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
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
彩图说明──图23  越南
图29  越南美莱村惨案发
回忆1985,空降15军对越
最新热门    
 
从越南俗文学文献看敦煌文学研究和文体研究的前景

时间:2009-7-24 13:58:27  来源:不详
略抄汉文“原诗”,进而以“演音”方式演绎其内容;(二)《二度梅精选》,共十三回,其回目有如中国小说,云“第一回,梅公改任历城县,唐帝征拜谏议郎”云云;(三)《润正忠孝节义二度梅传》,每页印为上、中、下三栏,上栏汉文,以七言诗与散文相间的方式,概括叙述各回的故事内容,中栏、下栏喃文,分别为《二度梅演歌》的六言句和八言句。这些情况说明:喃诗传是以汉文小说为祖本的。中国的戏剧小说曾在越南民众中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孕育了喃诗传这一形式。从接受者一面看,喃诗传反映了越南民众对中国故事题材的选择,故上述故事多是“情缘”故事;从传送者一面看,喃诗传反映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故喃诗传的“诗浪”、段落分割等等可以看做中国小说文体的遗痕。
    (五)嘲歌和@①戏
  嘲歌和@①戏分别是越南的曲艺品种和戏剧品种。嘲歌采用富于民间特色的表演唱方式。所唱往往有角色、有情节,故又称“嘲戏”或“”;所唱若无角色和情节,则称“嘲歌”或“嘲文”。嘲文同时是民间宗教——母教的歌唱文体。
  同嘲歌相比,@①戏有更明显的汉文化成分。其一,尽管它使用越南本土的表演方式,但其题材往往来自中国。其二,大批@①戏作品以“演歌”、“演传”为名,例如《刘平演歌》、《三国演歌》、《西游记演传》、《唐征西演传》等。如果说越南古籍中的“演”意味着语文上的翻译(“演音”)或体裁上的改编(“演歌”和“演传”),那么,@①戏便是在《说唐》、《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汉文小说广泛流行的背景下形成的。
    三、结合越南俗文学文献研究敦煌文学的前景
  综上所述,越南汉喃文古籍是内容和意义都很特殊的文献。它具有强烈的通俗化色彩,并以广泛使用俗文学手段为特色,这样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典籍结构。如果说文学典籍在越南汉喃文古籍中占有五分之二的比重,那么乐观地看,俗文学文献在文学典籍中达到了五分之二的比重。若从功能角度(用于娱情)定义文学,则越南俗文学文献约为四百种;若从文体角度(使用美文)定义文学,则越南俗文学文献可达七百种。这种结构与风格,非常接近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写本文献。
  越南汉喃文古籍同敦煌写本文献的相似,可以归结为两者在文化上的同一性。例如,越南古籍往往杂抄成书,在传播方式上和敦煌文献一致;越南古籍中容纳了大批社会经济档案和大批中国文学史上已失落的品种和作品,在内容特点上和敦煌文献一致;俗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都是思想和修养都迥异于传统作家的下层文化人,这种文化性格也和敦煌文献一致。这些情况提醒我们注意同民俗社会相对应的那个书籍世界。越南文献和敦煌文献既然同属于这个世界,那么,理应把它们同时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兹举四例加以讨论。


    (一)俗赋研究
  敦煌俗赋是在现存典籍中几乎被湮没的文体。狭义的“俗赋”指用俗语作成的故事体赋文;广义的俗赋则指所有具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因而适合于向大众口诵的作品。后者实际上包括敦煌所发现的各种唐五代赋文,因为这些赋文都具有某种表演艺术特点——例如以人物问答为作品主体、使用讲唱套语、采用俚言俗语等。俗赋代表了一种同传统赋文相区别的文体。如何认识这些作品?其渊源如何?这是敦煌文学研究者讨论已久的问题。
  越南文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佐证。因为无论从题材角度看,还是从表现方法角度看,越南俗赋都表现了同敦煌俗赋的血缘联系。越南俗赋讲述孔子以及张良、韩信、萧何、王陵等楚汉战争时期的人物故事,敦煌俗赋亦喜用晏子、渔夫和汉武帝时的题材。这表明俗赋一体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汉代。越南赋的推、俗之分表现为汉文赋与喃文赋之分,其实质是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这两种文学传统之分。这又提示我们:《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是完全适用于俗赋的一个定义。无论是越南俗赋,还是敦煌俗赋,都可以看做“保存了古老的韵诵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