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最新热门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印度政策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时间:2009-7-24 13:56:34  来源:不详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前夕,美国积极侵略西藏,独立后的印度也企图延续它从英国继承的西藏政策和在藏权益,西藏地方分裂分子在美印等国的支持下蠢蠢欲动,西藏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他们精辟地分析了有关国家在西藏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利用印度维持其在藏利益的政策,找出了外交上的突破口,在坚决反对其干涉内政的同时争取与之早日建交并修正此前的对印政策,有效地制约了美国对西藏的干涉,使西藏和平解放顺利实现。
  [关键词] 毛泽东/尼赫鲁/中印关系/西藏问题
   西藏解放的和平方式及结果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因此受到学者们的极大重视,研究成果可谓多矣。然而关于西藏和平解放原因的论著几乎都集中在新中国的强大及其正确的民族政策方面,从外交角度、特别是从新中国的印度政策和印中关系角度对西藏和平解放的探讨却少之又少。①本文试图以现有的中、印、美等国的有关史料,从中印关系的角度,阐述该政策的产生及其对和平解放西藏的作用。
  一、建国前夕印美的西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前夕,西藏自民国建立就孤悬于外的形势变得越发危急。其一,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继承了英国的在藏权益和对藏政策,鉴于印藏间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的密切联系,印度开始成为影响西藏地方最大的外部力量;其二,起源于欧洲的冷战由于中国事态的剧变而不断向远东扩展,美国的西藏政策由此发生显著的改变。印美两国替代了以前的英国成为干涉西藏的主力,在它们的支持下,西藏分裂分子更加紧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印度继英国而来的西藏政策是以反对他国控制西藏和保持西藏的缓冲状态来保障印度的安全。此前英国的所有侵藏活动、包括炮制所谓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无不源自该政策。[1]独立前夕,印度就继承在藏权益与英国达成一致,英驻藏使团在印度独立时摇身变为印度使团,“惟一显的变化是易帜。”[2]为获得西藏地方对上述私相授受的认可,印度在威胁要断绝印藏间一切交通往来的同时,答应满足西藏地方的部分贸易和外汇需求,还欺骗说西藏可以在印度派驻大使,此前可设商务处,再逐步改为大使馆。[3]此后又向南京政府驻印大使声称视西藏为一自治地区,只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4]
  然而,中国政局的变化使印度领导人深感不安。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何达到维持西藏的缓冲状态和保障印度的安全呢?驻华大使潘尼迦(K.M.Panikkar)———尼赫鲁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的主要助手,早在1948年5月就提交了一份关于西藏未来及其在印度政策中的作用的文件。潘尼迦认为西藏于印度安全极为重要,印度业已继承了英国有关西藏的诸如商业、西藏自治的保持、麦克马洪线以及在拉萨政治使团的存在等权益。如果这些权益得到保持,印度则无需冒犯西藏或者中国的权威,而且也无需在拉萨赢得政治上的优势。但是,潘尼迦认为共产党最终会在中国上台并恢复对西藏的统治,而中国一旦“占领”西藏,就会像1910年那样宣称尼泊尔和不丹是它的属国。而且,“麦克马洪线是印藏谈判达成的,若印度接受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且中国不承认西藏的自治,则中国有相当资格说,与西藏协议而成的边界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的统治到达印度实际的边界将会造成它所有边界的不安,这将成为印度此后的主要困难。”鉴此,印度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在外交上支持她保持自治、向她提供武器装备以及训练其军官”。[5]据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印度一直向西藏地方提供武器,在政治上企图保持西藏孤悬于外的状态。由此观之,独立后的印度将是影响中国解放西藏的主要外在力量。
  美国对西藏的兴趣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反对英国侵占西藏。1904年6月,美国驻英大使约瑟夫·仇特(JosephChoate)奉命对印度政府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表示强烈异议,并申明在1876、1886和1890年与中国政府就西藏问题进行协商时,英国曾经三次承认中国人的主权,以后中国人从未放弃过他们的统治权。[1](P ,93)1942和1943年,美国又向英国重申上述政策。[6]然而,这并不意味它对西藏没有兴趣,相反,就在1942年,罗斯福总统批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