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
《中史参》请同仁共同关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最新热门    
 
中史参(下半月刊)1、2、3期目录

时间:2009-10-18 17:10:28  来源: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半月刊)

2009年1~2期目录

 

 

·特别公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开展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全国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封二)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征文写作角度提示/本刊编辑部(1)

 

·焦点观察·

合作·探究·解惑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建设历史教学集体备课制度的思考/翁宇芳(4)

 

·课程论·

学习历史当从领悟生活开始

 ——从合作探究性学习说开去/许玲莉(8)

“三确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张  铖(13)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重视人文教育/张丽萍(19)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能教育/李茂盛(29)

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初探/黄富刚(30)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体现文明史观

 ——从新版上海历史教科书说开去/吴苏苏(45)

以人为本:构建灵动课堂的基础 /陈森叶(46)

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李  芳(59)

“阴阳”哲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李学敏 陈 燕(75)

中学历史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谭菊秀(89)

重视学科再认识 开创教学新思路/唐华能(123)

中学历史教学:人物评价“五原则”的体现/卞丽琴(128)

 

·教学论·

例说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张立华(6)

文化史教学策略初探/徐  新(16)

浅谈学科素养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高则升(28)

历史情境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心理探究/李爱笃(31)

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马友坤(38)

高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实践与思考/车雅娟(39)

历史课堂上的七彩阳光

 ——乡土史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鲁银仙(40)

浅谈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叶敬玉(42)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卢 靖  李怀芳(44)

以“讨论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尚小青(54)

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历史素质的探索/王晓燕(64)

历史多媒体教学“四忌”/杨承安(65)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刘大林(72)

创设历史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童  军(77)

历史课堂收尾法初探/赵德芳(78)

历史与社会科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及解决策略/杜  娟(86)

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初探/吴俊利(88)

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李文博  王  炜(91)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宿志高(100)

历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刘亚新(101)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由《百家讲坛》说开去/王健侠 王仁杰(102)

中学历史创新教育之我见/余  昕(106)

例说历史与社会课的情境教学/ 单志坚(108)

运用信息技术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李淑改(113)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卢红斌(119)

以学生发展为本   改进历史课堂教学/ 王  娟(124)

 

·教材评解·

实践与探索: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整合/ 蔡红云(15)

岳麓版历史必修教材新旧版之对比/ 郭建新(17)

“教参”变“学参”:

 ——高中学生积累史料的重要途径/徐君然(81)

摆脱教材束缚  整合课程资源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一章知识体系的构思与创新/黄昌元(93)

关于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内容的几点思考/ 汪云龙(116)

 

·备课参考·

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龙南客家围屋/ 夏九红(25)

西方经济学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苏水昌(36)

认同与发展:关于民族的认识/李占军(53)

两汉地震的考察与分析/陶和明(62)

再解“两昆仑”/谢淙任(71)

常见中国历史地理方位简解/蔡文镜(73)

例说基本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田明月(83)

延安精神的历史内涵解读/ 李茂华(84)

浅谈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张晓卿(96)

试论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的探索/李桂兰(103)

三民主义的由来及其内涵的变化/王廷明(109)

试论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素质的发展历程 /刘振群(12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半月刊)

2009年第3期目录

 

·特别公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开展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全国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封二)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征文写作角度提示 / 本刊编辑部(封三)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美】R·M·加涅等(1)

 

·课程论·

加强中学历史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王玉哲(11)

例说如何实现中学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 崔建军(17)

历史教学应重视人文素养教育 / 王爱静  赵秀刚(19)

概说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与策略 / 杨传乐(24)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 张明华(36)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 / 潘振会(47)

例谈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杨德群(59)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师素养策略初探 / 曾玉梅(61)

中学历史教学:人物评价“五原则”的体现 /卞丽琴(64)

 

·教学论·

情景微格教学的实践与启迪 / 陈肖玲(4)

初中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 / 吴君雅(1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 蒙芙蓉(23)

关于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四点思考 /周 杰(26)

历史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从圆明园兽首拍卖说起 / 吴建民(30)

多媒体手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张  翔  赵  堃(34)

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方法初探

——以《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 / 孙丽霞(37)

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 谭凡道(40)

课堂讲解: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 / 贾娟利(44)

走出误区  开启智慧

——例谈启发式教学的误区与解决策略 / 薛继英(49)

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 王  玲(52)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 杨万震(54)

开发学生潜能   提升教学效果 / 梅世明(55)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朱  丽(57)

 

·教材评解·

浅谈列强侵华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 罗卫红  任德尧(31)

 

·备课参考·

从《颜氏家训》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 / 陈 云(9)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原因探析 / 李振岩(14)

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发展命运原因初探 / 李俊华(15)

中俄(苏)革命道路和经济建设之比较 / 刘红梅(20)

“南京大屠杀”:二战中日军所犯的最大暴行 / 秦增伟(51)

近代中国秘密社会解读 / 梁志勇  焦  鹏(53)

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历史学习的意义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王治杰(6)

重视方法总结  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与学的体会 / 唐井友(8)

从课例《话说秦始皇,走进唐太宗》引发的思考 / 张君莲(13)

例谈历史地图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 袁伟鹏(27)

 

·教学叙事·

搭建心灵桥梁   扬起情感风帆

——历史教学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 饶志敏(7)

历史基础知识: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 / 郑晓英(16)

浅谈历史图片的有效运用 / 陆汉军(21)

浅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高则升(29)

例谈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 史海燕(3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指瑕 / 刘新芳(48)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教学效果 / 黄海生(50)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郭素珍(56)

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 / 阎彩红(58)

 

·编读往来·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由《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实录引发的思考 / 徐晓丽(33)

 

·学法指引·

例谈“关键词辐射法”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 冒永军(22)

例说如何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谢利英(35)

历史间隔作业的实施策略 / 温宝婷(39)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之我见 / 吴军辉(41)

自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武红丽(42)

历史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 / 袁俊宝  李  坤(62)

 

·命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史学观念的变化 / 冯  双(43)

 

·心灵茶肆·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策略 / 林保西(46)

 

·中考导学·

中考历史:开卷试题的基本特点与复习建议 / 崔伟民(60)

 

·评估论衡·

由高考历史阅卷引起的思考 / 习云平(28)

历史课堂有效性评价之我见 / 王明祥(6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