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最新热门    
 
对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是“至能守其业者”,其二是“率能躬俭节用”,这样就大打折扣了。众所周知,魏晋之际,达官贵人们的奢侈豪华,在我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北魏中后期,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竞相奢侈,和西晋一样互相斗富,有过之而无不及。乃至《洛阳伽蓝记》说:“自汉晋以来,诸王奢侈,未之有也。”甚至有人公然叫嚣“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周齐对峙时,周武帝为遏制此风,采取了各种措施,发布一个个诏令,自己以身作则,在吃、穿、住等方面作表率,官吏们在朝廷上被迫破衣烂衫,可一回到家里,便珠光宝气,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周武帝一死,他倡导的一切立即烟消云散。北齐就更不用说了。真能做到躬俭节用的只是些不起眼的小土财主,可他们又达不到“闭门为生之具以足”的地步。因此,所谓“闭门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充其量只是颜之推的理想境界。即使颜之推自己对这一条也缺乏自信,否则,他岂能说必须“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①?
“闭门成市”出于《水经注·泚水》,讲的是两汉之交南阳著姓樊氏。他有相当集中的300余顷的大地产,采用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还有自成体系的小型灌溉系统,据说就做到了“有求必给”②。但却以“货殖”和放高利贷闻名当时,是个货殖世家。“闭门为市”出于《抱朴子·外篇·吴失》,讲的是吴国末年吴姓士族地主。可他们都有“商贩千艘”。“市”无疑是指交易市场。吴姓士族和吴姓士族做买卖吗?显然不可能,因为他们的货物基本相
————————
  ①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卷5《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②  《后汉书》卷32《樊宏传》。
 
同,都有这样的“市”,即便做也无利可图。只能和其附近或势力范围内的农民买卖,才可能获取季节差价。有关于此,可以参考东汉末年崔寔的《四民月令》。由《四民月令》可以看到,从正月到十一月,除十二月忙于过年外,地主和农民间的买卖确实忙个没完没了。买卖的商品基本是粮食、布帛,甚至有草鞋、糠皮和用过了的絮,因此,所谓“闭门成市”或“闭门为市”,并不是不要商业,不要商品,充其量只是说这个市场十分窄小,家门口也许就能看到。但这恰恰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有了小市场,才可能产生大市场,大市场以小市场为基础才能逐步形成和出现。当然,就当时的水平而言,决非是只有小市场,大市场也已有了雏形,“商贩千艘”就是将大市场和小市场联系起来的工具,而且他们正是通过“商贩千艘”在牟取地区差价。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东汉中后期就这样了,那时大地主们无不“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①。他们不过是在走东汉后期大地主们的老路罢了。需要强调,《四民月令》早巳散佚,现今辑佚而成的《四民月令》,主要来自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些断章零品,若无贾思勰的抄录,难以流传至今。这又恰恰说明,《四民月令》记叙地主和农民之间买卖的状况,和魏晋南北朝并无多大的差距,否则作为一个大农学家,在其传世名著中抄录这些内容干什么呢。
上述状况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同样需要也离不开市场的调剂和补偿,最低限度他们也需要通过“闭门成市”或“闭门为市”这种小范围市场的调剂或补偿,才能够正常地生产和生活。何况他们的追求决不止此,他们巨亿财富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经商取得的。需要说明,上述例证都是庄园经济论者论证本时期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自然经济加强时经常引用的材料,因此,哪怕退一步讲,即便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也不可能导致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萎缩,何况本时期继承两汉以来的趋势,租佃关系占主导地位呢。
————————
  ①  《后汉书》卷49《仲长统传》。
 
    战国秦汉时期,商品货币经济和传统市场所以较为发达,是与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小农经济日趋成熟密不可分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成分,起着决定性作用,既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的基础,也是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基础。事实上,自给性生产农民必然和市场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因为在维持再生产和基本生活时,有些必需品,如耕牛、马、骡、铁农具、食盐、陶器之类,他们并非个个都能自己制造生产。有些农民为解决衣着、改良种子、饲养家禽家畜,翻盖宅院或婚丧及祭祀所需的特殊用品,甚至为了完纳赋税,也只有用自己的农副产品,甚至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去交换。这里不妨谈谈衣着问题。
谈到小农经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男耕女织。确实,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中最理想的结构,但真正做到男耕女织,又谈何容易,必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西汉时期,封建政府就把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