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江苏:南通市九校联考历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历史周
江苏省黄中分校周周练历
江苏建湖高中高三阶段历
江苏平潮中学高三第二次
江苏南通一中06年高考历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统测历
江苏宿迁泗阳中学高三历
江苏省06年高三历史第三
最新热门    
 
江苏省:历史选修模块教学指导 2

时间:2009-10-18 17:13:50  来源:江苏
 

 

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引导学生从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方面分析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教学中注意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文字表述以及图片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2.简单了解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重点从国际地位、国内矛盾方面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迫切性。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 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表述、史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条款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内容有哪些?”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图表建构“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

3.引导学生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了解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

2.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3.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养育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

1. 可以用表格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俄国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概括废除农奴制后俄国的政治近代化发展。

2. 俄国农业、工业两大经济部门入手,帮助学生归纳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认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情况。

3.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亚历山大二世成功发起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进而认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4.组织学生讨论“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史论共享

1. 废除农奴制的经济背景:一方面,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农奴制度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2.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次改革还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在改革中,资产阶级、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3.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在政治改革。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八、 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1. 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危机以及倒幕运动的成功等方面去整体把握维新运动的历史条件。

2.日本倒幕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和鸟羽伏见之战等史实。

3.援引一些史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体会日本民族求变自强的必然性。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4.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1. 教师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以“除旧”和“布新”两大栏目,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教师从国内改革力量、改革手段、国际环境等方面,帮助学生分析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3. 援引一些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表述,引导学生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4.比较明治维新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从背景、措施、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理解近代化道路的相同性和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2.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4.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1. 联系必修Ⅰ专题七“《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日本1889年宪法的相同点,进一步认识德日两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相似性。

2.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所知道的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外扩张的史实,以激活课堂思维,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

3.基于对近代化的理解,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所起的全面有效的推动作用。

 

●史论共享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九、 戊戌变法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3.知道“公车上书”。

 

1. 帮助学生梳理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以培养学生较宏观的横向的历史思维。

2. 基于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的了解,引导学生把握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3.有关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应该基于具体的历史情境的史实分析之上,避免单纯的说教。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 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

1.帮助学生整理出戊戌变法的基本线索,即: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第二阶段——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第三阶段——百日维新。

2.摘引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著作或文章,基于史料的阅读,鼓励学生概括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3.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4.帮助学生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2. 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3.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适当联系必修Ⅰ、Ⅲ中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的知识,大体勾勒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再指导学生结合戊戌变法失败来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