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方古典作家对古希腊城
亚细亚生产方式之研究与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
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
民国时期湖南纷乱的公共
走出“亚细亚”,回归“
一点不同的认识——基于
用学习理论指导基于WWW
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中开展中学
最新热门    
 
基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新解

时间:2009-8-31 10:58:37  来源:不详
就放在了文明的古代和封建生产方式之前。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确定概念的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未到过亚洲,对亚洲或东方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殖民官员的报告或报道,通过这些资料,对亚洲或东方的生产方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深刻地阐明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农村公社和专制。 
  关于农村公社,马克思引述了乔-坎伯尔《现代印度:民政管理制度概述》一书的资料,马克思写道:“从地理上看,一个村社就是一片占有几百到几千英亩耕地和荒地的地方;从政治上看,它很象一个地方自治体或市镇自治区。村社的边界很少变动。虽然村社本身有时候受到战争、饥荒或疾病的严重损害,甚至变得一片荒凉,可是同一个村社的名字、同一条边界、同一种利益、甚至同一个家族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保持下来。居民对各个王国的崩溃和分裂毫不关心,只要他们的村社完整无损,他们并不在乎村社受哪一个国家或君主统治,因为他们内部的经济生活是仍旧没有改变的。”[18]“这些家族式的公社是建立在家庭工业上面的,靠着手织业、手纺业和手力农业的特殊结合而自给自足。”[19]“福建的农民不单单是一个农民,他是庄稼汉又兼工业生产者。”[20]马克思所了解的这些特点,实际上到现在仍或多或少在东方的农村存在。比如村社的边界,王朝可以更迭,但边界依旧,几百年上千年没有触动。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土地兼并严重、村社的边界遭到破坏的时候,而每次起义的结果,又都是以恢复村社原有边界而告终,周而复始。马克思痛陈这种生产方式的弊端:“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21]“这种小小的半野蛮半文明的公社”严重地束缚社会进步,直到英国的殖民入侵才给这种公社以破坏,并造成“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 

  至于专制,马克思认为农村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由于农村公社的自我封闭性,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因而从专制国家建立起,只要这种制度不触动农村公社的利益,不去破坏它,它就会驯服地接受专制体制。结果是,农村公社得到专制制度的维护,而专制制度又依赖它而长期存在,两者相辅相成。不管专制的形式如何变化,农村公社都依其固有的体制存在下去,并成为专制的基础。 
  因为农村公社对专制制度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专制政府甚至从来不考虑去改变它。一旦无意中触犯了农村公社的利益,就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反抗,以致政权被推翻。鉴于上代王朝的教训,重新建立的王朝,总是小心谨慎地确立自己的管理,而且必须具有两种职能:一是管理再生产和抵御外敌入侵;二是保护农村公社的樊篱。这样,政府越是专制、强大,越得到农村公社成员的支持,而农村公社本身也越是可以长期存在。所以,从中国历史上看,凡是以官僚为核心的私有土地得到发展的时期,总会引发大规模的起义;反之,凡是名义上土地国有而实质上为农村公社式的土地所有制时,则社会安定,而此时的社会集权程度也最高。由此看来,农村公社与专制是政治经济的牢固结合,专制的形式可以看作是奴隶制和封建制,但农村公社却总是一如既往。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野蛮时代的产物,而专制制度是阶级社会的文明时代的上层建筑。马克思和恩格斯眼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正好兼备这两个特征,所以,在对亚细亚社会使用了“半野蛮半文明”的表述后,把“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放在了“古代的、封建的”文明的生产方式之前,这完全是马克思思想的合乎逻辑的认识结果。 
  综上所述,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认识的产物,我们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只能遵循一个原则,即完整地准确地体现马克思的思想内涵,不能脱离马克思的思想轨迹,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给马克思。事实上,马克思不仅对以亚洲为主的东方社会有比较透彻的了解,而且对它在未来欧洲社会变革及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总变革寄以厚望。因此,对马克思所讲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处的历史阶段,既不要高估,也不要降低。农村公社这一野蛮时代社会形态是个常量,而官僚统治阶层这一文明社会形态是个变量。这样,在同一社会内部存在着两种不同时代的社会形态,所以,半野蛮半文明确好反映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实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3 
  [2]陈启能主编. 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 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