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张波:换一种角度把握中
程晓波:如何唤醒学生大
朱波: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程晓波:香港教科书的问
刘波:历史教材表述应明
程洁波:请为“方国”作
刘波:是输入,还是输出
刘波:“辛亥革命”的疑
最新热门    
 
唐云波:回忆吾师曾繁鑫

时间:2009-10-18 17:17:36  来源:唐云波
 

唐云波:回忆吾师曾繁鑫  


  


曾老师教我,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是他的科代表,对他自然有种很特殊的情感,记得当时语文课有篇命题作文《我的老师》,我选择的写作对象就是曾老师,在那个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年代,这篇文章却因罕有的真情流露,获得了语文老师的青睐,在全班当作范文朗诵,现在想来,心情还有些澎湃。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拾起这个话题,惊奇地发现,岁月的细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它本应有的色彩,相反,记忆的珍珠在头脑中依然散发着那样眩目的光彩,当我用沿着光阴的线索将这颗颗珍珠串连起来的时候,其人其事仍然那样鲜活,犹如艺术珍品。

三大巨头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武汉中学历史教育学界有号称“三大巨头”的三个人物,汉口的曾繁鑫老师,汉阳的汪学义老师与武昌的李崇义老师。据说当时武汉中学历史的任何会议,这三人中必有一人做主题发言,属于那种绝对权威、绝对重量级的前辈型人物。而我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两人的学生(李老师是我大学时期民国史的老师),最终又成为他们的忠实的追随者,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点宿命的成分。

“三大巨头”的时代在今天也身为人师的我回忆起来,总会带有一种梦幻的色彩,就好象今天的文化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岁月时,总有种唏嘘的感怀,这是一种对“the old good days”的情感依恋与崇尚。只是,当人身处在那个时期时,并不知道这将是一段多么值得人留恋的岁月,不懂得将岁月的点点滴滴都珍藏起来,留待日后再慢慢品吸芬芳。当时仍似顽童一般的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一些无关琐碎的片段。

 

 

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的含义是工作严格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这句成语来形容曾老师的工作态度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我当年的那篇作文中,却用之来比喻曾老师的发型,并赢得满堂喝彩(或说是心领神会的哄笑)。其实只到今天,我心目中经典的知识男性发型依旧是曾老师的那种类型,三七分,丝丝服帖,油光可鉴,还有额头前的那一小撮微微飞翘的头发彰显个性又不失稳成。在我的记忆中,曾老师这样的发型似乎从未因为什么偶发的因素而混乱过,哪怕是冬天极冷的情况下,当他脱下蔽寒的帽子,依然是毫发无损,让人惊奇艳羡不已。大家都说他是个“玩味的爹爹”(玩味:武汉土话,意即前卫、时尚。)心目中简直拿他当偶像一般崇拜。十年后的今天,身为人师的我,蓦然回首,发现一丝不苟的曾老师,其实是以一种独行特立的方式实践着“为人师表”的信念,以其个性十足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的学生。

汉味十足


那个年代的课堂教学保留着及其严重的方言色彩。现在想来,武汉话教学其实是一件非常逗乐的事情,例如数学老师会将抛物线的顶点说成是抛物线的“兜子”,语文老师则将第6课说成是第“肉”课。一度学校要求所有老师上课说普通话,结果自然是笑料百出,印象极深的是有个英语老师为了将“土豆”说标准,气都快憋没了,从“头肚”到“土肚”最后到“头肚”,排列组合了无数遍,还是没说对。在那个学习气氛异常紧张的时代,这样的笑话是我们最最需要用来调节神经的,因此有些使坏的学生会在老师没讲普通话的时候,故意要求听普通话教学,当然,这样的要求绝对不会落在曾老师身上的,因为,我们以为,正是曾老师那口原汁原味的武汉话,才使历史变得更有生机与魅力。

外地人经常将武汉话与四川话弄混,这种事情在武汉人看来,总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武汉话本身就分很多种,带黄陂味的武汉话,带蔡甸味的武汉话,堤外的武汉话,堤内的武汉话,怎么还会将其与其它方言弄混呢?在诸多不同种类的武汉话中,最最正宗,最最的好听的就是堤内的武汉话了,又被称为六渡桥的武汉话。六渡桥一带在旧时代是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因此这里的武汉话听起来是最有修养,最有韵味的。曾老师说的恰是这种类型的武汉话,聆听由这种语言娓娓道来的历史,实在是一种享受,其语调的抑扬顿挫是极具感染力的,很多词汇又是相当活泼、市民化的,这样的语言,再配上曾老师略带沙哑磁性的嗓音,使每一句话就好似一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既有王者风范,又有师道尊严,亦庄亦谐,另人着迷。直到今天,每当想起曾老师那汉味十足的课堂,总还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千古风流


曾老师教我们的那一年,已经几近六十了。他说我们是他的关门弟子,要将我们雕琢成他教学身涯的完美句号,这是信念,也是誓言。可是,就在高考前半个学期,曾老师决定退休。这是一个令我们无法接受的事实,记得在那个曾老师即将离去的前夕,我在家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蛮不好意思地红肿着眼走到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全是这样的眼睛,大家伤心的程度不言而喻。在最后一课上,大家简直是哭作了一团,课是没法上了,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英雄千古,风流依然,任后人评说”,仍旧是洒脱的字,洒脱的个性,让人无言以对。

曾老师走后,历史班中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身影,在最后的高考志愿中,好多同学的第一志愿都是“历史”,甚至在进入大学后,当年与我同班的一个中文系的同学还找到我,想与我换系,原因呢?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能够成为像曾老师那样的师者!过了若干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得知曾老师当年执意提前退休的原因,多年的心结虽然打开,但又因真相的无奈,当年的误解而遗憾,直到现在,我才真正能够体会曾老师那句最后题词的涵义:一个已经将史学融化为生命的师者,其心境已经不会为任何因素所左右,世间万象,只要问心无愧,其余就任由他人评说吧。其实这才是曾老师在最后一课真正想要教会我们的历史啊。

 

 

吾爱吾师


在曾老师即将离去的日子里,班上同学为他制作了一张祝福的卡片,几多泪水,几多不舍,几多感激都融在这张卡片中,最后,卡片的题头应该写什么让同学们犹豫了,这必须是一句能够浓缩我们所有情感的话语啊。最后还是班长大笔一挥“吾爱吾”,四个大字就这样印在了卡片上,也深深印在了所有人的心坎上,直到今天,在这篇回忆文章的末尾,我还是忍不住以这句话作为主题结束语——吾爱吾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