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
《中史参》请同仁共同关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
最新热门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改座谈三

时间:2009-10-18 17:19:45  来源:中史参
 

中史参:顺德一中历史课改座谈之三

主持、整理:广东佛山顺德一中高中部李长福、罗士祷

【活动说明】为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积极稳妥、持续深入开展,顺德一中高中部历史科组的教师们在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2005年7月10日在高一年级组织了对“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师生座谈会,大家本着客观公正、求真务实、分析探索、反思批判的态度与精神,对一年来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并对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些活动既是新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在一定成度上体现了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参与座谈会的教师有李长福、罗士祷(均为顺德区历史课改指导小组成员),全仁经(广东省特级教师),杨幼全、杨红霞、姚纬等,参与座谈会的学生有尤佩云、杨文俊、黎志茵、李俊仪、吴婉仪等若干同学。为了便于交流与探讨,座谈特设了八个专题。此次活动由全仁经、梁仁华(顺德历史教研员)策划与指导。

三、对教材建设的看法和思考

李长福:在新课程标准下,尽管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诸如教材、教师、学生、社区、网络、图书馆等都是实现历史教育目标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在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内容。在学生的眼中,课程内容的优劣,集中体现在历史教科书的优劣上。目前,高中历史教材实行一标多本,已经有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四套教材,它们都是作者根据课标的要求,按照自己对课标的理解编写的。它们在编写体例、知识点的选择,乃至观点的表达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使用的是岳麓版教材,现在请大家谈谈对岳麓版教材的切身感受。

卢婧琪:我认为我们的教材总体上主题能突出,但每一课的重点不突出。

曾淑霞:我认为它的条理性不太好,内容跳跃大,一会儿中国史,一会儿世界史,前后很少联系,我们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内容太多,概括性不强。

李俊仪:我认为它还是有内在的联系,且图文并茂;学后知道历史发展的基本概貌。但很多历史事件、制度、政策的背景交待不充分,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容跳跃性大。

张嘉丽:我认为教材总体上有一定的条理性,但缺乏连贯性,例如必修Ⅱ第一单元讲中国经济,第二单元前半段讲世界经济,后半段又讲中国经济,第三单元讲世界经济,第四单元又回到中国经济,最后又是世界经济,前后衔接很困难。

欧梓澄:教材中有的地方时序佷乱,每一项内容都重新罗列一次时间顺序。比如讲中国古代农耕用具,犁的发明是一个时间序列,灌溉工具又是另一个时间序列,我都给弄糊涂了。

李长福:关于教材的条理性的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可能是由于大家知识储备欠缺和理解能力有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全面准确。与其他几个版本的教材相比,我觉得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从大方向上看,更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教材首先叙述了“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介绍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交代了近代前夜中国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第二单元是“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教材先叙述了14、15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然后介绍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冲击,把近代中国经济的演变放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加以探讨;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要内容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其实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可以把它和第三单元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五单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已融为一体。

姚玮:依我看,同样的特点也体现“政治文明史”中: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实际上是古代西方民主制度在近代的新发展;西方国家一方面致力于国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发动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引起了该地区人民的抗争,于是就有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为纠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并在俄国得到成功的实践,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于是编者安排了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创造了条件,这就有了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世界政治大格局的背景中进行的,于是编者又安排了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作为政治文明史的总结。

李长福:总的来说,岳麓版教材是非常注重各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我认为这样编排是有利于广大师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罗士祷:但具体到每一课的内容,确实存在欧梓澄同学指出的那种复杂混乱的情况,搞乱了大家的思路,增加了学习负担。另外,有些地方确实存在背景交代不清的情况,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情况。

尤佩云:我认为,我们的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课标的要求,该要详细太简略,该简略的又太详细;课文内容太多,爱卖弄文采,多专用术语,让人费解。

陈嘉欣:教材的理论性太强,我认为通过史实使我们理解、感悟历史来得实在,不然没史实支撑的理论会显得非常空洞,让我们不知所云。

黎志茵:和以前的教材相比,现行教材历史观点较为中肯,但在脉络结构上比较乱。

何倩卿:它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面太广,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它的系统性不强。

吴婉仪:对尤佩云提到的文字表述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中介绍古代的犁耕工具,正文部分花了不少篇幅来介绍曲辕犁的三个优点,其中不乏工具结构上的专有名词,根本就看不懂,也没有意义。

李长福:综合大家的观点,同学们对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大概有有以下一些看法::一、对教材所持历史观点比较肯定。与以前人教社的统编教材相比,岳麓版教材确实是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岳麓版在很多地方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给广大师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许多新材料、新视角,开阔了眼界,有利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如《政治文明历程》中第一单元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为线索来展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探讨,很有新意,使学习和探究者能更具体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如第三单元关于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探讨,在平铺直叙中体现了编者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肯定,没有了传统的贴阶级标签式的评价,使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展开探究活动。又如关于“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是主旋律外,也突出了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意义和解放思想、勇于进步的精神,同时淡化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的提法。再如对“马克思主义”定位,不再强调它的唯一正确性,而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作了更全面的介绍,不只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理论,也强调了马、恩的民主、自由的观,首次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片面看法。二、文字表述有待改进。一是不通俗,专业术语多,生僻词汇多,吴婉仪同学举的就是个很典型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这些现象肯定会影响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对教材的好感;三是详略不当,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教材。那么,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教材”是个什么样子呢?

尤佩云:教材作为辅助学生学好本门学科的工具,首先就要有明确的指引,让学生把握住学习的方向;然后,要通俗易懂,不要过多出现让人费解的如“构建”“命运多舛”等词汇,采用专用术语时应配有适当的解释;同时,教材应有很强的逻辑性,应将每件事情发生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清晰地、系统地告诉我们,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

李志铭:我认为理想的教材应该条理清晰,明白易懂,由浅到深,能使人读后有种宏观把握历史的感觉。

李俊仪:好教材应该是条理性好,内容充分,自己自学也能学得比较好,就能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另外,每个单元后面有个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陈嘉欣:教材史实要丰富,理论性不要太强,历史结论不要太“权威”,给同学们一定的讨论余地。

黎志茵:我觉得按中国史、外国史来划分更好。还要有一些辅助材料,如纪录片、电影或其他的多媒体片断,再给我们提供一些阅读指引。

杨文俊:总体结构由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在不同时期先举出历史现象和事实;再在现象上进行研究,引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其它相关事件对其所起的作用,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分析该现象或事实对后来历史发展演变的影响。如果东西方在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则不要把它们划分为中国史和外国史,而是用全人类的目光去看待,将同时期不同地区所发生的历史进行对比,更容易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区域性变化情况。

佘蔼妍:内容比较生动有趣,能多插入一些历史人物介绍和典故。附带设计一些讨论活动和小品表演等。

何倩卿:具有很强的逻辑顺序,不仅是宏观上是这样,具体到没一课、每一目都要这样。

植中华:使人一看就明白,并能深刻地记住,还要注重历史的真实内容,不能过分赞扬某一主义,态度要中立,观点要中肯。

吴婉仪:最好是图文并茂,这一点岳麓版教材做得不错;能提供较有水平的课后练习;小字部分和课后的知识链接应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并贴近生活;每一课的小标题都能起到导航的作用;多设一点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讨论。

谷源:我用八个字来概括“我心目中理解的历史教材”。一是“丰富”:古今中外皆有;二是“客观”:是非曲直,评判中肯,不带政治色彩;三是“有趣”: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现实验证理论;四是“启示”:给同学思考讨论的空间,注重历史感悟。

周哲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材应该是“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态度正确,情感丰富,立场鲜明,文采风流,角度新颖”。

林健涛:好教材应该是那种让人一读就不想停下去,有趣,读后受益匪浅。

邡嘉敏:以历史时间为线索,每单元要介绍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历史。每个单元的历史按政治、历史、文化等几方面分开来进行叙述,这样,学生便可连贯,清楚知道这一段时间的历史究竟有什么特点,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罗士祷:同学们对“心目中的理想教材”畅所欲言,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概括起来讲,大致是观点要中肯,内容要有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逻辑要严谨,条理要清晰,语言要通俗易懂。这些要求希望能够引教材编者的注意和思考,编写出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大家需要的好教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