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黄晋瀛:中学历史教学中
黄晋瀛:感受历史心脉
黄晋瀛:七种常用历史教
汪瀛:历史教研杂感
汪瀛:07届文科班历史月
汪瀛博客:初中历史教材
古伟瀛:后现代史学的【
汪瀛:网络环境历史研究
汪瀛:引进·深入·走出
汪瀛:07年下学期开学典
最新热门    
 
汪瀛:成功,在持之以恒的追求

时间:2009-10-18 17:15:12  来源:汪瀛
 

 

汪瀛:成功,在持之以恒的追求 

 

湖南省株洲市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我的求学之路是比较曲折的。我生于1959年,正遇上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l966年我启蒙读书,又遇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学校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或许是我年龄太小不懂革命,也或许是我天生酷爱读书,尽管当时教师“民办化”、教材“革命化”、学习“劳动化”,我还是手不释卷。在整个小学和初中学习阶段,除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外,我还读了不少课外书。在所读书籍中,既有“革命类”小说和中国古典名著,也有不少通俗普及类读物。这些都为我后来的求学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革”时代,升学是不看学业成绩的,而是所谓的“推荐”。l974年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我,因没有特殊关系而无机会进入高中继续求学。说心里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无机会上高中的偏远农村的小孩,是不敢做上大学这样的春秋美梦的,但我并没有放弃读书。无论是在家种地,还是外出学徒或搞农田基础建设,我都坚持读书。不同的是,所读内容则不再是数理化,而是以当时实际需要为主。这些知识,虽然对我后来考大学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帮助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充实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更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对于酷爱读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由于当时我在外地修水库且不准回家,因此与“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失之交臂。l978年,初中毕业的我参加了这一年升中专考试,因失学多年,加之考前两天我因病住进了医院,结果以5分之差名落孙山。当时不少人笑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我并没有气绥,仍坚持在劳动之余复习相关课程,准备第二年再考。谁知l979年国家高考政策调整,规定大学和中专招生一律考高中课程,这对于初中毕业的我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幸亏在一位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来到区中学“复读”高中课程。当时我已经20岁了,且家里贫困,姐妹多,全靠我做农活挣“工分”养家,但年老体弱的父母和年幼力薄的妹妹们还是大力支持我去拼搏一个学期。我不敢辜负老师和亲人们的期望,为了成功,我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理科,改学文科,准备背水一战。不想,填志愿时,我却给人留了千古笑柄——本来我的高考成绩已经超过当年的本科分数线,但因我不知道本科好还是专科好,我竟然将衡阳师专填在第一志愿,将湖南财经学院和湖南师院分别填在第二和第三志愿。这一错误,对我的学业、工作和人生的影响自然很大。我虽然后悔,但它绝没有成为我的求学障碍。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不仅坚持刻苦自学了大量的史学和教育学著述,辑录了上百万字的资料,而且先后参加过吉林社会科学战线青年社会科学研究辅导中心为期一年的“社会科学研究班”的函授学习、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为期三年的“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函授学习、湖南师大为期三年的历史专业专专升本的函授学习……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那样拼命学习。其实我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二是我是教师,我怕误人子弟。要知道,我们做学生时是如何期望和要求老师的啊!每想到这里,我就如芒刺在背,不敢不学呀!

    1983年我衡阳师专毕业,本来有机会留校从事地理教育的。但由于我先天不足,当年高考时英语是免试的。师专三年又学两门专业(历史和地理),尽管我挤出了大量时间学习英语,还是成绩平平。这是我至今都感到十分遗憾的事。在大学从教,没有良好的英语水平,是难以有较大发展的。于是我主动放弃了这一难得的机会。

    师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核工业部中南地勘局303大队子弟学校从事历史教学工作。这在20世纪80年代,是十分受人羡慕的事。我所在单位,不但级别高,而且待遇丰厚,工资比地方学校高出20多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又是不幸的。因为,我所在的子弟学校,位置偏远,规模小,与地方学校很少交往,高中部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都去了地方重点中学,因此每年高考学校总是“剃光头”。凡此种种,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在历史教学上的发展。不少成绩优异的师范大学生到了我所在的子弟学校后,都成为应付教学的教书匠。但我还是要衷心感谢子弟学校11年特殊的教学生涯。因为,这ll年里,我每年都包揽了全校初高中各年级的历史课,它使我对初高中全部历史教材了如指掌;这11年里,由于无高考升学压力,我能挤出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和历史教学研究,使我有幸从l985年开始就不断有史学、历史教学论文发表,甚至还有专著出版。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992年,原零陵地区教科所历史教研员刘林生老师调到省教科所工作,由于他的推荐,本来我是有机会到地区教科所任历史教研员的。但因学校只有我一位历史教师,地区教科所派人来单位考察时,所在单位领导不同意。我虽然心里有点气恼,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还得照常干好。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教师,不能因自己的得失而误人子弟啊!

    1994年,由于核工业大改革,所在子弟学校因生源和资金问题,裁撤了高中部,初中部也难以维持下去。于是,我调到了永州市三中工作。到三中报到没几天,命运却与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妻子和小孩从原子弟学校赶往永州途中出了车祸,8岁的儿子不幸身亡。中年丧子,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妻子因此变了一个人,我至今想起心里仍隐隐作痛二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被击倒。在永州市三中工作期间,我连续十年奋斗在高三历史教学第一线,且长期担任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2004年,因事业发展需要,我又调到了株洲市四中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多年来,我所执教过的班级,已为高等院校输送各类人才逾千人每当看到学生成功的笑脸,我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自己所教的专业,则是十分重要的。

    我对史学和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始于衡阳师专读书时期。原因很简单,在平时上课时,我发现那些对所教学科有较深研究的老师,知识渊博,授课生动,观点新颖,说理透彻,深受学生欢迎。自己将来也会是一位教师,要让学生欢迎,就不能不研究历史问题,不能不研究历史教学规律。

    参加工作不久,我的处女作《矜功不立,虚顾不至》而世了,刊发在中华书局主办的《文史知识》1985年第1期。其实,这只是一篇豆腐块式的小议文章,没有理论价值。但它起了兴奋剂作用,鼓励和鞭策我继续前进。从此,我每年都有几篇文章见诸报刊,且文章也由豆腐块变成了数千字的长篇,甚至于专著。至今我已在20余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史学论文和历史教研论文90余篇、40多万字,其中不少拙作为权威信息刊物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全文转载,有些被收入《中学历史教学新论点》、《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21世纪中学历史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等著作。我还出版了《汉武帝》、《中学历史题型解法研究》等专著,主编、参编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参和教辅用书30余种(册),数百万字;先后有l0多篇教改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专题讲座和交流。我还是2004年、2005年湖南教育电视台“高考论坛”历史复习指导专题讲座的主讲教师……

    教研工作,既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工作,也是一种快乐的劳动。说教研不苦,那是假话。当别人在谈天说地、玩牌搓麻将、喝酒闲聊时,我必须躲在书房里,伏在书案上,坐在电脑边,把大部分空余时间用在读书、搜集资料、思考问题和写作上。当然,教研也有快乐,那是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快乐、文章发表的快乐、著作出版的快乐、上课时左右逢源的快乐、平日里备受学生尊敬的快乐……在我看来,教研必须持之以恒,教研如果只是为了职称、名誉、金钱,那是很难持久的,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在旁人看来,作为中学教师的我,现在已功成名就。实际上,教学是个无底洞,只要去想、去做、去研究,那就永无尽头。我深知自己智商不高,学识先天不足,但为了学生的成才,我必须竭尽心智,持之以恒地追求下去。至于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我管不着,也不想去管。做教师,最起码要做到问心无愧……

    注:本文刊发于《湖南教育·综合》2006年第一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