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孙显林:如何做好初高中
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与
陈丛林:激活历史课堂教
张汉林:再论“过程与方
与汉林继军李惠军聂幼犁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
董丛林:对“从鸦片战争
张汉林:高一历史新教材
张炎林:《民族国家》教
张炎林:《三权分立》教
最新热门    
 
张汉林: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时间:2009-10-18 17:14:11  来源:张汉林
 


张汉林: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张汉林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2054/archives/2007/492387.shtml

                     

有时听到大学老师抱怨中学历史教育,认为中学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是错误的历史教育,他们接手学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们洗脑。听到这样的反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反思。也许是由于学识和精力所限,中学老师无法掌握大量的原始材料,真的将历史讲错了;但更有可能是,对历史的认识本来就是千人千面,而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中学老师往往侧重于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学生到了大学以后,突然间接触到各种各样互相矛盾的学术观点或历史材料,一时难以接受。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广大教师已经不再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相反,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就会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甚至会主动提供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新鲜,但长此以往,学生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故意标新立异;或者莫衷一是,甚至产生困惑: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说都对。

学生为何产生这些心理?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重结论与结果而不重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缺乏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仅要关注观点自身,更应该关注观点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举个例子吧。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历来就是众说纷纭,支持者夸其反帝爱国,反对者责其愚昧迷信,“辩证”者两面打板子。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知道一个结论,视野狭窄。新课程模式下,学生可能会知道三种观点,但有的教师要求一个学生只持一种观点,有的教师却让学生存疑。要求学生只持一种观点与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其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支持的学生专找义和团运动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反对的学生意在寻义和团运动的不是,“辩证”的学生和个稀泥、做个拼盘,寻章断句,价值不大。让学生存疑的,学生即使疑窦丛生,也并不等于独立思考。这是因为,学生不仅要知道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众说纷纭,更应该知道:为何此人夸其反帝爱国?为何彼人责其愚昧迷信?为何还有人两面打板子?为何甚至还有人此时大夸彼时痛骂?

陈独秀就是这样一个“此一时彼一时”的人。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要是希望义和拳不再发生——到底走哪条路而行才好呢?”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

典型的“出尔反尔”!

 

 

最起码,学生看到这样的材料后,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不要盲目轻信别人的观点,哪怕他是“大腕”(伟人、名人、学者);理所当然的是,更不能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就用彼“大腕”的话来压此“大腕”的话。这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但是,仅有这一步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怀疑一切,离真正的独立思考还有很远。学生接下来还要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追问作者的观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918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义和团愚昧迷信的这个侧面自然就被陈独秀无限放大,从而成为他指责的目标。1924年,陈独秀已经身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领导中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侧面顺理成章地就成为陈独秀为中国民众树立的一个榜样。

由此可见,时代背景、作者身份、立场、动机和期望等诸多因素,影响着陈独秀的观点,不管他自己对此有无认识。但这并不等于陈独秀的观点没有任何可取之处。“20世纪中国人追求既接受又排斥西方文化的现代自我认同的痛苦历程中,义和团运动扮演了具有独一无二的象征意义的角色。”(柯文:《义和团三调》)只要这个痛苦历程还在继续,对义和团运动的争议就不会停止。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今天的学生面对前人的观点,自然应先用一个过滤镜,滤掉前人观点中的主观因素,而非全盘接受。有了不盲从的态度,有了过滤的方法,离独立思考就不会太远。或许,经过一番辨析和判断,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还是三者居其一,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时的学生,应该已经站在了第三个层次。而我们对独立思考的内涵也将有一个重新认识:并不一定要在结论上与众不同,但一定要掌握不盲从迷信的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