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广雅:实验区高一历史必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验
金山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
最新热门    
 
岳麓必修3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时间:2009-10-18 17:32:25  来源:刘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

3.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

A 秦统一六国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佛教传入

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6.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7、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8、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9、“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五经”除了《诗经》外还有

A、《尚书》《礼》《易》《春秋》        B、《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C、《大学》《论语》《尚书》《春秋》    D、《尚书》《中庸》《孟子》《春秋》

10、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

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11、战国时期,学术空气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其客观条件是

A、诸候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12、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13、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具有广泛影响      B、墨家思想占重要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4、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弟子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C、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D、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的课程

15、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1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C、为削弱诸候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17、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的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此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不断完善

19、理学的主要经典《四书》包括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大学》 ④《尚书》 ⑤《中庸》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大胆提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唐甄

21、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2、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

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时期商鞅所著

24、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候国中没有赵国

25、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6、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

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 与“气”的地位    B、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2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时代,两种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28、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韩非  ②孟子  ③黄宗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9、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D、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3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或经历上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

C、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   D、参加过抗清斗争 

二、材料解析题(共17分)

阅读以下材料:

31、材料一  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的证实“内圣”。

——摘自: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

——引自程颐《颜子所好向学论》(《河南程氏文集》卷8)

材料三  “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                                   ——引自朱熹《告吕子约》(《朱子大全》卷4)

材料四  “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               ——引自《宋元学案·水心学案》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什么样的治世思想?(1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所言,宋明理学家们所倡导的治世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3分)

 

(3)据材料四所言,结合相关知识,简析此种治世思想变化的原因。(4分)

 

 

32、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__《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                       __《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__《荀子·王制》

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1分)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3分)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三)问答题(共23分)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繁荣,试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1分)

 

 

 

 

 

 

 

 

 

2、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就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选官制度。对此,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喻牢笼,圈套)中”。顾炎武说:“八股之害……败坏人才”。康有为说:“变法之道……莫先于改科举。”试结合儒学的发展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三人言论的社会背景和目的。你怎样评价科举制度?(12分)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BBA  6-10 DDCAD  11-15 ABDCD 16-20 DDBBD 

21-25 DBCDD 26-30 CCBCD

(二)材料解析题

31、(1)以“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外王”治世思想。(2)认为只有诚心诚意,然后才能谈“修齐治平”;只要“诚心诚意”,就可达致“国致民安”;认为讲求“经世事业”是思维误区,只有关注心灵才是惟一的治学之道。此种思想片面地发展了早期儒学中的内省静思倾向。(3)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儒生脱离政治,无法完成事功抱负,遂逐渐转向以“内圣”为主的致思思想,坚守封建的伦理道德。唐宋之际,经济关系、阶级结构、社会面貌都发生了重要变动,思想文化领域也相应变化,以此服务于专制统治。儒学正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要求实现人生价值的致思取向,被理学家们片面地导向内在心性的超越和个体道德的完善。

提示:阅读材料时结合本专题所学内容,对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宋明理学的总体特征全面把握。根据问题从中提炼出答案。问题三的答案不是唯一,但要言之成理。

32、(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

(三)问答题

1、原因:以铁工具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推动经济繁荣;社会制度经历了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的勃兴,奠定了基础;诸侯争霸中的民族融合。影响:各种哲学思想流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学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巨大影响;冶铁、天文、地理、物理、医药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为后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起了重要的作用。

2、科举制演变过程:科举制度隋朝创立,唐朝得到发展,以进士科最重要。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于是儒生不仅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生活。明朝采取八股取士,使科举制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戊戌变法曾一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20世纪初,清废除科举制度。分析背景、目的:唐太宗时政权初建,急需人才,通过科举制度笼络士人,扩大统治基础。顾炎武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目的是揭露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败坏人才。康有为时民族危机加重,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目的通过改革科举,培养维新人才,挽救民族危机。评价:科举制曾经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稳定,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之一。

提示:结合三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对科举制度要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刘伟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2802/archives/2007/605089.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