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
北魏的内河航运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北魏直勤考
《代歌》、《代记》和北
北魏时期的贫富分化及其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
北魏“三长制”四题
论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
最新热门    
 
北魏村落考

时间:2009-7-24 13:55:25  来源:不详
于河南洛阳[24],具体地望不详。迁都邺城后,洛阳地位下降,又屡遭战火,城池庙宇破败,但仍是州治所在,这三个村落都在洛阳附近,证明当时村聚绝不是仅见于远离战火的偏僻之地。洛阳周围村落不只这三个,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多,相信还会有新的发现。
  不仅城镇外围散布村落,重要交通线附近亦广泛分布。东魏兴和四年(542年)李氏合邑造像碑记述他们兴福活动,他们除了在村中造寺外,还在路旁造井,记文写道:

  复于村南二里,大河北岸,万路交过,水陆俱要,沧海之宾攸攸,伊洛之客亦届,迳春温之苦渴,涉夏暑之炎燠,愍兹行流,故于路傍造石井一口。[25]

此碑清末出土于河南滑县城北唐李村[26],记文云:“乃宗出自赵垄,□官爰处,即居黎境”,“黎境”,指的应是东魏时的“黎阳县”境内。《水经》卷5《河水》“(河水)又东北,过黎阳县南”下郦道元注“黎,侯国也。《诗经·式微》黎侯寓于卫是也”,认为这里是古黎侯国。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卷16《河北道一·卫州》“黎阳县”条下亦承袭此说。这大概是当时通行的说法,故李显族等人称之为“黎境”。如《水经注》所言,黄河正是东北向经过该县南,而李氏聚居的村子在河北岸二里。记文称当地“万路交遇,水陆俱要”,确非夸张。这里是黄河上的一处重要津渡,名为“黎阳津”,又称“白马津”[27],北魏时为减少转运负担,曾在此置仓立邸阁,以备军国之用[28]。同时,这里也是陆路交通枢纽,为洛阳通往华北东部的必经之路[29],北魏皇帝行幸河北、山东也常经由此地,且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官渡之战就在这一带展开,十六国时的不少战事发生于此[30]。所谓“沧海之宾攸攸,伊洛之客亦届”说的也是实情,平日这里人员往来络绎不绝,因此,李氏要在路边凿井为过往行旅解渴。显然,李氏聚居的村落不属于边僻之地。
  同样,在今山西太原通往河北石家庄的交通干线,即过去被称为“井陉路”的附近也存在不少村落。东魏北齐间当时石艾县的一个名叫“安鹿交村”(又名“阿鹿交村”)的村民热衷于造像祈福,曾先后三次在大路边上崖面上开洞雕像。该村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三窟造像现存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0.5公里处,估计当时该村在此附近。在三窟以北的桃河下游还有一名叫“般石村”的村落,北齐末村民集资造像也保留至今。[31]该村今天叫盤石村。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提到从齐主幸并州,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该村亦位于这一交通干线附近。
  “井陉路”是太原盆地至河北平原的交通路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干线[32]。秦汉魏晋与十六国北朝时期不少重要战争、历史事件中这条东西孔道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西晋永嘉初司马滕由并州刺史改任都督邺城,很多晋阳居民随滕迁往邺城,走的就是井陉路至常山,然后南下邺城。北魏道武帝拓拔珪进攻后燕首都中山城亦是取道于此。东魏北齐时“晋阳”地位重要,“井陉路”亦是连接晋阳与邺城的重要干线,皇帝经常循此往来两地。
  另外,在平城与太原之间的雁门关路附近亦可见到村落存在。前田正名所说的“雁门关路”的南段即是自古以来由太原北上,越过雁门关,经马邑、云中前往阴山的“入塞三道”中的中道,这是汉人向北发展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当时中原王朝出征漠北的重要的行军通道。这条路是中原前往北部地区的最直接的交通路线,在汉人发展同北部游牧民族关系方面,这是一条最为重要的交通路线[33]。北魏定都平城时,这一通道更成为通往南方的要径,魏初皇帝南巡,数度途经此道[34]。该道附近亦不乏村落,太原东北不远的阳曲县内便有一名为“洛音村”的聚落,该村居民在僧人倡导下于魏齐之际两度兴福造像,十分活跃。《水经注》卷6《汾水》提到“洛阴城”,当即《魏书·地形志》上“永安郡阳曲县”提到的“罗阴城”,应在该村附近。
  因此,北魏时期“村落”并非仅存在于远离战火的偏远地区,都城周围,重要交通路线附近同样分布不少。
  上述村落似乎是单个零星存在,其实不然。它们往往星罗棋布,连成网络。《魏书·李崇传》载孝文帝时李崇任兖州刺史,为解决当地多劫盗问题,他令:

  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各击数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盗发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

这套办法后来推广到其他州。李崇此策能行之有效,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周密,而当地村落星布,相距迩近,可以互通音讯则是前提。兖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这条材料反映了东部平原地区的情况。
  今山西西南部汾河谷地,即北魏之河东郡一带同样村落密布。《魏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