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新编:历史对联谜语类习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马善昀:历史点拨教学“
岷江:历史课堂教学的色
束鹏芳:历史教学的课堂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田振国:历史教学要寻找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最新热门    
 
徐霞:历史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索

时间:2009-10-18 17:17:41  来源:徐霞
 

徐霞:历史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索

张家港市二中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在研究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供有益于个人成长的环境和自我发展的舞台,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位一体的功能,使理性和非理性、认知和情感、价值规范和内在本能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多元智能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历史与社会》以全新的面容出现在我们眼前近两年了,新教材重新整合了社会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繁、杂的知识,似乎变得更加简单。一课时内容,教材上往往只有一两百字,很多老师受旧知识结构影响,觉得没法上了,有的索性拿旧教材的内容补进去,填鸭式塞给学生。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新课程这种教材编写形式,目的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希望老师和同学尊重自己,希望获得荣誉和鼓励,同时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充满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并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更多地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发展水平,启迪学生自己提出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利用各种信息材料、实践技能去探索历史问题,从而使学生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并引导学生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过程。从而使历史新课程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理解而不是知识量,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选择好课题


任何教育行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有自身的教育目标并围绕目标来展开活动。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的研究性课题不仅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有研究价值,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以“长征”为例,今年是长征70周年,对于那个年代的事情,如今的学生了解不多,也根本无法体会长征的艰巨性,更无法体会长征精神以及长征对后世的影响。而新教材对于长征的介绍比较简单,仅一百多字。学生学习了以后,只是对长征开始的原因、经过、结果及长征的简单路线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长征的总体印象还是比较抽象的,很难具体,也很难有更深层面的理解。为了让现在这一代独生子女比较全面地了解长征,真正理解长征的含义,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选择了“长征”这一框作为我们的研究性课题。

 

 


   三、设计好课题内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设计好课题内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最终效果。


   1、首先由学生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他们感兴趣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所发现的,因此,无论问题难易,大小,老师都应当给予赞扬,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老师为学生提供材料。老师引进的材料要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注意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尽量选择短小精悍的文章,便于学生阅读,选取有效信息。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翻阅老师提供的相关书籍,网上下载可选用的各种史实材料,并注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


  3、师生共同分析,确定活动中心。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一起把“问题”与所获取的材料一一对应,进行分类,并设计出“中心问题”


  4、依据“中心问题”,组织分组研讨。每一组内,由组长负责把中心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分别学生研讨,题目由各组学生自拟,利用已获取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撰写成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能自圆其说。研讨成果提纲大致如下:
主课题    再说长征
                     长征背景
                     重返长征路
                     对手的较量
历史概况            共和国的脊梁
                    长征意义
                    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诗词欣赏
冲浪乐园                长征组歌欣赏
                        长征大家谈
 
   四、对活动成果的要求及评价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对活动成果的要求及评价。对学生活动后应提交的成果,我是这样要求的: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在知识领域掌握了哪些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我要求学生做一份小报(4开大小),并且强调在小报中至少要有一篇文章是学生自己写的。


   2、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注明出处。在小报上,凡是摘引的文章,也被要求注明出处。


   3、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角度考虑,我要求学生将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内容,用一种独具特色的展示手段介绍给大家,鼓励创新。


   4、活动的反思,我要求每一组学生活动后都要交一份活动小结,  小结中至少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小报有哪些特色?”“如果重新做,我们在做法上会有什么不同?”“活动前后,我们在哪些地方比过去有了进步?”。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毫无疑问是由教师来完成。受《历史与社会》自备档案的启发,采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式,先组内自评,再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发表本组见解,全班给与评分。不管自评还是互评,都要陈述打分的理由。偶遇有自评过高的,只要他们讲得有道理就不再更改他们的自评分。绝大多数学生在这种极大信任下,都做到了公正的自评和互评,工工整整地把分数记在自己的档案袋中,留做期末总评。而个别学生曾有过互评时恶意给他人低分的行为,在同学们自发的批评和帮助下基本消除。


   五、分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并持续改进。


   1、由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密切结合学生兴趣和爱好,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发自内心去做,改变了过去课堂上被动学习的现象,诱发学生的探求心理,他们乐于求新、求异、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


  2、学生在深入研究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综合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拓展了视野,加强了学科知识渗透。在研究长征的过程中,多方面获取材料,有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了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真正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3.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很可贵,但发现问题价更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学生能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的独特能力,他们愿意求新求异,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提出问题后,在教师指导下,去搜集资料,查阅史料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做研究工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分组研讨的方式,要求同学们必须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就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互助精神。而组与组之间展示成果的时候,又争相表现,想出奇自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演讲、有小品、有时装秀(再现当时的衣帽)、有连环画(把长征中的几个大型战役直观的展示出来),有长征纪录片剪接等等。小报上更是图文并茂,同学们参考了很多报刊,再融入本组的思想,刊名也各不相同,有《猛回头》、有《马背上的共和国》等。大家铆足了劲,希望自己组是最好的,最完美的,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愉快合作与正当竞争是当今人才发展必不可少的两种精神。学生在整理论文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表达形式来组织语言,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成果展示的时候,小主持人语言表达言简意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老师对传统教法进行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使老师的知识得到更新和开阔视野。

 

 


    当然,历史研究性学习还处于教学探索阶段,在实际开展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历史课程只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像这样占课外时间较多的研究性学习不可能搞得很多,也不在于搞得多,提出研究性学习是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体验、感悟研究过程之宗旨,而不是为了使学生知道更多前人确认的史实、解释和结论。如果是为了后者;接受性学习、模仿性学习的效率要高得多,死记硬背的效率可能还要高。因此,一场热热闹闹或不深不透的研究性学习,不如一次搞实、搞透的研究性学习,它能够更好、更多地实现思想方法的形成与迁移,与其他学科一起产生综合效应,并有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其次,如今的学生接触面广,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研究性学习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激发他们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同时,一些奇特的想法也会显现出来,问题和不足也更容易暴露。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责任也更重大。因此,研究性学习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教育、教学机遇。或及时深入教学,或留待以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展。


   最后,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因人施教,正确评价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做到区别对待,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历史新课程培育启迪学生多元智能的育人功能,让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