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薛伟强:历史英语知识运
李强:让历史回归本真
郭强:值得称道的教学细
黄伟强:高一必修2第七
薛伟强:质疑人教版历史
薛伟强:高中历史教材有
黄伟强:西方民主思想和
肖汉强:高中学生历史学
张增强:关于抗日战争史
最新热门    
 
张壮强:关于高中“中法战争”的编写意见

时间:2009-10-18 17:23:41  来源:张壮强
 

张壮强:关于高中课本“中法战争”的编写意见

 

在中国近代史诸研究课题中,中法战争研究成果远远落后于其他课题,这种情况自然影响到高中课本的有关论述。如果中学课本继续保留中法战争的内容,我们提出如下意见,供教材编写者参考。

  

关于纸桥之战。黑旗军斩杀法军上校李威利,现在一般资料称“李威利”为“李维业”。这一战,法军出战官兵约400人,黑旗军出战官兵约3000人,双方各死伤约百人。虽然这样规模的战斗在越南抗法战争史上,可以算是大战,但和以后的黑旗军与法军、清军与法军的作战规模相比,则只算得是一场小战斗,称为“纸桥大战”,用词似乎重了点,不如称为“纸桥之战”为好。在这一战中,李威利的军衔是上校,所率军队仅只一个营,称为“法军统帅”,用词也嫌太重,不如直接称为“法军上校李维业”为好。至于刘永福所获越南的“副提督”官衔并不是因此战所得,而是早在1880年因其他功劳而得。

  

关于刘永福与天地会的关系。其实,刘永福参加广西反清农民起义军一事与天地会和太平天国的关系都不大,在介绍他的时候完全可以省略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刘永福是广西反清农民起义军的头领,他的队伍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称黑旗军。在清军的追剿下,刘永福率黑旗军转移到中越边境保胜地区,逐步发展到两千多人”。

  

关于清军的援越战争,即发生在1883年底的山西之战和发生在1884年初的北宁之战。在山西之战中,当时黑旗军主要是以越南军队身份参战的,严格地说来不应称为“中国军队”,虽有清军为辅助兵力作战,但还是法越战争的继续或尾声,中法关系还未完全处于敌对状态。而在北宁之战中,主力军是清军,黑旗军是辅助兵力。由于法军明目张胆地进攻主要由清军驻防的北宁,就等于是向中国挑衅,意味着中法关系处在敌对状态,后来法国向中国索赔就是由此而起。中学课本如果介绍,一定分清这两次战争的性质。

  

另外,徐延旭当时任广西巡抚之职,虽然钦命督办广西关外军务,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官,不能称为“清军将领”,而且当法军攻打北宁时,徐延旭正逗留在北宁后方约二三百里的谅山后路,并不在北宁,说他驻守北宁不准确。

 

 

  

马尾之战前,中法曾因中国援越抗法战争的失败,由法国使节福禄诺与清政府的代表李鸿章谈判,草签《李福草约》,这是后来的《中法和约》底稿,中法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但由于很快就发生法军向清军挑衅的“观音桥事件”,中法重新起衅,才有后来的马尾之战的发生。它已不是法越战争的继续,而是中法战争的开始。

  

其次,马尾之战发生在位于闽江的马尾,并非海中,称“海战”不当,不如称为“马尾之战”好。

  

马尾之战的主要责任人。马尾是福建舰队的驻泊地,但当时大部分的舰船已派往各地,留泊马尾的只有3艘军舰。由于指挥战事的张佩纶不懂军事,将各舰调集马尾对抗法舰,从而为法舰聚歼福建舰队创造了机会。假如没有张佩纶的鲁莽,也许就不会有法军在马尾的肆虐。所以在战后,奉命查处此事的左宗棠及清政府都归咎于张佩纶,给予重惩。这件事和李鸿章并无直接关系。李鸿章当时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虽然是地方督抚中的第一人,但由于没有在中央任职,所以职权仍有相当有限,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有人说他“把持清政府实权”,这无论在情理上和事实上都不恰当。此役失败之责在张佩纶。

  

关于法军侵犯台湾的战斗,最早应该是清军在光绪十年六月十五日基隆之战中打败法军,这时才是夏季,说秋季不准确。它还抹杀了清军在基隆之战中打败法军的功绩。八月法军占领基隆以及后来占领澎湖,台湾军民在基隆外围与法军反复鏖战,这些应当介绍。

  

关于镇南关大捷。广西边军执行清政府为解救台湾危局的“战越牵敌”策,以重大牺牲与侵越法军在越南北圻浴血鏖战,牵制侵越法军不能抽调兵力援助侵台法军,这个大局应当说明。在镇南关大战前,督办广西军务的是广西巡抚潘鼎新,帮办军务的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只是到了形势紧急时,清政府才任命冯子材帮办军务。冯是当时军内的第三把手,说“清政府起用老将冯子材镇守广西边境”,就抹杀了其他将帅的功劳,似不公允。

  

《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当时是法国欲借“观音桥事件”,“踞台湾为质,向中国索取巨额赔款”,而不是“利用越南为基地进攻中国”。而中国则据理力争,拒绝赔款。由于中法两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因而中国军队抵抗十分艰苦。如台湾抗法战争在取得光绪十年六月的基隆之战胜利后,却有八月的基隆失陷;虽然取得淡水歼敌的战果,但在基隆外围争夺战中却屡屡失利,最后还丢失了澎湖。滇军围攻宣光的战事也不顺利,虽然以近万人的兵力与数百法军作战,却攻不能破城,守不能御敌,最后攻守两路均败退兵。广西边军在执行“战越牵敌”策时,更是屡战屡败,牺牲甚巨。从观音桥、船头一路被法军各个击破,甚至冲破国境线,一度占据了镇南关,震动整个西南,要不是老将冯子材出来力挽危局,中国的抗法大局就不可问了。因此,说“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利用越南为基地进攻中国的狂妄计划”,是过甚其词了。如写成中国军队的节节抵抗,抵制了法国侵略者“踞台湾为质,向中国索取巨额赔款”的狂妄计划,就比较恰当。

  

 

 

关于议和。法国侵略者原来过高地估计自身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中国军民抵抗的意志,以为只要出动少量的兵力就可以轻易地使中国屈服,索取到赔款。但中国军队的节节抵抗,粉碎了法国侵略者的如意算盘,迫使法国侵略者要出动大批兵力进行长期作战,大大加重了法国的负担。所以,尽管法军在具体作战中不断取得胜利,但要达到使中国屈服并攫取赔款却是遥遥无期。法国政府无力支持这样的一场长期战争,因此,早在光绪十年十月即已表示愿意在放弃赔款,以《李福草约》为基础的条件下与中国议和,但一度为清政府拒绝。不过,双方的谈判一直在进行着,其中主要的是金登干在巴黎与茹费理的谈判,在镇南关大捷前,谈判已经基本完成。镇南关之战是侵越法军中了冯子材的诱兵之计,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再次进攻所致。因此,主动求和的是法国政府,而不是清政府。

  

而清政府所以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愿意与法国议和,是因为在这同时法军占领了澎湖。按照当时中国海军的力量,中国是无法通过海战来收复澎湖的,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才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议和,以收回澎湖。

  

关于中法战争的原因。19世纪60-80年代,资本主义法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就不断侵略越南,想把越南变成它的殖民地,并危及中国的西南边疆。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当越南政府向中国政府求援时,清政府有救助的责任。但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吃过法国的大亏,清政府开始时不敢过问法越矛盾。驻法公使曾纪泽受洋务运动发展的鼓舞和民族抗争精神的鼓舞,深知经过普法战争惨败后法国的国力衰弱,主动对法国的侵越行动提出抗议,并建议清政府干预法国的侵略,唐景崧也受刘永福所率黑旗军抗法业绩的鼓舞,上奏清政府请缨入越助刘抗法。加上刘永福在越南抗法,也取得一定的战绩,清政府为这些事件所动,决定以助刘抗法的方式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外敌侵略的抗争。

  

关于中法战争的过程,可以分为援越抗法和卫国抗法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2年9月19日唐景崧请缨入越、李鸿章与宝海谈判、黑旗军在河内纸桥阵斩李维业起,历经怀德、丹凤、山西、北宁诸战,至中法草签《李福条约》止。重要事件有唐景崧入越说刘抗法、援越桂军进驻北宁,李鸿章与宝海谈判及流产,刘永福率黑旗军在纸桥、怀德、丹凤、山西与法军浴血鏖战、援越桂军在北宁与法军决战并失败,及清政府改换军机处,李鸿章与福禄诺谈判并草签《李福条约》。其中黑旗军在山西和援越桂军在北宁的两次战败,标志着清政府援越抗法战争的失败。第二阶段从1884年6月1日的观音桥事件起,至1885年4月中法签订《中法和约》,两国军队撤回边境止。第二阶段的重要事件有观音桥事件、法国向中国索赔和中国反索赔的斗争、法军侵略台湾和刘铭传领导的台湾抗法战争、清政府定策战越牵敌、马尾之战、援越桂军与侵越法军在越南北圻的浴血鏖战、滇军和黑旗军与宣光法军的艰难作战、镇海之战、金登干对法谈判、镇南关大捷、茹费理内阁倒台、中法签定《天津和约》、清军撤回边境等。中法战争中的重要人物有刘永福、唐景崧、李鸿章、曾纪泽、刘铭传、冯子材、茹费理。至于怎样从中选择史事编入教材,请教材编写者据有关原则考虑。

 

【作者简介】张壮强,男,1948年生,广西玉林人,现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任教,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