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罗巍:对转型期历史教学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最新热门    
 
罗巍:历史新课程中的模块教学思想

时间:2009-10-18 17:16:02  来源:深圳罗巍
 

[内容摘要]

 这个题目的设想来自于电脑中的程序设计,人不能完成的事,一段程序可以迅速轻松的完成,为什么?因为它有着固定的严谨的分工明确的模块,这些模块是专门处理特定事情而编写的一小段程序代码。由这些模块组合起来的程序往往就能超出人所拥有的能力。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那么,我想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模块教学是不是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即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根据此理论,我构成了历史模块教学思想。

 

 [关键词] 新课程  模块 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   

  

我对历史模块教学是这样定义的,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教学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而构建起来的一套教学体系。模块化教学并不是固定化和教条化,模块的内容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和更新的。模块使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从而使教学任务高效化,使个人教学个性化。由于现在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分班教学,模块教学又方便在班级之间进行对比,方便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评价。这样一定程度地使教学实化和量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个人与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设计结构图示如下:

 



 

 

 

 

 

 

 

 

一、课内教学模块设计

1、以问题教学为主,使历史教学任务模块化。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历史课文的讲解分析往往要占很大一部分时间。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和人格。那么除了完成基本历史知识落实的教学任务之外,历史课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呢?在具体教学上如何去实施?对后者如何来进行评定和测试?这在课程标准里面都没有一个具体的任务。 

在这里,我的设想是构建历史教学任务模块。历史教学任务模块就是将教师在本节课应该落实的和挖掘出来的教学任务(没有脱离课标,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任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更加的清楚明朗、规范合理。当然,这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如何探索这个过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以问题为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个稳妥渐进的好方法。一方面,问题概括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认识能力得到深化,从而又会提出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就反映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什么,那么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这些问题进行开发、设计、创新,从而形成这一节适合本班教学的新的目标,这恰恰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当然这个目标的设计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问题教学既能够使学生清楚地明确新课程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又能帮助教师挖掘出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完善历史教学任务模块,为以后的在不同班级建构新的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明一下操作方法。在重点班上,我讲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时,我首先把教学任务用问题的形式向同学布置了这一节课规定要完成的任务 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2、简要概括洪秀全的生平? 3、拜上帝教的理论来源于哪里?为什么能为农民接受? 4、太平天国政权结构是什么样的? 5、简要叙述《天朝天亩制度》的内容,并对他进行评价? 6、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几次军事行动是什么?他们的目的和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分配下去后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方面,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好,在课前对这节内容有相当熟悉的了解,前面一些简单的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对于比较难一点的,如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则可以指导他们要从书本结论出发来寻找资料进一步论证。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学生又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如:太平天国的性质到底是不是农民阶级性质?杨秀清的功绩大于他的过错,还是他的过错大于他的功绩? 洪秀全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为什么在后来同意洪仁王干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呢?这些问题非常的有争议性,反映了学生独立思考,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这一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来的这些新问题要不要成为教学的新任务呢?这里就需要教师对它们进行选择性的开发和设计,以便更好挖掘出这节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潜力。由于是重点班,根据他们的实力,我就为他们设计了一个新的教学任务:请同学们以自己作为洪秀全,对当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构进行设计,注意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明白什么叫政权组织形式,什么叫国家机构,另外还需要找出政权比较的根本区别点,这就需要政治学科的国体、政体、阶级属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最后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文综学科之间的联系。最后还有一个根据当时历史背景设计政权组织结构的问题,这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对国家世界各国的整体类型进行了解。但是,在非重点班上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因为基础要弱一些,所以除了完成教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之外,基本没有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本班的教学任务模块的设计就必须要调整,以符合本班情况,方便后面模块的设计。

教学任务模块一定要突出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按照规定的顺序合理安排。对于创新式的教学任务也要以课程标准为纲,主要为落实课标要求和培养能力服务。通过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了提高,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

 

2、以合作学习为主,使教学过程模块化。 

为了使以上思想得到具体的实施就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过程模块。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情操的过程。因此,如果教师把这一过程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就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以上面的例子为主,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过程,学生也不会提出那么深刻的问题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是一个合理的过程呢?我认为一个科学的教学过程必须是这样的:1、充满着民主与自由的学习风气。2、有着良好有序的教学组织形式。3、有着融洽的师生关系。采取合作学习教学就能充分体现以上的三个优点,因此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有效实施方式之一。人只有在合作中体现力量,在合作中体现友谊,在合作中体现进步。每节课的任务不同,内容不同,合作学习的方式、内容、侧重点当然也不同。那么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力,使合作学习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学过程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合作学习在课堂内的主要形式就是分组教学。分组是指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缩短个人摸索时间而根据教学任务、人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征把班上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当然,分组不能理解就是把教学任务平均分配,把教学内容分裂。它的前提是使每小组在对整篇课文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对老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和创新思维。在接受任务之前,小组可以选出一个组织能力比较强的组长和一个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副组长,组长的任务是负责把任务具体分配到个人,检查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及时向老师反馈信息。副组长的任务是如实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个思维敏捷的小组辩论代表等。总之,在分组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各小组都必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分组协作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的任务。二是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所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处理,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共同参与学习的关系。小组把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小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老师再进一步指导。那么如何考察小组及其成员的成绩呢?我认为为每一课写好详细的“教学笔记”和为学生做好详细的“成长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讲太平天国夺取武昌后,在进军方向上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要求北上直逼北京,推翻清朝统治。另一部份人要求东下定都天京,发展势力。在讲这个内容时,我提前把任务进行了分配,全班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代表正方,一组代表反方。两组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了积极搜索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提出观点,由组长组织小组论证,副组长进行论证记录,最终小组论证的观点交辩论代表在上课中陈述出来由全班讨论。对于这两个观点要求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一种观点正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有两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一个说北上可以扩大影响,从而壮大力量,在全国形成更大的号召力,乘胜占领北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个说南方经济发达,有利于巩固根据地,壮大力量,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有着非常重大的军事意义。那么他们谁说的正确呢?还是两者都正确呢?小组成员对这个有争议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获得正确的答案,他们又查阅了有关资料,有的从两方的军事力量分析,有的从当时南北的人口方面去分析,有的从当时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地形特点去分析,最后形成论据来论证他们的观点。这样,这个有争议的题目的答案已经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这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并且在这个活动中,他们掌握了一些查阅史料,整理史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的一系列方法。这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目的也就达到了。最后,我对这一次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分析、整理、开发出一个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过程,以便下次研究课程教学时调用。这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的转变,因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并不取决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掌握知识的内部结构,在于领会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即掌握知识的方法”。 

3、以讨论为主,整合信息,使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上面学生对分配的教学任务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学习,但这个合作学习还在于小组间进行,教学内容也还没有得到整合,并且在上面合作学习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不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这都需要一个合理的选择。因此对这节课内容的开发、设计就形成了一个教学内容模块化的过程,即教学内容规范化、科学化,以此达到更好培养学生智慧思维和情感的目的。这个时候,教师除了落实课前设计的基本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根据上课过程中学生反馈出来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全班进行讨论,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它能再一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落实好基础知识,帮助教师发现新问题。因为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以教师个人对课文内容挖掘,从深度和广度上是有限,对能否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也难以确定,如果规范好,对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学生的累赘。但,如果把探究问题的任务交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大家进行积极的讨论,发挥集体优势,那么在这种思维碰撞的学习环境中,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面都会得到扩大,老师在同学生的交流中能准确把握学生迫切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而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准确地定位。如:上面讲的那个太平天国运动问答题,经过检验后,我觉得它符合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因此我就能把它作为一个有效内容写入模块,这种写入并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对教材资源的有效开发。

另外,在学习中,学生虽然对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但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知识体系,分组讨论会存在片面性,还没有在全班达成共识,理论性,规律性的东西也不明确,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应该发挥作用,把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整理陈列出来,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有效掌握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从而完成这节课基本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体系整体感知,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因为这些观点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他们往往记忆深刻,理解透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讨论活动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后模块设计

 

以活动任务为主,使教学方式模块化。 

教学方式的模块化是指在一节课中,可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手段的选择上和配合上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这节课的教学深度。新世纪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指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单一地讲解是枯燥无味的,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是不科学的。那么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方式才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方式呢?用乔丹的话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少种教学手段,哪个更好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教学特点去钻研和比较,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模块。按照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历史学习的体验性、批判性、反思性;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感,就不可能对知识产生热情;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批判,就不可能产生对世界的看法;一个人如果没有反思,他就不会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作出思考,从而丧失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感情道德资源库。卧薪尝胆、霸王别姬、精忠报国这一幕幕悲喜美丑的历史素材,一直以来给了人们多少启发和思考,培养了多少个陈天华、雷锋式的人物。但是加强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局限于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课堂教学也是不够的。以活动任务为主开展活动课教学是我们构建教学方式模块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活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品德,它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动手,动嘴,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形式。那么如何开展历史活动课呢?它的设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1、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结合地方民风习俗,开展专题调查,写出报告,编辑成册,这种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调查能力。2、开展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历史教具,仿制历史模型。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组织历史剧表演,配合教材中的历史情节,搜集有关资料,自导自演自编,通过这样的活动再现一段历史,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感受历史和体验历史。4、出刊历史小报和历史论文集,选出优秀的历史论文和散文定期刊出,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5、组织个人收藏历史图片展,这里图片当然不是指文物,而是指学生通过报刊、杂志自己收集、拍摄,制作装订的有关历史人物图片,组织它们在校园展出,培养学生关心历史和搜集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6、编写家史,通过对自己家史的了解来认识历史。学会编写历史传记的方法。7、通过信息技术的途径,师生共同开发CAI多媒体教学。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以向更加专业化发展,比如一个历史教师单独或者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合作来开发一个历史备课系统,方便自己备课;设计一个历史试卷编排系统,用它自动根据难度系数来编排试卷,分析考试成绩;做一个包容各种课件套装的课件集成系统,方便修改和调用课件。这里涉及到许多现代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在教师合作和自我学习下,这一些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8、通过时事热点专题报告会,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关注世界的时代意识,如“9·11”事件,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恐怖事件的根本原因、危害。 

在多种方式的利用下,这样的课往往充满了思想和活力,学生在课中有着高度的热情,他们的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创造力也走上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在活动课上学生的实践性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必须要认真的研究和探索,每选择一个方式就是选择建立一个教学方式模块,这个模块的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就需要师生共同构建。例如要处理的一些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处理学生安全问题,人文环境问题,地理交通问题等。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组合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创造的,在这里我认为通过前面的“学生成长记录”和教师的“教学笔记”进行跟踪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探索。 

三、图表比较,使教学评价模块化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模型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但它们根本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所以教学评价的模块化是指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检查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使之规律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过程。图表比较在构建教学评价模块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为它能使评价目标明确,把抽象的要求进行量化,从而使评价客观和公正。 

我在构建历史教学模块一、二(也可以增加更多的模块进行比较)的时候,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作出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所以对他们可以列出两张表格进行量化比较,例如在教学任务、内容、方式的评价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性、准确性、典型性、艺术性、时事性;对于教学过程可以从学习时间、任务完成量、创新性、合作效果、准确性方面评价。然后通过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就是教学行为的评价,这里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专家评价。这里就不讨论了,通过评价标准的选择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最终形成自己的评价教学模块。

 

华东师大的教育测评专家聂幼犁教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9-2004.10)上发表了名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文章,提出了“创造教评一体,共同推进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评价”,主张通过人际关系的协调、交流来谋求共同发展的课程开发活动,通过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基准型、诊断型、研讨型和总结型评价,就特定的教学行为与效果作出比较、磋商,并科学地制定了各种教学评价表格,这种理论与实践对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参考和学习,希望各位同仁从中能得到启发。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模块化设计时候,是一个探索、完善和更新的过程,是一个形成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过程。在实施前需要充分的准备,比如表格,记录,硬件,软件等等。模块的形成能够高效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它是科学合理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的实例教材。分散的结构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往往能产生大于它本身的力量。通过模块化教学,老师将会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型的新时代教师,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模块教学中都会培养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作者邮箱:luo.wei@yahoo.com.cn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