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
北齐韩长鸾之家世
北齐史馆考辨
闽浙新见木栱廊桥『桥约
最新热门    
 
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

时间:2009-7-24 13:55:43  来源:不详
·百官志》有关叙述的舛互矛盾,就可以纳入这一理解中加以厘清了。
  北齐禁军,领军为帅,其下左右卫府与领左右府,平行同列,而左右卫班次在前。武卫将军属于左右卫下辖最高级武官,其班次又在领左右之后。皮景和历官领左右大将军,此前任武卫大将军[100];綦连猛先任武卫大将军,迁领左右大将军,再迁右卫大将军,终至中领军、领军[101]。
  《丰洛墓志》谓丰洛于魏齐禅代之后任领左右大将军,这可能与丰洛先任高澄亲信都督的背景有关。高洋称帝,霸府原有的亲信营自然直接转化为内朝禁卫军,改名领左右府。丰洛既有任亲信都督的经历,担任领左右大将军,似乎是容易理解的。后来他迁任中领军,也应当与这一背景有关。
  西魏前期继承北魏制度,领左右仍属门下。王励“大统初,为千牛备身直长,领左右”,励弟懋“历尚食典御、领左右”[102]。隋文帝改制,禁军制度基本上继承北齐,而更趋复杂,兹不赘。

  7. “封啔宁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孝文帝以后,北魏封爵制度发生了变化,有所谓实封与虚封,实封即“开国五等”,虚封即“散五等”[103]。北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丰洛封啔宁县开国伯,为第三品[104]。墓志后文谓丰洛进爵啔宁县开国侯,又别封寿昌县开国公,皆不 著食邑户数。案丰洛本爵既为县开国侯,其别封却为县开国公,是别封未必不能高于本封的显例,高敏先生说别封的爵等都低于本封的爵等,看来失之偏颇了[105]。关于北朝后期封爵制度的演变,特别是这一演变所包涵的意义,我认为今后还有再探讨的余地。
  啔宁县,据《魏书·地形志》,属夏州金明郡[106],其地当在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境内(王仲荦先生谓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107])。这个地区在齐、周对峙时期,属于北周之延州境,非高齐势力所可及,因此这种分封,是象征性的遥封。案北魏夏州及其以南杏城马兰山地区,即今鄂尔多斯高原之南缘,在北朝中后期,完全成为步落稽的渊薮,汉末魏晋以来居住、流徙于这一地区、以卢水胡为主体的各种少数族,与黄河东岸、吕梁山以西、以南匈奴遗民为主体的各种少数族,经过长期的熔融、化合,共同形成了的新的民族,即步落稽。《周书》描述稽胡主要的区域曰:“自离石以西,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居山谷间,种落繁炽。”[108]当齐、周对峙之时,稽胡既是东西两个政权同有的内患,又为两个政权所利用以彼此削弱。我们看丰洛历官,在内则为禁军将领,在外则活动于稽胡区域(北华州刺史、汾州刺史、晋州刺史),其封爵又遥封于稽胡活动的腹心地带,那么,这是不是在暗示,丰洛与稽胡有某种联系呢?前面我们说云阳县可能与云阳谷有关,也就是在探讨丰洛与稽胡之间的关系问题。

  8.“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师”
  北齐之开府仪同三师,不见载于史。这一官职首创于北魏末节闵帝时。《魏书·前废帝纪》普泰元年(531)七月:“庚寅,以侍中、太保、开府、尚书令、乐平王尓朱世隆为仪同三师,位次上公。”[109]同书《尓朱世隆传》:“世隆寻让太傅,改授太保,又固辞。前废帝特置仪同三师之官,次上公之下,以世隆为之。”由于尓朱世隆让太傅,辞太保,有意避三师之位而不居,节闵帝遂特为创置仪同三师之官以优宠世隆。案三公为第一品中,仪同三司为第一品下,在同品诸官中班次最先[110]。按照这个原则,三师既是第一品上,仪同三师便是第一品中,且位次应当比同为第一品中的三公要高,仅次于第一品上的三师二大(三师二大便是所谓上公)。尓朱世隆之为仪同三师,如同尓朱荣为天柱大将军,都是制度上的出格现象。北齐官爵猥滥,仪同三师因而复用。北齐官制,三师、王、二大、三公,都是第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开国郡公,为从一品,骠骑、车骑二将军加大者,也入从一品,班次在开国郡公后[111]。案骠骑、车骑品秩虽同,班次却有先后,骠骑高于车骑。丰洛先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已经是从一品,但是班次居后。再累资劳升迁,遂由车骑进为骠骑,班次靠前了;仪同三司进为开府仪同三师,虽然仍是从一品,却在从一品中班次最高。开府仪同三师在墓志材料中也另有例证,如前举《厍狄回洛墓志》,回洛“天保之季,改开府三司为三师”[112]。看来,北齐很早就捡拾起了尓朱时代的这一发明,居其位者,决不会只有丰洛与厍狄回洛二人而已。可能到代整理北齐史料时,仪同三师一职因为不典,且易于与仪同三司混淆,就被写史者剔除掉了。

[1]《北齐书》卷二七万俟受洛干传,中华书局,1972,第375页;《北史》卷五三万俟受洛干传,中华书局,197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