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略論表狀箋啓書儀文集與晚唐五代政治

时间:2009-7-24 13:55:35  来源:不详
所以如何妥善表達,調節把握,是“諒非容易,而可專據”的大事。基於此,令狐楚便提出他薦舉之人是“學必專授,文皆雅正,詞賦甚精,章表殊健”,以爲“執事倘引在幕下,副於賓佐,使其馳一檄飛書,必能應馬上之急求,言腹中之所欲。”

  這裏所言“章表殊健”一語來自魏文帝評說孔璋[20]。從馳檄飛書和應急求、言所欲的標準看,雖然被舉薦人有四大特長,但前三者不過是作文的基礎,惟有“章表殊健”者才是任掌書記官必不可少的真本領。《舊唐書》卷一一一《高適傳》載其曾客遊河右,被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辟爲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於上前”。安史之亂爆發,高適“《與賀蘭進明書》,令疾救梁,以親諸軍;《與許叔冀書》,綢繆繼好,使釋他憾,同援梁宋;《未過淮先與將校書》,使絕永王,各求自白,君子以爲義而知變”。是高適曾以書達意,聯絡諸軍勤王朝廷,此正所謂戰亂之中“應馬上之急求”的實例。

  章表書檄之功效,在唐後期藩鎮體制下得到發揮,其使用亦非僅限戰時。《韓昌黎集》卷一三《徐泗濠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實涉此點,其文稱:

    書記之任亦難矣。元戎整齊三軍之士,統理所部之甿,以鎮守邦國,贊天子施教化,而又外與賓客四鄰交;其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所部之政,三軍之號令升黜,凡文辭之事,皆出書記;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易居之。然皆元戎自辟,然後命于天子。

由此可見掌書記平時要爲節度使作各種文章,以應付藩鎮必須處理和面對的一應政務與關係。此種才能實關係三大方面:其一即藩鎮與朝廷之間。節度使派出在外,所謂“鎮守邦國,贊天子施教化”,軍國要事需向朝廷報告。除此之外,又有“朝覲聘問慰薦”諸禮,也是臣子對皇帝所必行。唐後期屬節度使所上皇帝表狀,即有諸如請事、奏議、賀謝、慰哀、進獻、讓官、舉薦等多種內容。有些箋表是表達藩鎮對朝廷的忠心,如謝賀等儀;有些則是關係藩鎮自身的事物、利益,需得到朝廷批准。這其中,當然還不乏給宰相、重臣的各類啓狀。其二是涉及“外與賓客四鄰交”的藩鎮與藩鎮甚至邊疆民族之間。平日相互照應,維持應有禮數,固有賀官、賀節、候問起居及答謝等與對朝廷差不多名目相同的儀節,需要箋啓往來;而戰時或敵或友,彼此間也必須有檄書戰報或軍情往還,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對朝廷。其三則是藩鎮內部。對於有關“所部之政,三軍之號令升黜”等事,都必須取得協調。其間書狀的作用關係到藩鎮本身乃至國家的穩定,其重要性此處僅舉三例以明之。

  《舊唐書》卷一七二《令狐楚傳》記楚曾爲河東節度使掌書記:

    楚才思俊麗,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爲,頗稱之。鄭儋在鎮暴卒,不及處分後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之,令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讀示三軍,無不感泣,軍情乃安,自是聲名益重。

令狐楚的表章不僅使德宗刮目,所草節度使遺表竟平息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暴亂,此章表能安撫藩鎮由是而知。

  《北夢瑣言》卷五記會昌事稱:

    舊說李紳相鎮淮海,奏薦副使章服,累表不允。有一舉人候謁,紳相知其文詞,請撰一表。其略云:“當道地管八州,軍雄千乘,副使著綠,不稱其宜。”相國大喜,果以此獲恩命。

候謁的舉人以“當道地管八州,軍雄千乘”形容李紳所領淮南之地的廣闊與軍力的雄壯,藉以反襯“副使著綠”品級的不合理,由此使節度使達到提升副使章服官階的目的,此也正是爲長官使主“言腹中之所欲”。可見表章做得如何,會直接影響到藩鎮與朝廷打交道是否成功。

  藩鎮的表章之作某些時還涉及國家民族問題。《舊唐書》卷一六三《盧簡求傳》載其“釋褐江西王仲舒從事,又從元稹爲浙東、江夏二府掌書記,裴度鎮襄陽,保釐洛都,皆辟爲賓佐”,後累任涇原渭武、義武、鳳翔隴西、河東節度使。“簡求辭翰縱橫,長於應變,所歴四鎮,皆控邊陲,屬雜虜寇邊,因之移授,所至撫禦,邊鄙晏然”。以“辭翰縱橫”結合豐富的應變經驗溝通內外,得保綏邊境,撫禦夷民,表狀箋啓之用則無以加焉。

  總之,由以上三例便可得知表狀文不僅是爲了解決庶務,某些時候更是協調關係的産物。而如韓愈所說,唐後期藩鎮與朝廷、藩鎮與藩鎮、藩鎮內部(或同一官府)僚屬上下級之間,既已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