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莲英:课堂教学实效例
沈素英:历史教学的预设
王国英:07年高考历史模
王英:《中国近现代史》
三元里人民抗英:保家不
马慧英:人教必修一探究
吕文英:中国历史教育学
金武英:学生的木然表情
石中英:当前基础教育改
张晓英:记录历史课改之
最新热门    
 
刘慧英:《实话实说》与历史教学风格

时间:2009-10-18 17:14:14  来源:刘慧英
 

 

《实话实说》主持风格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主持人作为电视与观众最直接、最活跃、最能沟通情感、促动双向交流的中介,作为一档节目承上启下、组织串联、传情达意的主导,在电视实现有效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崔永元是广大电视观众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确实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脱口秀节目,而主持人崔永元成了这一节目的关键性标签。虽然现在因为身体不好等原因,没有主持这一节目,但崔氏风格是当时《实话实说》的品牌要素。是什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崔永元的主持风格有什么特色?能不能把这些风格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需好好琢磨他的主持艺术。 
  

一.善于引出话题

 

 
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属于谈话型节目,除观众外,还邀请与话题相关的几位嘉宾参加。在主持过程中,崔永元善于引出话题,以激发嘉宾的讲话欲望,崔永元给自己的定位是“幕前导演”,认为嘉宾、观众才是“真正的演员”。
   
他的任务是保证角色观点处于“野生状态”,引发争论又不游离于主题;既要调节气氛和节奏,又要控制时间;真正体现“导”的作用。我们所面对的是智能、个性、基础迥异的学生,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吸引过来,除了课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外,关键是在课堂上要象崔永元那样把握好一个“导”字。
   
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历史教学要达到“不教”之目的,就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尽量多些”(斯宾塞语)。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导”,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调整情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一言堂”的不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发言甚至是辩论,答得好的,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回答不够好的,不要粗暴批评。在课堂讨论发言中,营造一个轻松、热烈、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情境。
   
如讲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李鸿章的评价,老师让评价观点处于“野生状态”,让学生发言,按自己的观点来评价李鸿章。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于是会有不同的观点产生:
  
甲方: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李鸿章是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他的主持下,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乙方:李鸿章所主持的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技,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号称东亚第一,居然全军覆没,还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
  
甲方:李鸿章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但他只是签约者,并非决策者,最终还是要由清政府来决定。况且,就算他没有签约,也会有其他人来签。

 
乙方:《中法新约》的签订,中国不败而败,李鸿章要负主要责任。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李鸿章避战求和的妥协政策。
  
甲方:《中法新约》是主要不平等条约中,中国受损害较少的一个条约。中法战争,中国在局部战场取得胜利,能够做到趁好就收,是中国最不坏的结果。他对清政府虚弱的本质有着清楚的认识:“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因此,李鸿章的做法是理智的,因为战争长期打下去,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战胜资本主义的。如果战败,很可能就是割地赔款,损害更大。
  
乙方:光有先进的武器不一定就能取胜。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中国官员都像林则徐那样抵抗,英国人是无法打到南京的。李鸿章是个典型的封建官僚,他的避战求和政策,也是想博得慈禧的欢心。

……
   
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方认为李鸿章是十足卖国贼,祸国殃民;另一方认为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双方积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由一般性的讨论演变为激烈的辩论。我们欣喜地看到,采用这种新课堂模式,可以充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这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中起主体作用。

 

 

二、善于探究问题

 

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谈话节目时,会设计一些极富探究性的问题让嘉宾和观众探讨,使我们在观看节目过程中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

如在讲到二战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你认为谁该为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如果你是杜鲁门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可以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教师通过这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去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书本中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一生去寻找与探索。在这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其文章《理解历史》中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境及其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而这种运用是广泛的、有指导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在这段话中,汤普森明确指出,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

面对当今信息化社会“知识爆炸”的现状,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掌握迅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将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善于创设情景

 

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所讨论的都是现实社会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即使观众本人没有遇到过类似问题,他也会很自然地引导你进入那种情境当中,使你有感而发。而我们在历史教学当中,也要善于创设情景。

我们认为,一个现代的中学生去阅读一本历史书,包括教材,只有他真切感到他所读的是一本对他当前的生存和幸福有益的作品,他才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由“论他”变为“论我”。同时,只有从对历史的探寻中引发出自己的泪水和笑声,只有通过史学拨动自己的心弦而把个体有限的生涯化进无限的永恒中,他才能体验、领略到历史的风采。当史学成为人对自己生命的领会和意义阐释时,知识就会与热情的人生相结合,就会带来极高的学习热情。

在美国,有过这么一堂历史课值得我们借鉴。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考试分数后,发现学生垂头丧气。便说,如果想要加分,就给我10美元,但只能是白种人的学生。学生们都愤怒喊叫,拼命跺脚,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表示抗议。教师用早已准备好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坐下歇一歇的时候,教师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的情境。他倒在了统治者的真枪实弹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给我们留下了《我有一个梦想》。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在这个历史课堂上,学生在老师设置的历史情境中演出了一场动人的历史话剧:教师高明地创设、引导,学生自然地参与,师生在历史情景中共同真诚地感悟、探讨历史。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四、善于妙语勾连

 

崔永元那亲切的平民路线,他的智慧、他的幽默、他举重若轻的能力,是他和《实话实说》节目成功的法码。他那近乎痞式的“坏笑”让观众觉得仿佛就是身边人、是邻居,亲近、随和。虽毕业于北广却非主持科班出身的他,凭借自身独特的性格魅力和主持风格征服了观众,增强节目的轻松气氛。崔永元的主持风格和《实话实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真诚、幽默、温情、机智、大器。这些风格大多是通过语言(包括体态语)来体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幽默、亲切而又充满智慧的老师,无疑是受学生欢迎的。而且能在学生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在学生缺乏信心时,及时地通过语言来化解,把问题引向深处。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更喜欢学习这门课,并且学得更轻松。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浅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开发出来的。

 

课堂就是演播厅,教师就是主持人。

 

我认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话实说》主持风格,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正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这样做还可以推动历史教学模式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向前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