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皇朝兴替:中国历史上的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
地主、农民和市场的关系
唐前期农民赋役负担与户
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
宋代农民流动与经济发展
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
把钱币研究与社会经济史
地理条件制约古代中国不
最新热门    
 
走出农民起义研究的死胡同

时间:2009-7-24 13:55:55  来源:不详
增长,往往达到饱和的程度,而土地却大体不变。饱和人口作用于不变的土地,使劳动价格相对于土地价格大大下降,于是雇工工资大大下降或者地租大大上升。据历史记载,在某些时期,赋税和地租合起来达到“见什税五”的程度,这一记载使得用固定眼光认识历史问题的学者得出结论说,在古代中国,地主阶级的剥削率大大高于西欧领主对农奴样的剥削,导致农民无力发展生产,造成社会的长期停滞。但又有人指出汉文帝时国家规定“三十税一”,这一“剥削率”比西欧领主的剥削率还低,所以用“沉重的剥削”来解释社会的停滞是难以成立的。 

简单的道理是,所谓“剥削率”在历史上是一个波动幅度很大的变量,在人口增长时剥削率上升,人口减少时剥削率下降。在农民大起义以后,饥荒、战乱和瘟疫往往毁灭了大量人口(据说东汉末年的起义和战乱使人口下降了80—90%,至少下降了2/3),大部分地主被农民起义所消灭或被迫逃亡,幸存者也家境破落,下降为自耕农民。雇农和佃农也大都获得土地,不需要再租种地主的土地(或给地主扛长工),不再受地主剥削了。从整个社会看,人均耕地面积大大上升,幸存人口已经无力耕种全部土地,于是劣质土地就被弃置不用(曹操实行屯田,就是尽量利用幸存人口耕种被弃置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地主还拥有土地,也难以找到可供他剥削的农民。自耕农民则都耕种着自己的土地,除了向国家交纳赋税(三十分之一)以外,不需要交纳地租。但传统观点把国家赋税也称为“剥削”,于是就认为新王朝建立 后“剥削程度大大减轻”。 

可见,大起义后农民负担的减轻,不是统治者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而是人口下降土地丰裕后土地价格降低的结果。 

三、人口降幅大于粮食减幅 

按照马尔萨斯原理,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但饥荒、战争和瘟疫又对人口增长造成抑制。中国历史上人口多次大起大落,都是体现了马尔萨斯所归纳的人口原理。但中国的特点是。人口波动幅度很大,大起时成倍增长,大落时甚至落到只有原来的几分之一。中国人口为什么会如此大起大落呢?  

至迟从春秋时代起,中国就形成了以单一粮食作物为主的消费结构,粮食的替代物品很少。粮食的特点是需求弹性很小。为了简化我们的研究,我们假定粮食需求与人口数量成正比。在这一假设条件下,粮食每增加一倍,就可以多供养一倍的人口。如果把粮食作为自变量,那么可以供养的人口就是粮食的函数。历史上每次人口增长,都是粮食增长的结果。但是,正比关系不能用来分析粮食下降时人口下降的幅度。例如,我们假定人口饱和时,粮食产量正好能够供养饱和人口,根据正比关系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说,当粮食减产10%时,所能够供养的人口也将减少10%,即能够养活现有人口的90%。这一推理成立的条件是,即将被“淘汰”的人口在粮食刚产下时不消费粮食就全部死亡,以便将所产粮食尽可能地供养最终活下来的人口。可惜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考虑农户的贫富差别,那么所产粮食就大致均匀地分散在农户手中。由于正常年景粮食刚好能够维持饱和人口,所以粮食短缺就会使绝大多数农户在下一季收获前都有断粮的危险。初看起来,10%的减产幅度似乎并不严重,但由于农户无往年存粮,所以减产10%就意味着一年中短缺36天的口粮。有机体的消费具有连续性,不要说36天,只要10天不吃东西就会全部饿死。当然,人们不会把绝粮断食安排在连续的36天之中,所以实际情况比我们设想的要复杂得多。一般地,粮食短缺会迫使人们以米糠、野菜、树皮、草根、烂肉等充饥,致使健康恶化,对疾病抵抗力降低,老弱病残者首先大批死亡……如果减产幅度大大超过10%或者连续数年发生天灾,对人口的毁灭程度就会非常可怕。历史上中国人口多次大起大落,主要就是这一原理造成的。1960年春天青黄不接时饿死人的情况,为我们认识粮食减产与人口下降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例证。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那里自然条件多样化,食物结构复杂,替代食品种类较多,灾荒时就不容易饿死太多的人,所以历史上人口的波动幅度远没有中国剧烈。中国天灾的波动幅度大,食物结构单一,所以人口饱和时对天灾的承受能力很低。死亡人口大都在消耗了自己的全部粮食直到生命耐力无法承受时才“退出历史舞台”,导致了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如此简单的原理却往往被人忽略,以致常常无法理解历史上人口的大幅度波动。 

  

四、人口饱和是农民起义的前提条件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由天灾引发,最后导致了王朝的兴亡。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