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黄晋瀛:中学历史教学中
黄晋瀛:感受历史心脉
黄晋瀛:七种常用历史教
汪瀛:历史教研杂感
张永谦:06年中考历史模
王国英:07年高考历史模
汪瀛博客:初中历史教材
海南:04年海南初中历史
古伟瀛:后现代史学的【
秋水斜阳博客:07年第一
最新热门    
 
汪瀛:07届文科班历史月考试题

时间:2009-10-18 17:32:09  来源:汪瀛
 

              2007届文科班历史月考试卷(一)

 

                考试时间:2007年9月10日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先秦至南北朝

               命题人:株洲市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汪瀛

      本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共28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据此回答1~5题。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完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决策

    2.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3.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

A.奴隶分散耕作      B.诸侯交纳贡赋      C.奴隶交纳田租      D.土地可买卖

    4.最能体现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关系的是

A.天子与诸侯        B.奴隶与贵族        C.王位和权力      D.土地和义务

    5.下列各项史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周平王迁都  ③盘庚迁殷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据此回答6~10题。

    6.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当时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7.春秋战国时期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是因为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10.管仲在齐的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发展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代。据此回答11~15题。

    11.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13.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14.下列科学技术成就,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有

①我国人们对星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②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③基本确定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  ④系统说明了光影关系与球面镜成像规律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③④正确

    15.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统治者欢迎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统一时期,其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据此回答16~20题。

    16.秦朝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要依据是

A.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它加强了民族和地域之间的联系

C.它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

D.它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8.下列有关秦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汉高祖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C.西汉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东汉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19.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期察举的重要依据是

A.门第              B.品德和才能        C.声望              D.财富

    20.下列关于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没有正式户籍  ②具有独立身份  ③承担国家赋役  ④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各具特色。据此回答21~25题。

    21.造成秦汉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与巩固

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

    22.《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依据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齐民要术》反映当时的主要社会现象是

A.阶级斗争激烈     B.民族矛盾尖锐      C.民族融合加强      D.对外交流频繁

    24.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朝贾思勰和郦道元分别著有《齐民要术》和《水经注》

B.西晋刘徽绘《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

C.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著有《缀术》

D.魏晋时期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又发明了灌钢法

    25.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简况及特点。(4分)

 


(2)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6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干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自此以后,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进拓至新疆地区。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逸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6分)

 

 

    (2)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管理。(6分)

 

 

    (3)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8分)

 

 

 28.(20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有人认为,在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思想在产生时就存在矛盾,但在流传过程中又走向了统一。据此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政治主张有何矛盾之处?(4分)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儒家和法家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4分)

 

 

   (3)儒法两家后来是怎样统一起来的?(4分)简要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
 CCBDBBDABCCBCA
 
题号
 1516171819202122232425
 得  分
 
答案
 CCBBBACDCBA
 
 

二、非选择题

26.(1)概况:各国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设有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官职。(2分)特点:当时的水利工

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为多。(2分)

(2)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旱灾害,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

)特别是秦国,水利工程大,受益多,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2分)②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各地

的联系,为形成统一国家创造了条件。(2分)

27.(1)北方:河套、阴山;西方:河西走廊、西域;东南沿海;西南云贵高原。(3分)

方式:远征;移民;屯垦;出使交流;政治控制。(3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秦:设桂林、南海、象郡管理越族人地区。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保护商旅;在西南少

数民族地区设郡县。(6分)

(3)保护中原农耕文化(或农耕区);促进边地经济发展;打通与中亚、西方的陆路交通;巩固和扩大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8分)

28.(1)矛盾及成因:①矛盾:儒家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实行仁政,放宽刑罚。而法家主张实行法治,要求臣民遵守法律,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反抗。(4分)②成因: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潮流,在意识形态领域儒法两家分别从各自代表的不同集团利益及各自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提出的。(2分)

(2)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给人民加重灾难,故儒家提倡仁政;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兴起,中央集权软弱,导致七国并立,故法家强调要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4分)

(3)统一过程:秦统一后,运用和发展了韩非的理论,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提出了“大一统”思想,用神权来维护君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根本目的上与法家思想主张中“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一致的。(4分)

根源和影响:秦汉时前,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要求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儒法两家统一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为其确立巩固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思想保证。但后来逐渐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和限制思想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6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