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方豪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主义的
明代的地方官制
晚清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
唐代戎服“櫜鞬服”与地
近百年来魏晋至隋地方行
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
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税考
最新热门    
 
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

时间:2009-7-24 13:55:06  来源:不详
魏之豪的戒备心理。[120]
  高慎西叛,冀州豪右暗中响应,使得高欢父子丧失了对多数赵魏之豪的信任,双方貌合神离,朝廷对他们也要刻意加以防范,高欢父子对其他汉族豪右的戒备也扩大到赵魏之豪。这种背景下出现前述卢勇临终献马仗于朝廷就不难理解了。
  武定二年(544年)十月,高欢又遣心腹孙腾、高隆之为括户大使,赴河北、青州“分括无籍之户,得六十余万”。[121]此次括户针对的是“侨居者”与“逃户”,目的是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这是学者习知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括户”均是与豪强大族争夺人口,这次也不例外。括户集中在青州与河北,均为汉人豪右聚居之地,这里的逃户与豪右势力关系密切,且主其事的孙腾与高隆之均是早年追随高欢,属于“潜德僚寀,早申任遇”之股肱。此举带有争夺豪右依附人口之意甚明,亦应为高欢打击豪右一个步骤。获逃户六十余万,成效显著,是朝廷与豪右势力争夺上获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对高氏政权来说,经过上述措施的整治,进入官场的汉族豪右的影响已经大为削弱,依附的力量多被剥离,但其在地方官府中的力量依然散布各地,虽构不成心腹之患,但其潜在的威胁也不可忽视,仍要加以防范和打击。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就是在这方面采取的又一步骤,它延伸并深化了以前的诸项措施。
  (四)并省措施出台的时机
  此策出台于天保七年十一月,既是出于精心安排,也有相当的机缘。从国内看,是以各地汉族兵马的北调及从龙的赵魏之豪军事力量的覆灭为背景。天保六年,朝廷发夫180万筑幽州北夏口至恒州的长城,令高欢之侄高叡“领山东兵数万监筑长城”,事毕,七年,“诏以本官都督沧瀛幽安平东燕六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八年,征叡赴邺,仍除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推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诸军事”。[122]天保七年高叡为都督六州诸军事时幽、安、平与东燕四州为边防要地,相当数量的山东兵马应留边备敌。八年的新职更处防范突厥的前沿。所谓“山东兵”指的是齐境内的汉族军队,这批兵马虽已受齐廷调配,历史上应与各地豪右有着深浅不等的联系,渊源上或许不少就是豪右过去的“私兵”。将他们调至北边,既可备边又消除了豪右利用他们起兵的可能性,一箭双雕。天保七年三月齐廷派萧轨等率兵10万渡江攻建康,六月兵败,萧轨、李希光、王敬宾、东方老、裴英起等将帅46 人被杀,士卒散还者十二三。被杀的将领中东方老、李希光是从高昂“建义”的将领,裴英起也与高昂兄弟有某种关系。此举似是借南师之手削弱赵魏之豪残存的军事力量。[123]上述安排看似孤立的事件,实际为随后推进并省扫清了障碍。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为并省州郡县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天保七年十月,南朝与西魏均处于重大变动关头,无暇外顾。是年十月,宇文泰死,西魏面临权臣交替与政权更迭。而陈霸先刚刚击退北齐军队,局势粗定,成为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大权独揽,开始准备取代梁朝。此刻,两大对手忙于王朝更替,内政纠缠,国际局势平稳,便于北齐集中精力从容整顿内部。
  正是在上述国内国外有利形势下,十一月高洋下诏并省州郡县。

四 并省方案与结果分析
  天保七年的诏书只是简单地说并省了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与五百八十九县等,正如王德权所指出的,这次并省是以郡县为重点展开的,对“州”的裁撤是象征性的。上文指出,在州郡县三级中,州实际增加得最多,而在并省中却触动最少,其中似有隐情。这次并省表面的原因是要压缩朝廷的开支,究其实,主要是借机削弱郡县中豪右的影响。
  如杜梭与王德权所云,这次并省州郡县的目的是要“务存简易”,减少财政开支。州郡膨胀不仅造成区划的混乱,更重要的是对朝廷利益的分割和对朝廷控制的削弱。与增设州郡县相联的必是设置相应的官府机构,安排官吏,需要相应的财政开支,在人口、赋税一定的情况下,州郡越多,所需开支越大,朝廷得到的收入自然会减少。滥征赋税虽可救一时之需,但终究是杀鸡取卵之下策,任何统治者都不敢一味如此行事。隋初杨尚希在建议精简州郡时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124]他提出精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开支。实际上,经过了北齐天保七年的精简,到了隋代,郡县泛滥的问题已有部分缓解,尽管如此,朝廷仍然为此感到头疼,北齐时这个问题当然更加突出,更需要加以解决。
  为此,裁减“州”显然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北魏以来,“州”均置军府,领有不少府吏,加上旧有的州吏,属吏猥多。按《隋书·百官志中》,北齐最低一级的州也有属吏232人,最高一级则有393人。相应的郡吏则为103-212人,县吏为30-54人。州吏不仅人数多,级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