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吉林省实验区05年中考历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最新热门    
 
2005年春季高考备考指南历史复习应注意问题

时间:2007-3-2 14:23:40  来源:不详
  3、时间为纲概括法。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答案。如1991年高考“消长”题,可按其“消长”划为五个阶段 ,按时间勾画答题提纲:①19世纪初中期,英国占优势;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共同瓜分;③一战及一战后,日本欲独占中国,美国与其争夺,再次形成共同支配局面;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再欲独占中国,失败;⑤二战后,美国成为主要侵华势力,失败。
  4、逻辑关系概括法。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从以下各方面概括:①*上统一的局面;② 经济的重大发展;③民族融合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
  以上各种方法有时要交叉运用。因此,只有融汇贯通,方可运用自如。
  三、独立处理历史信息
  由于材料题的扩展和分值的急剧增长,“材料处理”的能力当引起高度重视。
  1、要密切结合史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史料所涉及的重大事件的社会历史条件,全面准确地把握史料的内容和主旨。能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归纳 信息。如1995年高考试卷39题“继昌隆缫丝厂”题,它是一道典型的要求归纳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试题,它要求像语文课分析文章一样,一句一句地抠,不漏掉每一个信息。平时要练就一手硬功。
  2、要能对信息进行辨析。如下题:《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 A.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 C.唐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D.唐有限制地发展商业。解此 题的关键,一是抓住材料关键性信息,二是能对客观信息进行准确辨析。
  3、能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理论,进行有个性特点的思考,比较彻底地 解决问题。如1995年高考试卷38题第③问“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第④问“指南针 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以及“陈启源”题的第②问“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 么重要结论”等,都要求利用材料信息,运用历史理论来解决问题。这种形式代表了当今材料题的命题水平, 也昭示今后材料题的方向。
  四、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关和行文问题
  历史科的四种题型如何解答,各种题型的多种类型的试题又如何解答,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清晰的思路 。要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行文做到语言简洁准确,层次段落分明,逻辑 结构严谨。要用史论统帅史实,用史实支撑史论,使二者浑然一体。     选择题:要灵活运用即定法、淘汰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
  材料解析题:要懂文字、懂史实、懂整体、懂关键。要分析材料和题问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意图、角度和侧重点,从而选取材料中有关信息作答;要分析材料、题问和课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以发问为中心的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融汇贯通,迁移知识,从而选取有关课本知识作答;要分析材料、题问和课本三者之间 的关系,理解发问的要求,从而准确选取学过的史学观点,做出评价;要分析材料、题问和各种相关知识之间 的关系。理解发问要求,把握试题的整体和变化,依据材料自行提炼、概括观点或结论,形成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下的个人见解甚至创见。
  叙述性问答题:高度概括,史论结合,述评结合。要梳“辫子”或分“块块”,纵横归纳。面面点到,无需扩展。
  比较性问答题:求同求异,深入挖掘。逐项比较,注意目的。穷尽比较项(从事件的全过程即纵向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去找),合并“同类项”(即确定比较的对应点,如比较不平等条约,割地与割地,赔款与赔款,开放商埠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