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中考备战(一)先秦时期历
中考备战(二)秦汉时期历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单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
何成刚:民国时期历史教
林桂平:试析国民政府时
赵文龙:春秋战国时期思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应如
公民教育:新时期高中历
公民教育:新时期高中历
最新热门    
 
两宋时期的 市舶司

时间:2007-3-3 13:20:55  来源:不详

两宋时期的“市舶司”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 郑欣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从汉代开始的,但这时的贸易是以陆地为主。虽然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了官营的海外贸易,但汉代的海路贸易还很不发达。隋唐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虽有进一步的发展,也仍没有占主要地位。到宋朝时期,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海路贸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朝廷获得的收入愈来愈多。于是,两宋政府沿袭唐制,专门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市舶司”。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消灭了割据广东一带的南汉政权后,为扩大对外贸易,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市舶司”,这是两宋设立市舶司的开始。宋太宗灭掉吴越割据政权后又于杭州设市舶司,作为管理两浙路各港口对外贸易的机构。宋真宗时期又在明州(今浙江宁波)设立市舶司。这样,北宋中期有广州、杭州、明州三地市舶司,并称“三司”。在这三个贸易港中以广州的最大,最繁盛。“三司”的外贸收入中,广州常占9/10。据记载,当时居住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很多,其聚居的地方称“蕃坊”,外商买卖的场所称“蕃市”,他们子弟求学的地方称“蕃学”,可见当时贸易的状况。由于船舶到达其他沿海港口,都要到其附近的市舶司勘验施行,显然不能适应海外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及元祐三年(1088年)分别在泉州和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州)增置新的市舶司,并改板桥镇为胶西县,这样一来市舶司就由原来的三个增加到五个。北宋时期“市舶司”的设置虽然也有多次废置、复建,但从政和二年到北宋灭亡,宋朝政府再没有废弃,一直维持着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胶西县五个“市舶司”。此外,宋朝政府还于政和三年(1113年)在秀州华亭(今上海淞江)等地分别设置市舶司及管理海外贸易的二级机构市舶务,于政和七年(1117年)使镇江及平江府的税务机构也兼有管理市舶的职能。市舶机构的增加反映出当时海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南宋时期,因宋、金战争影响了海外贸易,市舶机构的设置也受到一些影响。南宋初期,两浙、福建、广南东路三路市舶司并存。其后,广州、泉州始终有市舶司存在。两浙路市舶机构设置的情况却是前后变化很大。南宋前期,朝廷曾将两浙路市舶司迁移到秀州华亭县,让杭州、明州、秀州华亭等港口原有市舶机构皆以市舶务的名义继续存在。此外又先后在温州、江阴军(今浙江江阴)设置市舶务,宋孝宗时期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南宋中期,又先后罢废杭州、江阴军、温州、秀州四处市舶务,这样,两浙路的港口就只有明州继续有市舶机构存在。南宋后期,又在澉浦(今属浙江海盐)设置了市舶场。

市舶机构的名称,北宋中期以前,各港口皆称“市舶司”。从北宋末年(1107年)起文献中有“两浙市舶”、“两浙路提举市舶官”、“两浙提举市舶司”等记述。南宋前期,两浙、福建、广南东路的市舶司通称“三路市舶司”或“三路市舶”;中期以后,因罢两浙路市舶司,所以属明州、澉浦等处的市舶机构只称“务”或“场”。

两宋市舶司的职责主要是:一、查验进出口船舶有无违禁出入运销的货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