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薛伟强:历史英语知识运
李强:让历史回归本真
郭强:值得称道的教学细
黄伟强:高一必修2第七
薛伟强:质疑人教版历史
张壮强:关于高中“中法
薛伟强:高中历史教材有
黄伟强:西方民主思想和
张增强:关于抗日战争史
最新热门    
 
肖汉强: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与习惯的调查分析和应对策略

时间:2009-10-18 17:15:04  来源:肖汉强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与习惯的

调查分析和应对策略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肖汉强

 

  

内容简要:

为推进及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学习能力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我就本校的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历史学习心理、学习环节、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以期为本校或者类似于本校的学校的改进历史教学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环节、学习策略

 

调查对象和方法

选择调查的对象是高三年级学生,既有历史班,也有非历史班既有普通班,也有重点班的学生。总人数是:177人,其中普通班79人,重点班98人;历史班:34人,非历史班143人。采用教育科研方法之一的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观察法进行调查,主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环节、学习策略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以下是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调查问卷及其信息反馈统计附后。

 

调查结果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一.学生对历史价值和历史学科的认识

调查结果分析:

本校的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的教育功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学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历史的价值给予高度的肯定、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历史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历史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并不像我们在资料上了解到的和历史老师想象的那样低。历史被认为是涉猎最广、能够使自己获得广博知识、充实自己、不会把自己变为井底之蛙的比较有效的科学。这对本校的以及广大的历史老师是一种鼓励。

但在现时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学习历史的功利性倾向突出,从参加高考的学习科目进行排位,历史学科的地位低就凸现出来。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把历史学科排在所有学科的最后三位,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低,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间上的缩减、历史学习动力上的不稳定和作业完成上质量方面存在不足,以致最终造成历史考试成绩偏低的现象。

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所有学科都重要。但是,他们是从高考总分的取得角度看各学科的作用,而不是从全面发展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

应对策略:

1.       历史教师要明确“历史-历史价值-历史学科”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历史教师这一桥梁作用,让历史学科变成实现历史价值的有效载体。教师既要应付高考而“教”更要为“以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讲“学”。

2.       不断肯定和强化学生的历史价值观。通过长期的对其心理认知的肯定,不断满足其主体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观的实现。

3.      被“师本教育模式”变为“生本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创新的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感悟探究历史,培养他们的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

4.      教师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创设问题和历史教学情景,让学生有趣于、乐于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去体验和意会。

 

 

 

 

二.学生对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的认识

调查结果分析:

只占2.9%的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45.7%的学生对历史学科“不了解”。

应对策略:

教师要初略介绍历史学科的特点。并通过示范性讲解或者师生的共同分析来完成。正如要当好医生,必须先了解人的身体构造一样,要学好历史,必须首先了解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要学生明确中学历史课本的结构体例和表述方式。明确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对于帮助学生尽快打开历史科学的大门,消除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内容多、难记难背”的心理定势有着重大意义。

 

三.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调查结果分析:

在高中阶段,只有20%的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感兴趣”。亦有20%以上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持“无兴趣、勉强接受”甚至是厌恶放弃的态度。约有60%的学生持“可以接受”的心态。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不容乐观。基本上是为了应付“会考、高考”而学。如果不用考试,对历史学习感兴趣的的学生可以增长40%!

按中外历史分类,约有40%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浓,远远超过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近现代史感兴趣者不到10%!对世界史的内容表示感兴趣,约占了50%。对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兴趣约各占25%左右,不像中国史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差距那样大。

按照历史的社会内容分类。约有70%的学生对军事外交类、思想文化科技类的比较感兴趣,高于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兴趣。其中,非历史班对军事外交类、思想文化科技类的兴趣超过80%,而对政治经济类的内容感兴趣者不足20%。

(一)为什么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兴趣的这种大差异?

主要原因分析:

1.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因时代的久远而知之甚少,渴望补充;中国古代史的辉煌灿烂使学生有自豪感和充实感,学生“想知道多一点!”。

2.         近代中国尽受外国侵略,“翻开历史书,满纸都是屈辱。”“为什么许多爱国官兵和爱国志士的奋起抗争,总要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压制,以致报国无门空遗恨?”不少学生越学越憋气。有躲避的心理倾向。

3.         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认为历史课本表述存在不够客观公正的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扬共贬国”的倾向;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论述中,存在淡化共产党、毛泽东的错误以及带来的严重损失。

4.         世界史的学习因初中不用参加中考,本校把初三的历史课变成“压缩饼干”,学生把历史课当作“累赘”而造成“空白”。“近代史上,西方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资本主义,超过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等问题,是学生渴望知道和了解的问题。

5.军事外交类的内容中,充满了历史人物的纵横捭阖类、斗智斗勇而激动人心场面。相对的,大众媒体关于此类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多,学生更想深入了解。

6.思想文化科技类的内容中,主要是偏重于科技类。因为“科技充满了人类的智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拥有先进科技的科技工作者能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等多种因素共同产生作用的结果。学生能够切身感受时代带来的思想观念和物质观念的巨变。

7.政治经济类的内容中,因其抽象性、概念性、利益间接相关性等原因而不感兴趣。

(二)学生普遍对历史学科不重视的原因

造成本校学生不重视历史或者忽视历史,历史学科的学习大都是应付式的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l         70%的学生因“高中开设的各种课程多和难而无时间加以关注”。

l         13.5%的学生基于对历史课本内容枯燥、繁琐、要记忆的东西多而不喜欢。

l         11.4%的学生因高考中的分值少而不重视。

应对策略:

1.         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中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认识和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而来。如何把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应对考试紧密结合,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如何应对为应付各种考试对学生的兴趣的消蚀?是老师的责任和应该化大力气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2.         教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重新选择、组织和表述。提供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朝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方面努力。留给学生想象、思维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      历史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征,这正是历史学科能够抓住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促使其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历史教育功能的最佳切入点。如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情景创设、个人感受唤起、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想象和感觉等方面多努力。

 

 

 

 

四.你在高中三年,历史学习中的用功程度

调查结果分析:

这说明高中阶段随着年级增长,高三比高二重视历史、高二比高一重视历史,表现在学生学习用功的程度有所增涨,是基于高二有历史会考,高三有X科和综合科的考试。重视的程度增加是因为考试的巨大压力带来的,而不是基于对历史学科内容的感兴趣而产生。是外在的作用力的结果而不是内在兴趣的驱动。这对历史教学的功能的落实,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特别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科学树立,没有多大的帮助。

学生对自己以前不重视历史学习的态度表示有后悔之心的占74.2%。

应对策略:

l         教师在高中阶段开始之时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指导学生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五.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安排:

调查结果分析:

约占35%的学生在学习计划中给历史学习的时间是5%以下,50%以上的学生计划分配给历史的学习时间5-10%。学生在实际上所花的时间比计划中分配给历史的时间少。

原因在于,从学科的认识上,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学科要记忆的内容相对比及其各科多,需要的时间也要相应多一些。但实际所花的少,是因为可供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少,高中课程中的数、理、化课程因为有难度或者在数理化习题上钻牛角尖而耗费大量的时间。一些学生的时间安排不科学;不懂得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要相结合。不少学生存在这样的错误观念:学习历史,考出好成绩,按照考试的重要程度(如期中考、期末考、会考),只要提前几个星期或者提前几天“临时突击”就行。

应对策略:

1.         强调学生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和学习环节去做。学生应该用多少时间学习历史学科,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时间,它跟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专注程度、课程内容的难易度等因素息息相关。多一点少一点时间关系不是特别大,问题是有没有按照学习环节、学习规律去做,在做的时候,是否专心致志,充分讲求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要相结合。

 

六.学生学习历史的计划,

调查结果分析:

“有计划不可行”和“无计划”总共超过40%;“有计划且科学可行”的只占9.3%;“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占51.0%。

上述情况说明:学生在第一个学习环节上就存在的严重缺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虽然可以看作是计划的一种。过多地依赖老师的现象严重。学生的历史学习就会缺乏自主性,创新性,根据自己的学情不断调整计划的自学能力将得不到锻炼。即使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计划来做,但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领会教师的意图,在实际的操作上,就变成没有独立性的“跟随者”,效果会大打折扣。

应对策略:

1.         说明计划的重要性。科学的学习计划有助于有效地统筹组织各项学习任务,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把自己培养成能够独立的、有条不紊地安排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

2.         了解和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并制定切身可行的计划。以调查表或者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内容,把学习计划的制定当作一次必不可少的作业进行检查修改。在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量力而行、定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结合、注重目标的落实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的时候,历史教师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学习、生活、娱乐的有机结合性、有效性和一定灵活性。

3.         鼓励学生平时就历史学习计划制定和有效性与老师进行交流。关注实践中的效果,经常检验效果的程度,及时调整,及时改进。

 

 

 

 

七.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有效性方面

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多”只占3.6%;“一般化”占59.7%;“方法少”占36.7%。其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程度上,“非常有效”占7.2%;“一般化”占60.4%;“效果低”占21.4%,“没有验证”占11%,历史班的情况比非历史班的情况稍好一些。主要体现在“非常有效”的占17.1%,高出10%。

在是否遵照学习规律去做方面,“切实按照规律学习”占9.9%;“偶尔按照规律学习”55.6%;“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占13.6%;“一切听从老师的要求去做”占20.9%。

学生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死记硬背”占27.2%;“突击复习”占38.7%;“多听多记”占27.7%;“多做练习”占6.4%。教师讲授的历史学习方法时,愿意老师讲授历史学习方法的约占80%,学生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学生约占25%。历史班非常愿意听老师讲历史学习方法的只占5.7%,远低于非历史班的25.5%。学生尝试运用老师的学习方法及其效果,“有尝试,效果好”占23.5%;“有尝试,效果一般化”占31.8%;“浅尝即止,不知效果如何”占32.4%;“从没有尝试”占12.2%。在不愿意听和运用老师所讲的学习方法的原因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时间实践和运用”占74.8%。历史班选方法老生常谈、没有新意的为31.4%,超过非历史班14.5%的一倍多。

(二)学生在学习环节的重视程度

在“订计划-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测试-讲评-小结(总结)”这几个学习环节上,最重视“上课”的占25.6%;最重视“复习”的47.4%;最重视“作业”的9.4%;最重视“测试”的占16.9%。最不重视“预习”的占75.6%;最不重视“总结”的占13.6%;最不重视“复习”的占5%;“讲评”占4.3%。

历史班比非历史班更加重视上课环节,重视程度明显偏高。都对复习相对重视。

在上课环节中,在课前准备方面,学生做得最不好的是“知识准备:课前预习”占59.6%;其次是“心理准备:积极的学习状态”占23.1%。上历史课时的专心程度是“很专心,做到五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口到”只占24%;“一般化”占65.9%。容易使你专心致志上课的原因是“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占57.9%。

历史课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非历史班约一半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而不能集中精神听课,历史班有37%的学生受此项内容的影响。

上课喜欢做历史笔记占43.5%;不喜欢占11.5%;看心情占32.9%;看老师是否有要求12.1%。记笔记的方法主要是“简要记笔记”占62.4%;课后对历史笔记进行修改“经常这样做”占3.6%;“偶尔这样做”占40.4%;“从不这样做”占56.0%。

①.学生在做笔记方面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n         不做笔记。

n         做笔记没有方法:笔记的形式单一:单纯划线;没有始终如一。

n         思维、动作速度慢。

n         教师有板书,学生的笔记较多。

n         教师的语言信息,学生做笔记有困难,笔记少。

n         抄笔记多,单纯抄写,自己消化后的笔记少。

n         女生做笔记较好,男生做笔记较差。

②.不做笔记的原因分析:

n         记笔记有困难主要的原因是笔记太多。

n         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认为历史学科没有作用。

n         认为教师的笔记教材上有,不必重复。

n         没有做笔记的学习习惯。

n         等课后在做笔记或抄他人笔记。

n         不会做笔记。

n         据自己的经验,没有从笔记中获得成功感。

n         约有百分之十的同学因看不清楚而感到记笔记有困难,

老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影响维持着约17百分点。非历史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习惯的不良是分散其注意力的重要原因。约有一半的历史班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不良习惯是分散注意力的重要原因,而班中学习风气不良对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所起的负面作用影响不大,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预习环节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最不重视预习。学生最主要的历史预习方法是“快速看一遍课文”占72.6%。对预习不重视的原因:

1.         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越看越多越模糊不清。

2.         对预习方法和作用的了解知之甚少。

3.         时间少,安排不过来。

4.         没有从预习中获得成功感

 

 

 

(三)学习历史的最大障碍

“学习态度”占33.0%;“学习习惯”占31.8%;“缺少学习方法”占24.4%;“历史内容的枯燥和老师讲课的沉闷”占10.7%。

一般地,认为历史内容的枯燥和繁多是学生自己缺乏对历史兴趣的主要原因,但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历史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之时,倒是能从自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因为“学习态度不端、学习习惯不好和学习方法缺失”占90%。历史班的同学认为自己觉得最缺乏的是学习方法、其次是学习习惯,接着是学习态度;非历史班与历史班的认知恰恰相反。

(四)在学习历史遇到困难之时,学生的做法

“问同学”占39.8%;“问老师”占22.2%;“保留似懂非懂状态”占16.4%;“存疑,以后留心这个问题”占20.9%。

(五)对学习资料的保存情况

学生懂得“分类保存、完好”占33.5%;“堆积保存”占51.3%;“不重视保存,经常找不到”占14.23%。设错题集以备经常查看只占10.2%;绝大多数学生89.8%没有这样做。

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花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资料,不良的学习习惯之间导致的是时间的流失和又因跟不上老师的讲评速度,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没有设错题集或者设了错题集没有充分利用,经常对照检查,这是学生回答问题时一错再错的重要原因。

总的说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缺乏历史学习方法,尤其是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应对策略:

1.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内容。

2.要求学生做笔记并当作一份作业进行检查评改。教师示范做笔记的方法。要求上课的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笔记(电子板书),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记笔记要求。培养学生修改和补充笔记的意识。记笔记是一项应该长期推进的工作。

3.和班主任就班风学风和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及时交换意见。

4.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新的学习方法。

5.把对学习资料的科学保存和管理,设错题集当作一项重要的作业来对待检查,或者当作评价的一项指标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

6.讲授预习的重要性,教授预习的基本方法。

7.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选择预习的类型。预习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选择预习的类型。基础较差者,要注意补漏性预习;对课前短时间的预习,多采用重点、难点预习;若预习的时间较长,可采用自学性预习。

8.讲清楚各个学习环节的重要性及其具体的细节。

9.成立历史学习小组应该有助于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10.       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资助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敢于、更多的问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七.作业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在做历史作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约有50%的学生在做作业方面存在不良习惯,说明学生不重视平时良好的习惯养成,做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老师检查或者应对考试。

2.         作业的独立完成方面:35%的学生的习惯不良,作业潦草的现象严重,抄答案的现象严重。作业不独立完成,就难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容易养成依赖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坏毛病。当在考试必须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就会不知从何下手而失败。

3.         在作业的检查方面:只有10%的学生有经常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绝大部分的学生,作业一旦完成,书本一合,作业本一交,就以为大功告成。至于这次作业,有什么收获,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作业题与课本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题目的变化的角度等等,则从来没有考虑。结果:作业没少做,收益并不大。作业批改后,自己根本不看,或眼睛只盯住分数。至于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了,则很少反思或者从来不反思。结果:这次错了,下次还错;作业错了,试卷照样错。

4.         作业完成的质量方面: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约占43%。其它的都不合符作业和答题规范。

5.作业的时间限制方面:平时作业自己限时完成的约占13%。

6.在复习和做作业的环节的衔接上:在做作业之前,有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没有复习环节,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匆匆忙忙下手。所以,一边翻书对答案,一边糊里糊涂地往作业本上写的现象多,为方便对答案,把有关答案的页面先剪下来的现象多。造成的恶果:作业能做出应付老师的检查,但知识没有进入自己的大脑,遗忘快,离开书本,头脑空空。

7.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的选择上,只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材料题、问答题的原因:花时太多占47%;不想思考占17%;不懂回答占17%;习惯性的害怕、厌烦情绪占19%。

应对策略:

1.         在作业规范性方面,历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指令要非常明确。

2.         教师要精心选择作业,作业量要适当。

3.         鼓励学生做作业前,做好复习环节。

4.         做客观题和非客观题用不同的方法。

5.         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检查作业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在平时能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在考试中增加得高分的机会。有利于培养精益求精的学风,养成有错自觉改正的好习惯,从小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草率从事、不管对错、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今后的长远学习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检查历史作业的步骤:审题认真、思路、要点全面。

 

 

 

 

八.关于历史考试:

调查结果分析:

对历史学科的考试表示“无所谓”和“60分万岁”在非历史班竟然占一半的人数;历史班中也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持这样的认知。在历史会考中“六十分万岁”的人占10%。在本校中有6.4%的学生高考综合科的目标低-“原始分15以下”,其目标如此,实际上的考试成绩极有可能比目标更低,。“只关心自己的分数,不关心错对原因”的学生占10%。“答案对时不留心听老师讲评,答案不对时才认真听老师讲评”占51.4%。

学生对历史考试的态度可以从侧面看出其历史学习态度,对成绩的无所谓和“60分万岁”的思想状态,决定了学生的用功程度和花费的学习时间。惊慌害怕的考试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知识积累的少。所以,对平时的考试,胸有成竹的仅占14%;在考试中经常犯的错误是77%的原因是由于“知识缺漏多、复习不全面和混淆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没有一个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答案的对并不等于对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据调查,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做选择题时,是靠猜答对的,把似懂非懂的知识当作已经理解的内容,一旦题目进行变换,就不会做。

应对历史考试的方法:44%的学生认为:应对历史考试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考前突击,高于平时积累的35%。说明学生学习历史的误区,考前突击在应对一般性的考试是颇有成效的。平时的考试、会考和高考的考试的目标和程度不一样,高考前没有多少时间给学生进行考前突击。

历史考试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历史考试中经常犯的错误中,非历史班与历史班的学生既有共同之处有不一样的表现。“知识缺漏多、复习不全面和没有认真审题”是共同的问题,非历史班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知识点,高于历史班27百分点。      

历史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曾经在测试中有过作弊现象。

应对策略:

1.         强调在现实高考制度下,每一分的重要性。

2.         指出猜答案的风险性。

3.         明确考风是人格的一种体现。

4.         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反复变换题型练习。

5.         重视平时的积累。

6.         传授在考试中科学安排时间,克服害怕心理。时间的安排,实质上是如何处理好下述这些辩证关系的问题:总体与局部。宜先总体浏览,以便明确题量大小、难易程度如何、时间长短,增加答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回答问题时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

 

九.总结

调查结果分析:

上述情况表明: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存在不重视、不善于总结、总结之后没有落实的现象。

应对措施:

1.教师示范。

2.课堂留时间给学生及时小结。

如:洋务运动或者洋务派的①②③④等表示法:

①.一个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两面旗帜:“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③.三方面的主要活动:经济上创办工业;国防上创建海军;文教上创建新式学校和派遣留学生。

④.四个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内容的学习,可以总结为:用词注意“创办、创建”,活动范围注意三个方面:①经济上的两种企业类型②国防上的海军③文教上的新式学校和留学生。“自强”重要体现在军事工业的创办和近代海军的建立上,“求富”体现在民用工业的创办上,“自强、求富”都离不开具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懂外语的人才。洋务运动的评价就围绕“创建、创办”经济、军事、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进行评价。正是因为诸多方面的“创办”之举,才使得洋务运动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结论。

 

十.历史科学习和其它科目学习的统筹安排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学习时间的安排上: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就是最主要的资源,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科学统筹安排时间的学生占五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时间安排方面顾此失彼,每周没有固定时间学习历史说明学生学习没有计划,随作业量而定占43.7 %,说明那些科目的作业量多,学生客观分配给该科的时间就相应多。有限的时间就是学生对历史态度的最基本的限制。占72.1%的学生分配给历史学科的时间少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时间少”。占14.2%的学生因为“兴趣低”而分配给历史学科的时间少。

应对策略:

1.各科任老师必须协调好时间及其布置适当的作业量。

2.要求学生制定好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3.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对计划进行修改变动。

 

 

 

 

十一.历史老师的作用

调查结果分析:

约占百分之7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科目老师在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样,重点班的学生尤甚,高出普通班18百分点。所以,历史学科的老师在重点班要站稳脚根是不容易的事。

在非历史班中,语、数、英等其它学科的老师轻视历史学科的竟然占三分之一;在历史班上,竟然有一半的教师有轻视历史学科的倾向。

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认识到按照老师要求做的重要性。约四分之一强的学生会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并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是学生有成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把老师的要求打折扣来做,学习效果当然会相应地打折扣。如何督促说服和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是老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67%的学生认为单靠自学,可以掌握的历史知识。认为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大”的占30.7%;作用“一般”的占34.0%;认为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小”的占5.4%;“看老师的教学水平”而定的占30.9%;说明学生比较肯定老师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认为老师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占65%左右。对学生选报历史学科有大影响的影响占5.7%。

历史班的学生认为个人存在问题是“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明显偏高37.1高于非历史班的22.4。认为“欠缺学习方法”的学生14.3,高于非历史班的4.9。所以,在历史班的授课中补充历史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要比非历史班作用大。相反地,在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需化大量时间和没有兴趣方面,历史班比非历史班低约10个百分点。

因为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报历史科的学生占20.3%;选报艺术类的考生中,因为“对历史有兴趣而选报历史科”的学生占42.9%;因为“学理科感觉很困难因而选报历史”的学生占24.9 %;因为“历史成绩相对高一些而选报历史”的学生占11.9%。这样看来,约60%的考生是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报历史的,而不是凭自己的兴趣,决定了其基础知识的薄弱和学生潜力可挖性不强,潜力不大,不能对他们寄予太大的希望。

应对策略:

1.历史教师要正视现实。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吸引学生,从而获得学生的尊重是当前社会现实情况下唯一的途径。

2.把调查结果向学校行政管理者汇报。

 

十二。复习

调查结果分析:

在复习的目的选择时,一半的学生是为了强化记忆,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为了考试;复习的方法上“尝试回忆、突破重点,以记忆为主和精读教材,以理解为主”占85.2%。“查阅参考书、拓宽知识面为主和整理、对照、修改历史笔记,培养能力为主”才占14.8%。这强烈地显示出学习的功利性。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应对考试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急时抱佛脚”而进行考前突击。这种功利性非常强的观念导致复习环节的严重缺失,也就是说,做作业之前不复习,一个阶段学习过后不复习,不到考试时,不进行复习。忘记了“学而时习之”才能真正巩固所学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

应对策略:

1.介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及其解决遗忘的方法。

遗忘规律表:

时间间隔

20分钟

60分钟

8小时

1天

2天

6天

31天

遗忘比例(%)

55.8

61.8

64.2

66.3

72.2

76.4

78.9

根据遗忘规律表告诉我们:

1)        首次复习必须及时,趁热打铁效果好。

2)        对“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时间间隔要合理。需采用“先密后疏”的复习方法。

3)        多次灵活重复复习。如:选择新的事例,作图解,提出新的要求,写心得、体会,或通过练习、测验、问答、讨论等等方式进行复习。   

4)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对较长、较多的材料,宜分散复习;对较少、较系统的材料,宜集中复习。

5)        多学科交叉复习。做到一张一弛,多科并举。

6)        阅读与回忆相结合。运用尝试回忆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记忆效率,又能节省时间。

7)        点与面相结合的办法。对重点难点多下功夫。切忌主次不分。

 

总结:

  总的看来,本校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历史学习心理功利化严重,历史学习习惯诸多不良、历史学习环节的严重脱节等,造成历史学习效率不高和学习成绩上不去。要解决上述问题,涉及到社会导向正确性、、学校行政管理科学性、各科任老师之间的协调性、历史老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习惯的从小养成、学习策略不断提高等等方面。一句话:历史教师任重道远。

 

手机:13380087137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8号504房

邮政编码:5100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