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张波:换一种角度把握中
程晓波:如何唤醒学生大
朱波: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程晓波:香港教科书的问
刘波:历史教材表述应明
程洁波:请为“方国”作
刘波:是输入,还是输出
刘波:“辛亥革命”的疑
最新热门    
 
周刘波:写下自己的梦想

时间:2009-10-18 17:12:20  来源:周刘波
 



成长展台

周刘波,200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担任重庆巴蜀中学历史教师、班主任和年级历史教研组长,2007年破格评为市级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工作以来,参编或主编《初中社会综合实践指导》、《学习的田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8部教材、专著和教辅;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班主任》(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技术资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学习》、《高考研究》等国家级期刊、报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主研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西部地区城市重点中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已结题,获得市级阶段性成果一等奖、重庆市首届中小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中学历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多项课题;获得重庆巴蜀中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7年代表重庆市参赛,获得全国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同年,获得重庆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班主任演讲一等奖。


今日之星

写下自己的梦想

周刘波

写作是教师职业的增长点,丢弃写作,我们就丢弃了一种职业的激情与希望。写作可以沉淀和锤炼思想、积累精华,它是质疑自己、挑战自己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唤醒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辈子都不应离开写作。王小波说:“我认为思想贫乏是最大的罪恶。”我初为人师的培训时,一位老教师也说过类似的话:学生可以容忍你很多缺点,但他绝不会容忍你作为教师却不学无术。王蒙也说过:“自己丰富了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做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活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安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持续不断地写是我的爱好。社会急剧进步的今天,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研究意识,树立“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室”的观念显得非常重要。记得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夏天,我通读了高中历史教材,产生了不少质疑。于是在重庆酷热的桑拿天里,我在机房的电脑前写下很多篇对教材理解、反思、质疑的文章。其中的一篇《海龄是爱国将领吗》居然很快发表在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这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每一个步子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写了大量的文章,却基本没有发表的了。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人,写每一篇文章时,我多少会感觉有些艰难,一个词、一句话,我都要琢磨半天。许多人说,写作需要灵气和天赋,这两个条件我好像都不具备。写作的同时,我其实是痛并快乐着的。但是,平生没有什么优点的我,如果说还有一点长处的话,就是对自己钟爱的事情还算勤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下晚自习后,我会打开电脑,一直敲字到深夜。我不知道我写了多少废话,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梦想。

一年的坚守终于赢来了突围,我的不少作品开始出现在一些知名的报刊、杂志上。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有生命张力的教育科研倡导用真实之笔,记录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性地总结我们的得失;而不是人云亦云,追求时髦,任意杜撰,故弄玄虚。看看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大教育家的文章,不也是文笔清新、真切可近吗?

我结合自身实践,在教育过程中抓住难点、重点,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寻找选题,积累点滴体会。针对新一轮课改中有的课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思维,甚至忽视了一个更重要因素——“德育含量”的问题,我写下了《新课改亟待关注德育渗透》一文,很快发表在了《光明日报》上,多家杂志和报刊进行了转载。针对课改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值得反思的地方,我写下了《新课改的尴尬与超越》、《新课改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说“不”》、《感动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等文章;针对日常教学的常见问题,我写下了《规则教育应成为德育的基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缺失简析》、《惩罚和表扬——一个硬币的两面》等文章;《孙中山“让位”原因透析》、《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科技史:历史教学不容忽视的课题》等大量教学研究文章也发表出来;随着自己走进高三,对高考、命题、科学备考进行研究的文章,如《以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复习世界史》、《中国古代史的命题特点和备考策略》、《邮票上的历史试题创新设计》等也相继发表。

现有体制下,很多时候教育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理想的教育依旧彷徨犹豫,步履艰难。走出心灵的沼泽地,写作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身陷桎梏却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所以激荡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在《教师应该具有哲人的气质》中写道:“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哲人气质的人:思想敏捷,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这些也应该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心灵自由,就是要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就是不迷信权威。面对教育,他的头脑中应该永远都有一个反问,它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尽管这种不满总是带着痛。也正是这个反问,蕴藏着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大刀阔斧、敢于前进的勇气。马克思曾说:‘无情地批判现有一切。所谓无情地批判,就是要有两个不怕:一不怕现有的结论;二不怕触犯最高权势。’我们的今天的教改不正是需要这种勇气吗?”

写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我对课堂教学的揣摩、探索和深化。我的课堂都洋溢着激情,因为我相信激情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法宝;激情源自教师对知识的切身感悟和对受教育者的真挚情感。一堂好课的基础是授课者的激情,而这种激情产生于教师把知识再次燃烧,燃烧的过程既是感染自己,也是感染别人。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倡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去拓宽知识面,希望从历史课堂透出一点人文学科的本真。例如,讲洋务运动时,我会讲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李鸿章,会讲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观点;讲西安事变的时候,会讲张学良将军与赵四小姐的半世幽禁一世情,吟出“梨花海棠相伴老”的词句;讲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会讲出国民集体的盲从、文化涂炭的感伤、民主和法制的浩劫,也会讲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逆境中不屈的奋争和成长,引导学生反思人的自由、民主、尊严、价值和生命、灵魂、良心。我相信吴非先生的那句话:“教学风格应当百花齐放,但是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应当是思想者。”设计课堂就是设计自己和学生的人生。选择当中学教师,也许就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的、繁琐的、重复的事情,但是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给我们的学生一点点人文的熏陶、思想的启蒙,这也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

教育家朱永新曾写下一篇诙谐的《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了:“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幽默的文字里却道出了教育科研的最有效方法、教师成长的秘密。在科研过程中,要把低层的经验升华为高层的理论,就一定要勤于动笔,把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探索提炼出来。写教研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评析、教学反思录、经验总结、论文等都是实现这种升华的很好形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这些写作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也是突破教师成长原地踏步的“高原现象”的关键。

持续不断地写,一方面可以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问题,融入对自己的分析、反思。想一想,远离了喧嚣,回到家中沏上一壶清茶,伴随着电脑的敲击声,一个个思维的符号变成铅字,这是何等的惬意。借用李镇西的一段话,宁静地写作“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专家荐评

 

研究型教师的追求者

荐评专家:龚奇柱

 

龚奇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届名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川教版中学历史课标教材主编。


我与周刘波的接触,印象中只有两三次。一次是一年前,他将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作品的复印稿送给我,希望能对他的研究提些意见。读过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不仅研究教材内容,感悟课堂教学,总结复习、命题经验,还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他的多数文章,行云流水,清新流畅,渗透了新理念、新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彩。我曾对此赞叹不已。再一次是他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同该课题负责人到市教科院来汇报课题的进展。我见他站在一旁,对负责人的介绍悉心倾听,不时会意地点头微笑,从不随意插话或另作“补充”。后来才知道,他对信息技术十分擅长,且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下了许多功夫。这不由让我对他又平添了另一种好感:他做事认真而不事张扬。这次读了周刘波的《写下自己的梦想》,更让我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不到四年的教学生涯中,是如何以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得好:“每一个做老师的都该有自己的梦想,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是的,周刘波正是为了实现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梦”,而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

增强研究意识,做研究型教师,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基本内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新一轮课改需要老师带着问题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行为融为一体。周刘波为实现对“梦”的追求勤奋学习,笔耕不缀,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周刘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是很幸运的。他的初步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巴蜀中学领导对青年教师成才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生活在一个优秀的青年历史教师群体所形成的浓厚的研究氛围之中。据我所知,在巴蜀中学,与他同龄并正在市内外崭露头角、颇有影响的青年教师还有贺兰、张波、刘丽君等。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殷切希望周刘波进一步扎根实践,严谨治学,具有更深厚的积淀,形成有特色的新成果。也祝愿巴蜀中学优秀的青年历史教师群体更上一层楼,让巴蜀群星更加灿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