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
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从邦国到王国再到帝国:
中国社会形态演变 ——
关于大夏国都统万城的城
论汉代土地占有形态及其
秦汉的社会经济形态:奴
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和社
最新热门    
 
意识形态的刚性与柔性——对于中共历史上左、右倾错误原因的一种新解释

时间:2009-7-24 13:56:40  来源:不详
发布《关于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问题的修正指示》,明文指出:“关于中国革命的领导问题,无论过去或今后,均应只提工人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应再把半工人阶级包括在内。”34毕竟,不管中共领袖如何强调革命的灵活性,他们都不能超越其意识形态中的刚性维度——无产阶级专政。因为正是这一刚性维度决定了其存在的合法性。

【注 释】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六——一九三八)》,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页。

  2 李锐:《毛泽东秘书手记:庐山会议实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3 《毛泽东选集(袖珍横排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5页。

  4 Joseph S. Roucek, A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ume 5, Issue 4(Oct., 1944).

  5 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一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2-253页。

  6 黄远庸:《远生遗著(上册)》,卷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8-89页。

  7 《徐永昌日记》第二册,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353-354页。

  8 陈公博著、韦慕庭编:《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6页。

  9 参见Richard V. Burks, A Conception of Ideology for Historian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ume 10, Issue2(Apr., 1949).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坚武日记》上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12-613页。

  11 《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

  12 [英]昆廷·斯金纳著,李宏图译:《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74页。

  13陈公博著、韦慕庭编:《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126页。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15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北京: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第96页。

  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二一——一九二五)》,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17 同上,第311、409页。

  18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积极发展党员与建党的补充指示(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黑龙江省档案馆藏档。

  19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认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份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党不惧怕某些投机分子的侵入,党用布尔塞维克的政治路线与铁的纪律,去保证党的组织的巩固。党不惧怕非无产阶级党员政治水平的不一致,党用共产主义教育,去保证提高他们的先锋队地位。”(参见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四——一九三五)》,第9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但在翌年9月17日的一次决议中,又提出“必须避免大批入党的办法,而只吸收经过考察的工人农民与革命知识分子入党。”并坦承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不论出身”的发展方式是错误的。(参见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六——一九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