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湖北黄石中考历史
2006年全国中考历史基础
最新热门    
 
200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时间:2007-3-2 14:26:27  来源:不详
200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了注重理性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涉及历史学科的能力测试,强调了考查学生描述现象、分析因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考能力建立在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给我们的教学作出了正确引导,呈现出鲜明特点。
2003年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今年的文综试题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历史题目共有29分,包括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4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亚洲国家获得独立的方式(4分),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4分),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例(3分),从1943年到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和军事方面的重大进展(10分),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4分)。
    通过查阅试卷后得知,考生在这类试题上失分较多,很是出乎意料。特别是第40题第(3)题,题目的难度并不大,答题只要抓住三点就行了。一是时间,从1943年到第二战场开辟期间;二是范围,*和军事两个方面;三是事件,即重大进展。此题对普通的初中毕业生来说都不算难题,那么高三学生答好此题应该是易如反掌了。可是,偏偏就有很多考生答不好,问题就在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应引起我们同学的高度重视。
二、重视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
    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材料的形式包括考古资料、典籍记载、图表、数据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要善于发现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印证关系,仔细分析一下今年的试题,就能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窍门。如:
    第37题第(2)问中,要求我们结合材料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答案的每一项都能通过阅读材料后得出。
    第37题第(3)问中,要求结合材料答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及其产生的影响,答案与材料同样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知道了这些,面对材料题可能就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烦恼了。所谓提取有效信息,说得片面一点,就是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当然,要形成概念,要答得上档次,答得准确而科学,则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功底。
三、突出考查学生读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试卷第37题第(2)题,要求考生从嘉峪关魏晋墓四幅砖壁画提供的信息,分析当时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社会风貌。这是一道典型的测试读图能力的试题。对魏晋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教材未涉及,考生不可能直接根据教材做出答案,只能通过阅读和观察四幅墓砖壁画,运用历史思维方式才能答好这一问。
    不少考生根据《沙漠之舟》、《驿使》、《犁耕》、《龟兹妇女采桑》捕捉到了有效的历史信息,相应地想到了“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农耕技术或农业、丝织业发达”等历史状况,较好地回答了问题。但也有部分考生看着四幅图,不知道怎样去分析,答卷一片空白。这与平常缺乏训练、不善于进行理性思维有很大的关系。
   &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