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
匈奴人西迁历史述评
钱穆论清学史述评
郑和下西洋航海图考
郑和下西洋的船
迄今发现最早的郑和下西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
郑和下西洋和中国货币政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
最新热门    
 
西洋史述评

时间:2009-7-24 13:54:16  来源:不详
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帝国时代揭开序幕的时候,罗马已是人到中年,只在元首政治的共和外表上还能辨认得出他的童年模样。公元九年,帝国的瓦鲁斯军团兵败条陀堡森林,由此奠定了日耳曼世界与罗马世界的疆界。日耳曼尚是天真浪漫的儿童,喜欢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生活——他的内心充满神话的意象,自我意识晦而不彰,还没有产生控制自己的意志;与之相应的是经济交流只有偶然的物物交换,氏族内部土地公有。分配使用,部落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往来交接一依习惯与成例。罗马早已是持重老成的大人,他偏爱节制而有序的生活——脑海闪现的是抽象的名言,其人工于心计。锱铢必较,已因阅历形成高度的主宰心;与之相应的是商品货币关系居于主导,私有产权明晰,科层组织孕育政治权威,法令滋彰而条文琐细。野蛮的日耳曼在自然生命的驱使下象洪水一样顺势泛滥,倾向恢复宇宙本性的自由;文明的罗马则以意志的力量筑起堤防以守护领地,其中成长著种种人为的文化成果。这堤防便是罗马的法。边墙及其骁勇善战的军团。帝国的意志随其衰老的过程逐渐松弛。当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思潮征服地中海世界的时候,罗马已止息其思想,开始进入精神恍惚的梦境——他的堤防终于溃决了。东罗马帝国拜希腊文化丰厚底蕴之赐尚能挽松弛的意志于不堕。当此之际,在政治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主角已经轮到了阿拉里克。阿提拉之辈。从历史上看,文明民族的伟大首领往往野蛮而有血性,犹如一群老人当中的青年;而原始民族的伟大首领则往往机敏而有谋略,好像一群儿童当中的成人。在文化生命意识醒的时候,金银货币成色足量,社会分工充分发展,各大城市富庶繁华,以市民的消费需求为依托兴起奴隶制的资本主义农场;随著文化生命的神志模糊,良币为劣币所逐。退出流通,社会动乱造成商路阻塞,曾经繁盛一时的都会普遍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农场亦为自给自足的庄园所取代。沧海横流而帝国的机能日趋退化,庄园遂由纯粹的经济单位蜕变为全能的独立王国,有自己的武装。法庭和监狱。强人各据一方,代行国家的职权,而人们在心理上越来越象软弱无依的儿童——中世纪的身影已隐约可见了。

罗马帝国在肌体上死亡之后,其不死的精神在中世纪变现两个分身: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在孕育之初即按罗马帝国的行政区划部勒组织,形成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在教皇之下有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助祭,如同帝国皇帝以下各级官吏。为天主教会拘囚千年的蛮族灵魂终于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苏醒过来,按日耳曼部落内部的生活方式重新安顿信仰:废除教阶制以及繁杂的礼拜仪式,因信称义,无需教士的监督和干预。这是条陀堡森林之战的重演,天主教会象当年的罗马帝国一样因蛮族的反抗遭到沉重的打击。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性格假借新旧教的形式激烈讦格,最后大致沿著日耳曼世界与罗马世界的疆界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象胡格诺战争和三十年战争之类的宗教战争在今天看来就象小儿间的意气之争——我们小时每因任性使气和伙伴争吵,长大后则多为利害关系才与人发生冲突,心里会觉得小儿之争甚是无谓。神圣罗马帝国则有类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的蛮族假汉之名建立的政权。此类蛮族在文化心理上有些象尚未发育的儿童:爱慕虚荣。耽于幻想。因经验记忆的欠缺无法形成清晰的现实感。当九六二年鄂图在圣彼得教堂接受加冕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际,混淆了身份的德意志便开始认同历史上威名赫赫的罗马帝国,从而象戏剧演员一样进入了角色——他依恋罗马一如俄罗斯依恋拜占庭,渐以意大利内政为家务。虽然帝国皇帝可藉高尚的门第广领属地,但德意志却因精力的分散迟迟无法以民族国家的身姿站立起来。路德使德国的精神发生了自我意识,俾斯麦则使德国的躯体发生了自我意识。铁血宰相的小德意志最终淘汰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德意志——当普鲁士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殿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时,这个长久沉湎罗马之梦的民族已随年龄的增长证知自己确切的身份。

罗马化的拉丁民族在理性发育上较条顿民族早熟——意大利人。伊比里安人和法国人都先后在欧洲历史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意大利古为大希腊的一部分,其基因在中古后期复制了城邦纷争的小战国之局——就连威尼斯大败土耳其的勒颁多海战也象萨拉米海战之再现。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