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略論表狀箋啓書儀文集與晚唐五代政治

时间:2009-7-24 13:55:35  来源:不详

  據說對於馬郁的“十疑之書”,王鎔也“遣記室張澤以事實答之,其略曰:‘營中將士,或可追呼;天上雷霆,何人計會。’詞多不載。”[42]可見王鎔手下也有與馬郁同樣的人才。

  岑仲勉《金石論叢》錄《唐故海軍節度掌書記太原王府君[渙]墓誌銘》:

    府君每于中令王公[鐸]之門,以子弟執加等之敬,其所知遇,亦異群倫。初,僖皇之幸蜀也,時王公以相印總戎,鎮臨白馬,仍於統制有都都之號,即羽檄箋奏,斷可知矣,君於斯務,頗分預焉。又,故相國太平鄭公[延昌]與君有中外之密,所申獎重,情匪由私。洎先駕駐歧之年,鄭公以計務兼大京兆之任,充京城招葺制置使,凡所章奏,時悉委之。所以今標袠之內,有《燕南筆藁》一十卷,奉王公也;有《西府筆藁》三卷,遵鄭公也;有《從知筆藁》五卷,乃褒梁與南海途路之次及大明、東館申職業也。

據墓誌所言,王渙還曾受知于山南西、嶺南東道節度使徐彥若和門下侍郎韋昭度,在其幕中或手下任職,“捧記室之辟書,被金章之華寵”。因此王渙也是唐末活躍於中央地方,“分預”羽檄箋奏,並頗有著作和影響的人物。

  又《北夢瑣言》卷七记“唐滎陽鄭准,以文章依荊州成中令,常欲比肩陳、阮,自集其所作爲三卷,號《劉表軍書》”。同卷又稱“唐末鳳翔判官王超,推奉李茂貞,挾曹馬之勢,箋奏文檄,恣意翺翔”,“有《鳳鳴集》三十卷行於世”。前揭《舊五代史·李襲吉傳》言李山甫事不詳。或言其爲樂彥禎幕客。《太平廣記》卷二○三《王中散》(出《耳目記》)唯稱其“文筆雄健,名著一方”,並有文集,則亦爲當時作箋表檄書聞名並彙成文集者。

  此外更有羅隱。《唐才子傳》卷九記羅隱廣明中遇亂歸鄉裏。後投錢鏐爲掌書記。錢“初授鎮命沈崧草表謝,盛言浙西富庶,隱曰:‘今浙西焚蕩之餘,朝臣方切賄賂,表奏,當鷹犬我矣。’請隱更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遊,日暮而牛羊不下。’又爲《賀昭宗改名表》云:‘左則姬昌之半字,右爲虞舜之全文。’作者稱賞。”

  羅隱事也見於《吳越備史》。隱爲詩人,但亦爲善析形勢、應時處務的章表大家,其著作如《吳越掌記集》、《湘南應用集》等甚夥。由羅隱及上述諸人事迹,足徵當時擅長表章箋書的掌記人才從南至北,遍佈藩鎮小朝廷之間,可謂“橫行”天下矣。而唯因“箋表”文學及相關掌記人才應運而生,畸形發展,才會造就晚唐五代表狀書儀文集高度繁榮和輝煌的局面。


 

  晚唐五代表狀箋啓之掌記文學既臻大用,則在其流行過程中,必然形成重視、研究的環境。《唐才子傳》卷十記沙門貫休“風騷之外,尤精筆剳,荊州成中令[汭]問以書法,休勃然曰:‘此事須登壇可授,安得草草而言!’中令銜之,乃遞入黔中。”《唐摭言》卷十記李巨川“草謝表以示吳子華(融),其中有‘彤雲似蓋以長隨,紫氣臨關而不度’,子華吟味不已,因草篇與巨川對壘。略曰:‘霧開萬里,克諧披睹之心;掌拔一峰,兼助捧持之力。”《太平廣記》卷二○○(出《羅紹威傳》)記梁鄴王羅紹威“喜尚文學,雅好儒生”,立學舍置書樓招延四方遊士,待以恩禮。

    當時藩牧之中,最獲文章之譽。每命幕客作四方書檄,小不稱旨,壞裂抵棄,自襞箋起草,下筆成文,雖無藻麗之風,幕客多所不及。[43]

  《北夢瑣言》卷四略曰:

     盧相光啓,先人伏刑。爾後弟兄修飾赴舉,因謂親知曰:“此乃開荒也。”……受知於租庸張濬,清河出征并、汾,盧每致書疏,凡一事別爲一幅,朝士至今效之。蓋八行重疊別紙,自公始也。

  從文士到藩鎮節度使都極端重視“筆剳”、“書檄”的製作,如論者已指出某些表狀實爲府主與幕僚的共同創作。且從“吟味”、“對壘”到創造“重疊別紙”一類的箋啓形式,表箋的寫作方式、內容是一再推陳出新的。從前揭一些例證,可知唐前期用來形容詔誥等“王言”製作的“燕許大手筆”、“燕許體文”已被用來形容文士製作的表奏甚至是官場一般應用的啓狀箋劄,所謂“燕許刀尺”也。足見其時人們對啓狀箋剳一類的製作,已看得不下於王言,並且在寫作技巧上也有意向它看齊、靠攏。另外,諸如李商隱“今體章奏”和盧光啓“八行重疊別紙”的創造,更給時人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和創作的空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