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
北齐韩长鸾之家世
北齐史馆考辨
闽浙新见木栱廊桥『桥约
最新热门    
 
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

时间:2009-7-24 13:55:43  来源:不详
在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而高澄生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于安定王元朗中兴元年(532)始立为世子[36],辟亲信都督,不得早于此年。其年丰洛已二十五岁,不应称为“弱冠”。此前丰洛以“六州军士”身份,已入高欢阵营有年,“弱冠”盖略叙其事。“亲信都督”一职,见于北魏末年及东、西魏之际,可能是统领“亲信”的武官。胡三省说:“亲信都督,魏末诸将擅兵,始置是官,以领亲兵。”[37]胡氏这样解释亲信都督,是就其性质与实际状况而言,自然不误,但是未能阐清此一制度的渊源所自。兹略加辨证,以明其源流。
  亲信,是高级官员与贵族所配备的护卫亲兵。《隋书·百官志》:“王公已下,三品已上,又并有亲信、帐内,各随品高卑而制员。”[38]而北魏末年权贵得配置亲信的制度,可能是从南朝学来的。作为恩渥优礼的待遇,“给亲信”虽然最早见于西晋[39],祗是到了南朝才形成制度。《南齐书·百官志》:“诸大夫官,皆处旧齿老年,重者加亲信二十人。”[40]所谓“重者”,由南朝史书中“给亲信”、“加亲信”的记载来看,这种恩典绝大多数都是加给左、右光禄大夫和金紫光禄大夫的[41]。南朝的亲信,大概主要从事厮役,并非兵士。“给亲信”和“给扶”,在南朝都是对耆年大臣的优渥制度。北魏后期可能学习了这一制度,也有了类似的“给亲信”[42]和“给扶”[43]。重臣得配亲信,就成为一个制度。可是,最初所配的“亲信”,应当与南朝接近,并非武装人员,大概主要是厮役供养之徒,至多不过是仪卫性质。
  北魏末年,“亲信”一变而为武士。从史料分析,这一转变的契机,应当是尓朱荣所建立的心腹武装“亲信”组织。高欢曾任尓朱荣亲信都督[44],另外綦连猛曾被尓朱荣“征为亲信” [45]。我推测,尓朱荣利用了重臣得配亲信的现有制度,把亲信改造成为贴身的武装侍卫。亲信的性质由此而变。高欢出自尓朱集团,继承了这一制度。东魏时期,高氏霸府继续改造“亲信”制度,扩大“亲信”的组织规模,把亲信变成霸府的一种相当于皇朝禁卫亲军的武装力量,亲信都督遂成为一个重要的中级武官。正史中这期间历官亲信都督的,有尉兴庆、段韶、斛律光、厍狄盛、元景安[46]。石刻材料中也颇有人担任此职[47]。亲信作为一个军事组织,有都督,也有副都督,皮景和、鲜于世荣曾任高欢亲信副都督[48]。入齐以后,未再见此职,大约已归并到领军系统的禁军中去了。亲信制度倒是在西魏和北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亲信成为起家官之一[49],西魏也见有“亲信都督”[50],大概同样源于尓朱氏。后来北周和隋的“领亲信”都是由此派生的。

  4.“使持节都督北华州诸军事、北华州刺史”
  北华州,据《魏书·地理志》:“太和十五年置东秦州,后改,治杏城。”[51]志文简约,语焉不详。《隋书·地理志》上郡条与扶风郡汧源县条,对此有比较细致的说明。其上郡条曰:“后魏置东秦州,后改为北华州。西魏改为敷州。大业二年改为鄜城郡,后改为上郡。”[52]其扶风郡汧源县条曰:“又有西魏东秦州,后改为陇州,大业三年州废。”[53]《元和郡县图志》坊州条:“刘、石、苻、姚时,于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常以兵守之。后魏孝文帝改镇为东秦州,孝明帝改为北华州,废帝改为鄜州。”[54]由以上所引,我们知道,孝文帝十五年改杏城镇为东秦州,到孝明帝时又改东秦州为北华州,北华州治杏城,属中部郡中部县,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境内。关于孝明帝改东秦州为北华州的时间,亦可考知。《太平寰宇记》:“孝明正光三年,分泾州岐州之地,兼置东秦州于故汧城,领陇东、安夷、汧县三郡。”[55]据此,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在岐州平秦郡雍县的汧城(今陕西省陇县西南)设置了另一个东秦州。这一时间,也应当是以杏城为中心的东秦州改名北华州的时间。甚至可以说,之所以要改名为北华州,是因为东秦州的名字另有用处。原东秦州以南是华州,以此为基准,遂改名北华州。但是,为什么要在汧城另置东秦州呢?这是由当时陇右和陇南地区的政治形势决定的。孝明帝正光二年初,南秦州氐人反,魏廷命邴虬讨叛[56];形势显示邴虬往而无功,到年底,更大规模、更大地区的氐人卷入了反乱,河间王元琛也遭遇惨败[57]。可以说,南秦州氐人的反乱,是北魏末年边镇大反乱的先声。这一形势对陇右和关中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我想,这正是魏朝廷要在汧城设置一个“东秦州”的原因——招抚反乱地区流迸出来的流民,并策划进一步的用兵。因此,前引《隋书》谓汧城的东秦州置于西魏的说法,是错误的。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已经予以澄清,他并指出《魏书·地形志》不提汧城的东秦州也是一个遗漏[58]。
  杏城地区在十六国北朝时期,以部族成分复杂、各部族叛服无常而著名,而尤以卢水胡为多[59]。前、后秦时代,杏城的战略价值由于其靠近长安而凸显出来。《太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