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中的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
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陈垣的宗教史学特征及方
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
最新热门    
 
陈寅恪的士大夫情结与学术取向

时间:2009-7-24 13:54:33  来源:不详
,目的是为了考辨唐代官制渊源系统问题。他认为,“开元时所修六典乃排比当时施行令式以合古书体裁,本为粉饰太平制礼作乐之一端,故其书在唐代行政上遂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类书,并非依其所托之周官体裁,以设官分职实施政事也”。见《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07页,91页。
[10]《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页76。
[11]《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二集》,页123。
[12]《陈寅恪集.讲义及杂稿》,页7。
[13]《陈寅恪集.讲义及杂稿》,页477,479及482。
[14]《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页65及67。
[15]《陈寅恪集.讲义及杂稿》,页1。
[16]参见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北京︰三联书店,2003),页20。
[17]如陈桥驿〈我对清史编撰的管见〉一文,提到陈三平在国际汉学界受到重视的长篇论文“Succession, Struggle, and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Tang Imperial House,”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6/3 (November 1996),并以李唐和满清对于汉族来说都是“非我族类”为例,提示用什么观念和立场对待历史上的“中国”,仍然是编撰清史应该考虑的重大问题。文载《学术界》,第3期(2003),页90—96。
[18]参见桑兵:〈近代中外比较研究史管窥〉,《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2003),页190—203。
[19]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评介文参见张仲民:〈思想与学术的近代历程——介绍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一书〉,《近代中国网》,2003年2月5日。网址:http://www.china1840-1949.com/modern/shownews.asp?NewsID=450。
[20]余英时:〈陈寅恪史学三变〉,《中国文化》,第15-16期(1997年12月),页1—19。
[21]盛邦和:〈陈寅恪:走出史料学派〉,《人民书城网》,2002年1月15日。网址: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18/37/class001800001/hwz194444.htm
[22]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页156及229-231。
[23]余英时:〈陈寅恪史学三变〉,《中国文化》,第15-16期(1997年12月),页11。
[24]荣新江:〈陈寅恪撰《敦煌零拾》札记整理后记〉,《敦煌吐鲁番研究》,第5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页8 —12。
[25]葛兆光:〈世家考〉,《东方》,第6期(1995),页61—64。
[26]这类的文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黄永年:〈关陇集团到唐初是否继续存在〉,《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7),页47-58;雷依群:〈论关陇集团〉,《史学月刊》第6期(1999),页32—36;雷艳红:〈陈寅恪“关陇集团”说评析〉,《厦门大学学报》第1期(2002),页72—79。
[27]艾尔曼着,赵刚译:《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8]此四篇文章分别发表于《史语所集刊》第三本第一分册、第三本第四分册、第五本第二分册、第六本第四分册,收录于《金明馆丛稿编》,页310—316,320—352。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开篇既说“李唐氏族问题,近人颇有讨论”(页320);〈三论李唐氏族问题)中提到日本学者金井之忠〈李唐源流出于夷狄考〉一文,申明“其中涉及拙作,有所辩难,故作此篇,略述鄙见”(页346);〈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中则纠正了此前的“疏忽之过”(页316)。尽管陈寅恪后来想在文集中删去有关李唐先世诸文,但其撰作当时的重视及其与学术界相关讨论的关系,则是显而易见的。参见汪荣祖:〈常使书生泪满襟——悼念周一良先生〉,载周启锐编:《载物集——周一良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页48。
[29]〈朱延丰突厥通考序〉,《陈寅恪集.寒柳堂集》,页162。
[30]《陈寅恪集.书信集》,页246。
[31]参见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北京:三联书店,2003),页17。
[32]余英时:〈陈寅恪与儒学实践〉,李明辉主编:《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页113。
[33]〈陈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