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記南明刻本《西曹秋思》——並發黃道周彈劾楊嗣昌事件之覆

时间:2009-7-24 13:55:44  来源:不详
方爲顯仕“,而致使《明史·楊嗣昌傳》多有曲筆[48]。或許其逥護郭鞏一事,即別有隱情。至少在黃道周看來,楊嗣昌與閹黨餘孽之間,肯定存在某種交結。——這應當就是黃道周不顧一切,竭力阻遏楊嗣昌入閣的本質原因。
  明末人史惇論東林黨人之政爭得失,謂“長洲既逐,東林喪氣者久之,遂不能扼武陵之用”[49]。這裏的長洲和武陵,是分別用本貫代指文震孟和楊嗣昌,而文震孟爲東林骨幹,並且還是黃道周的摯友,可見黃道周彈劾楊嗣昌,確實是有深刻的黨爭背景。當時上疏彈劾楊嗣昌,並不止黃道周一人,給事中何楷、御史林蘭友、修撰劉同升、編修趙士春也都相繼論之,清人夏燮纂《明通鑒》,即謂這些人阻遏楊嗣昌入閣,都與楊嗣昌庇護閹党的行爲有關[50]。

(四)黃道周與閹黨抗爭的經歷

  這樣的推論,雖然沒有直接的記載能夠落實,但是,如果審視一下黃道周此前的言行,便可以看到,防止閹黨餘孽重操權柄,傾害正人君子,正是黃道周在崇禎時期所關注的首要政事。
  崇禎帝即位伊始,即迅速剷除當政閹黨,審定逆案,嚴重打擊了依附閹豎的奸佞小人。但是,閹黨的餘孽仍然潛存於朝野,並沒有徹底清除乾淨[51];同時,繼生的奸邪人物,由於其心術不正,行爲卑劣,爲清議所不容,也自然要站到東林黨人的對立面上。
  大致在崇禎二年這一年上下時間內,在經歷了短暫的東林黨人主政局面之後,溫體仁於崇禎三年六月,進入內閣,至崇禎十年六月去職,居相位長達八年,而且在大多數時間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獨攬權柄。溫體仁“爲人外曲謹而中猛鷙,機深刺骨”。閹黨當政時,溫體仁即曾行賄於閹党頭目崔呈秀,並爲杭州首建之魏忠賢生祠作頌詩獻媚;秉政後,“魏忠賢遺黨日望體仁翻逆案,攻東林”,溫體仁則與其沆瀣一氣,暗地指使人嘗試翻轉逆案,“日與善類爲仇”,“而愈側目諸不附己者”[52]。溫體仁在崇禎十年六月致仕。同年八月,薛國觀即在溫體仁的援引下,入閣成爲宰輔,至十三年六月始致仕。薛國觀本依附魏忠賢排斥東林,“爲人陰騭豀刻,不學少文。溫體仁因其素仇東林,密薦於帝遂超擢大用之。……國觀得志,一踵體仁所爲”[53]。這樣,溫體仁和薛國觀,成爲這一時期傾害東林黨人等正派清流人士的罪魁禍首,朝中群小,多在其指示或庇護下,與東林爲敵。而黃道周“一人之身,是非者數矣”[54],通籍後幾起幾落,都與其抗言抵制傾害東林黨人有關。
  黃道周站在東林黨一邊與閹黨抗爭,最早可以追溯到天啓年間魏忠賢勢焰初起的時候。黃道周爲天啓二年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依明制,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散館”[55],故在天啓五年,補授黃道周翰林院編修,爲經筵展書官。結果黃道周在御前,直接與魏忠賢對峙,不爲所屈[56]。
  在天啓二年黃道周初選庶吉士時,魏忠賢已開始連連斥逐朝中清正大臣。道周同榜狀元文震孟,循例授職翰林院修撰後,隨即於這年十月,憤而上疏,“首挫其鋒”。同榜進士選庶吉士鄭鄤,也緊繼其後,指斥魏忠賢,結果與文震孟一同貶秩外遣。至天啓七年,文、鄭二人復又因顧同寅等悼惜熊廷弼案遭羅織牽連,同時被削籍爲民[57]。
  通行的黃道周傳記,都沒有記述文震孟、鄭鄤與黃道周三人在這一事件中的聯繫。事實上他們三人在廷試後即非常親密[58],事先曾做過謀劃。黃道周的門人洪思和莊起儔記述說,黃道周“與文震孟、鄭鄤約,共劾魏璫”[59],而文震孟“請以身先之”,並讓黃道周和鄭鄤,在他“死而後繼之”[60]。黃道周本來也是要按計劃緊承文震孟之後,上疏抨擊魏忠賢,卻因適值母親即將來京,“三疏三焚”其稿,而最終未便呈進[61]。
  儘管如此,三位新科進士,意氣正盛,不可能一點不泄漏風聲。這時,黃道周又這樣當面向魏忠賢示威挑戰,所以不能不被閹黨嫉恨。黃道周在翰林院編修職上僅僅幾個月,便“以東林見廢”,去職還鄉[62],而據黃道周自己講,魏忠賢一夥整治他的藉口,就是這次講筵上的大不敬舉動[63]。
  直至魏忠賢覆敗,逆案勘定之後,黃道周始於崇禎二年冬復出。“自是,公終與人艱危事矣”[64]。針鋒相對,抗衡奸黨。
  首先是援救錢龍錫。思宗甫一即位,錢龍錫即入閣爲宰輔。所謂“欽定逆案”,很大程度上出自錢龍錫主持。所以,閹黨餘孽,對其恨之入骨。崇禎三年八月,思宗中女真人所設反間計,以通敵罪殺掉遼東督師袁崇煥[65]。“群小麗名逆案者”,找到大好時機,於年底十二月時,在溫體仁等人的主使下,按照當年魏忠賢借熊廷弼一案坑害揚漣諸人的辦法,依樣畫葫蘆,“聚謀指崇煥爲逆首,龍錫等爲逆黨,更立一逆案相抵”[66]。用心險惡,手段卑鄙毒辣,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