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考卷”经典原创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命题人:杨国
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你认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王位世袭制 C.君主任命制 D.土地国有制
2.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
A.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 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C. 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4.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5.直接反映了市井街民的正常生活, 商人、工匠、游民和普通百姓也成为作品的主人公。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那个时期( )
A.小说通俗易懂 B.工商业经济发展
C.印刷技术提高 D.社会的弊端严重
6.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 ② B. ② ③ C.② ④ D. ① ③
7.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 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 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 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 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8.美国记者斯诺在上世纪30年代访问中国时,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闪耀着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当时中国西北部的希望之中心应该是( )
A. 西安 B. 西柏坡 C. 延安 D. 太原
9.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你认为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西安事变
C. 北平和谈 D. 雅尔塔会议
10.唐朝时,邸店主要传达朝政信息。晚清时传教士和外国商人开始来中国办报。由此可见( )
A. 邸报以发表小说,诗词为主 B.民国初我国始有近代报纸
C. 中国近代报业源于西方传教士 D.报纸功能仅载新闻和评论
11.一位教师在评阅学生试卷时,发现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措施或政策”的问题中,他不会同意的一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开展全国性的土地改革 D.进行大规模农业合作化运动
12.本世纪初, 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13.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制度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4.嫦娥奔月,千年飞天梦成真。我国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步最关键的科技
成就是( )
A.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B.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安全返回
15.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幅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
A. 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16.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权力不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一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 )
A.官职只向男性公民开放 B.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C.设立最高权力机关 D. 抽签组成五百人会议
1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18.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能够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主要得益于( )
A.郑和七次下西洋 B. 世界人口的流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 新航路的开辟
19.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可见这一政策从根本上( )
A.调整了经济结构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适应了经济规律 D.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20.恩格斯说:“十八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对外战争开始征服整个欧洲
B. 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
C.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D.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地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