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欧洲爵位浅谈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欧洲中世纪城市:资本主
十九二十世纪欧洲中国史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圍海造
新发现的封泥资料与秦汉
最新热门    
 
欧洲的封建专制和封建压迫

时间:2009-7-24 13:56:10  来源:不详
增长,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因此,如果工人们感到不高兴乃至反抗,资本家就要在两种互相矛盾的对策中选择:一是用强力维持现存的分配关系,这样,就资本家自己的当前利益来说比较好,虽然工人们会不高兴;另一种是对工人让步,换得工人们对工作的更好的投入,这样虽然分配所得的比例小了,但总的蛋糕做大了,就资本家自己的长远利益来说比较好。在这两种对策的交互作用下,资本家们慢慢地更多地倾向于第二种对策,也就慢慢地越来越对工人们让步,不仅是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最后让工人们得到了和自己一样的政治权利和选举权。从这个角度说,民主政体是人们互相妥协,以求得更好合作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组织方式。

   如果说罗马帝国以前的欧洲,是处于原始农业文明阶段;那么,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阶段,欧洲则处于典型的农业文明阶段,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体。农业文明的一大特点是:人们在生产上不需要结成较大范围的合作关系。就生产生活的合作来说,一个家庭、一些亲戚、一个村庄就已足够。再远一点,人们之间在生产生活上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论及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说:“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居住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7因为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所以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之间是孤立隔膜的;但如果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分工协作的工商业,那么人们的相互联系就会不断增多,乡土性就越来越少,最终达到全球化。这一发展顺序,不仅西方是这样,东方、中国同样如此。 
    如果说农业文明使人们之间没有什么生产生活上的合作与联系,那么工商业文明则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发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生产生活上的合作与联系。
     
    人从猿变成人,首先学会的是捕猎、采摘,然后是种植。同时,也在一点点地发展着手工业、发展着商业,并在发展手工业(后来是工业)和商业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去逐步摸索、学会人们之间如何合作,如何相处,如何发生关系,发生什么关系。这种自觉自愿性,是和战争、暴力、强制正好相反。为什么为了从事工商业生产而去和别人建立关系就是自愿的呢?因为工商业生产强调的是大家合作去创造财富,财富创造得越多,最终大家分得也越多,利己的同时又在利人,何乐而不为呢?在农业社会中,也存在各种关系,比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官僚的组织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不能按同一原则扩展到全社会。而分工协作、等价交换的工商业关系,却可以以同一原则,把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吸纳进来,甚至把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吸纳进来。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工商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谈不上的。所以,正如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是工商业及其所要求和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逐步扩展,导致了欧洲逐渐由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社会状况,演变到近代和现代的社会状况;同
    时,也导致了今天中国社会状况的演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