅限于战国秦汉,而是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直至明清,由于商业资本有种种其它的流向,而很少与工业生产企业发生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另外,由于商人把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向了土地,使“关中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汉书·陈汤传》)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地发生,而大量的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更加速了小农的破产。破产后的小农,“或耕豪民之田”,成为佃农,忍受着“见税什五”的残酷剥削;或因地狭人众等原因,甚至连土地也租佃不到,只得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或在“卖田宅、鬻子孙,以尝债”之后,对生活彻底绝望,于是“亡逃山林,转为盗贼”,(以上引文见《汉书·食货志》)成为以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群众基础。这些都对社会政治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由商人的奢侈浪费所助长的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且由此也引起并加剧了政治腐败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如商业资本流向各级官吏的私囊,就对吏治腐败的产生、发展并走向极端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的输出,其直接目的是以国内多余的商品及黄金、铜币等去换购域外的奇珍异宝,来满足注重使用价值的消费需要,并不是为了增殖货币,即在多卖少买中来牟取黄金和其它铸币的进口。而且为了怀柔远人,增加货物的进口,政府多采取高进低出,厚往薄来的贸易政策,鼓励少数民族或域外商人和中国内地商人从事域外贸易的积极性。这样,战国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实质上是一种蚀本生意,贸易的入超,黄金的大量外流,最终使“府库之藏流于外国。”(《盐铁论·地广》)东汉时期黄金的大量减少,以致在流通领域内失去了昔日充当主要支付手段的货币职能,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商品经济的衰落与实物货币的复起等,都与当时商业资本流向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