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皇朝兴替:中国历史上的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
地主、农民和市场的关系
唐前期农民赋役负担与户
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
宋代农民流动与经济发展
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
把钱币研究与社会经济史
地理条件制约古代中国不
最新热门    
 
走出农民起义研究的死胡同

时间:2009-7-24 13:55:55  来源:不详
利用农民起义,并不是单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是当时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  

地主阶级优越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大都愿意维护统治秩序。正因为如此,所以历史上很少出现地主阶级也积极参加的反对专制王朝的起义。四次全国规模的“社会起义”,与一般的“贫民起义”发生的背景大不不同,起义的过程和结局也大不不同。全面分析两类起义的背景(基础)、过程和结局,已经超出本文的论题,有机会再详论。  

“社会起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推翻专制王朝并不困难(而贫民起义推翻专制王朝却非常困难)。不过,在社会由混乱走向有序的过程中,争夺帝位者远不只一个,谁能实现“皇帝梦”,就看谁最能够利用所有被统治者的力量。刘邦、朱元璋出身于社会的下层,所以号召贫苦农民可能比较容易,但他们要获得地主阶级的支持,则肯定要比出身于豪强地主的刘秀更为困难。但是,刘邦、朱元璋毕竟吸引了不少地主阶级成员参加他们的队伍,完成了在全国建立统治秩序的任务。当然,从根本原因上分析,他们之所以能够利用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建立统治机构,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农民领袖李自成更有才干因而更能知人善任,而是因为推翻统治秩序也符合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阶级利益的这一趋势,显然并不是刘邦和朱元璋所创造。既然利益驱使许多地主阶级成员也参加了起义,那么起义领袖究竟是出身于农民还是出身于地主倒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不只是代表他们出身的那个阶级,而是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共同利益。刘邦和朱元璋在战乱中建立了统治机构,为社会各阶层人民提供了公共产品,这些活动符合全社会的利益,当然也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过去往往认为刘邦和朱元璋在起义胜利后背叛了农民阶级,这一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刘邦和朱元璋从来也没有背叛农民阶级!  

以自耕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往往对王朝和帝王怀有爱戴和崇敬之情,也可以用公共产品理论予以解释。稳定有序的社会结构,对全体人民都具有实际利益。在混乱局面中“打江山”的开国皇帝,为战乱的社会建立了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使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所以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从经济学观点看,专制王朝之所以在人民中享有威望,就是由于它们为社会提供了“保护和公正”等公共产品。                                                                                                  


   

六、三阶段循环和重要例外  

我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一次大分裂时期,隋朝用兼并战争实现了统一,但很快被全国规模的“社会起义”推翻,最后由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大一统的李唐王朝。这一阶段突出显示了中国历史循环的特点。中国宏观历史运行的一般过程是:分裂割据经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王朝;兼并王朝被“社会起义”推翻(短命而亡)建立长寿王朝;长寿王朝发生“贫民起义”又形成分裂割据……分裂割据、短命王朝、长寿王朝三个阶段构成历史循环的一个周期。在两千多年中,中国历史大致经历了战国分裂到秦两汉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五代十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