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张波:换一种角度把握中
程晓波:如何唤醒学生大
朱波: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程晓波:香港教科书的问
刘波:历史教材表述应明
程洁波:请为“方国”作
刘波:是输入,还是输出
刘波:“辛亥革命”的疑
最新热门    
 
周刘波:在历史中感悟英雄的灵光

时间:2009-10-18 17:17:48  来源:周刘波
 

在历史中感悟英雄的灵光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人物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

 

周刘波(巴蜀中学历史教研室  400013

 

  要: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充分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历史人物编写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充分强化“人”的教育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基本实现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变;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更加突出他们的丰满人生和智慧谋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历史人物政治色彩太浓的倾向,突出其时代性和社会性。本文还就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使用川教版历史新教材进行历史人物教学的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人物   编写特点   教学使命   教学建议

 

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学历史课程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正确讲授和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及他们从事的活动,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等目标。思考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的历史人物编写特点和教学策略,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的人物编写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以下称“川教版历史新教材”)是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它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在历史人物编写方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强化“人”的教育功能

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时代潮流,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各民族的人文理想、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积淀和历史良知。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鲜活的历史人物最具情趣、也最具吸引力——尤其在初中阶段最为明显,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认知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他们最容易被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所感动。而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在历史人物编写上非常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改变了过去教材中重历史事件、淡化历史人物的不良倾向,充分强化了“人”的教育功能。

这体现在教材的一些章节在设置上突出了历史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以人物为中心阐述历史事件。例如,七年级上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张骞通西域”、七年级下册“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等等,从课文标题就可以看出是“以人带事”而不是过去的“以事带人”。子目的设置上,也常用人物来串联历史事件。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没有像过去一样直接讲甲午中日战争,而是以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为切入点,讲“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此外,课文导言的配图,也常选取这课反映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图片。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配了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的照片,“国共合作抗日”一课配有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题图等等。

(二)以学生为主体,基本实现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变

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核心资源,它不仅要便于教师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的编写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变,着眼于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及感性、情意方面出发,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我建构历史知识。这也是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现。

1、教科书的结构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的编写着眼于学生,首先体现在教科书结构的设置上。主栏,辅栏以及“学习与探究”的板块设计,凸显学生主体意识,便于学生学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例如,辅栏中有关“读读”、“想想”、“看看”、“写写”、“记记”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设置的,如讲到鉴真东渡时,“读读”辅栏中李白“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诗句就有利于学生了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艰险。

2、注重初中课程特点,增多了人物故事情节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关于历史人物的编写,在内容上,降低了难度,增加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尤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例如“辛亥革命”一课讲到孙中山时,就讲到了他早年上书李鸿章却遭冷遇的故事,讲商鞅变法时在“史海拾贝”栏目补充了“徙木赏金”的历史故事,再如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杨令公英勇杀敌的“杨家将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配置了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

新教材在历史人物的学习上,还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课文辅栏“读读”、“想想”、“看看”、“写写”、“记记”等小型活动,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议议”“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来“写写”“孔子的姓名和字”。“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编演历史短剧(建议以孔子等战国思想家为主角)”、“欣赏文学影视戏剧作品中的三国人物”等“学习与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新教材中的“新”,就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启迪学生的心智。

 

 

 

(三)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更加突出他们的丰满人生和智慧谋略

旧教材在历史人物的编写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死、瘪、散”和专业化、格式化、成人化太强的弊病;血肉俱丰的历史人物常变得冰冷不可接近,并依附于社会政治。其实,正如人教社王宏志所说:“我以为未来的历史教科书里应当写入更多的历史人物,而且,要写得更加求实、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历史人物并非千人一面,教科书也要体现这点。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彰显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发掘了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更加突出他们的丰满人生和智慧谋略。例如讲到汉武帝时,就从性格角度讲了他小时侯“读书使他带有文人的气质,狩猎有助于他刚强勇武性格的形成”经历,避免了冷冰冰的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还如材料“博学多能的祖冲之”,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他,更易接受其科学精神上的启迪。再如课文中关于司马迁“10岁开始诵读经文”,“一生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人生经历、班超在西域的艰难险阻、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等等的叙述,都旨在褒扬杰出历史人物的优秀品德、人生态度、价值情感,突出做人的道理,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

(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历史人物政治色彩太浓的倾向,突出其时代性和社会性

《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和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比,更加全面、科学。后者涵盖不了历史教育的功能,而且政治色彩过强,有政治泛化之嫌。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关于历史人物的编写,体现了课标精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政治色彩太浓、以政治事件附带讲人的倾向,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例如讲中国近现代史,“史海拾贝”栏目中的“关天培壮烈殉国”、“李大钊从容就义”、“何香凝女裙写诗痛斥蒋介石”等等,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以及仁人志士缔造新中国的艰苦历程。大变革时代的商鞅、秦始皇,他们叱咤风云的一生就是大变革时代的一个缩影,透过历史人物的命运,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一课,“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动人事迹,体现了“他们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的时代精神。

二、使用川教版历史新教材进行历史人物教学的策略

如何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是一个老课题,笔者试从新课标理念的角度来谈谈使用川教版历史新教材进行历史人物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标下历史人物教学的教育使命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历史课程目标不应只局限于历史的学科要求,从根本上概括,应是为了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具有全球意识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这也是新课标下历史人物教学的教育使命。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三维一体的整合教育观

这要求历史人物教学中要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统一。“知识与能力”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分得清历史人物的忠奸美丑及他们对历史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要求我们注重用探究方法、合作方式认识历史人物,从感知历史人物到最终理解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我们以历史人物为鉴,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三观统一的目标价值观

这要求历史人物教学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通过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作用的学习、评价,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明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学习历史名人和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知道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通过对具体的人的分析,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乐与苦、和是与非的取向和选择。

3、三能并进的核心能力观

从技能角度,历史人物教学还要培养三种核心能力,即合作——竞争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依赖于历史人物学习过程中材料的分析、活动的开展等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历史人物教学的建议

历史人物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前人已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说明,这里就不赘述。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新课标理念下历史人物教学的建议:

1、人文熏陶:发掘人物的精神和性格

历史人物教学一定要避免概念化,要在生动逼真、淋漓尽致的历史形象中发掘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给学生以浓厚兴趣,进而达到历史学科人文熏陶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呢?

(1)描述刻画,生动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画、视频等媒介,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进行描述,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如讲谭嗣同英勇就义时,可以放映电影片段,展示了谭嗣同的精神和品格。教师还要有感染性的语言,在讲谭嗣同时如果饱含激情地将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狱中题词大声朗诵出来,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谭嗣同为变法而就义的牺牲精神。

(2)赏析引文,活化人物品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引文,在教学中结合人物的活动,对这些引文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诵和赏析,这对于展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精神,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讲到爱国将领佟麟阁为国捐躯时,可以通过辅栏“读读”中“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的引言,展现他的英雄气概,使学生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

(3)迁移概括,强化人物活动

历史人物的活动往往散发着人类的智慧,包涵了人文精神。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本内容,了解人物活动,可以围绕人物图像叙述人物活动,在叙述人物活动中再现人物图像,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人文精神的内化。

2、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奋点切入

好奇是人们对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往往会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心态,从学生的兴奋点切入,提高历史人物教学的效果。

(1)留下悬念

历史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晴。例如从武则天无字碑之谜、成吉思汗之墓等未定结论的历史悬念导入,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好奇,进而探究、了解他们。

(2)引入争鸣

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引入争鸣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例如“李鸿章是19世纪中国近代化舞台上的代表人物,可同时又是多项卖国条约的谈判者与签字者,你该如何评价他呢?”这类问题很容易让学生“你争我抢”地动起来,这样,学生的思维也打开了。

(3)联系热点

运用热点造成兴奋点,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如利用台海局势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的史实。

3、启迪智慧:创设富有磁力的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求知愿望转移到学习中去。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争论,只要提出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富有磁力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并通过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历史课生动起来。这样,历史的智慧就一定能够纳入教学之中。

教师设计教学情景,尤其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讲七年级上册“活跃的学术思想”一课时,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孔子、孟子、庄周等人,精心设计他们的对话和情节,把学生融入到二千多年前的情景中去。再如讲战国的“合纵与连横”,可以找人扮演张仪和苏秦,一幕“张仪说楚”的历史短剧,一定能让古人处理“国与国”矛盾的智慧尽收眼底。

总之,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创设富有磁力的教学情景。在这种情景里,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设计,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对人物的研读探索中去,这样他们的心灵就会和历史碰撞,启迪他们的智慧。

 

 

 

4、平中见奇:小处见春秋

教师要善于在看似平铺的历史人物叙述中,给学生一点的刺激,从而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1)细节刻画

有些人物教材讲得很简单,为了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教师可进行细节刻划。例如,讲刘胡兰英勇就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塑像,领会她面对敌人铡刀毫无惧色的形象,以及“怕死不是共产党员”的留言和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使大家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2)合理的补充

中学历史教材囿于篇幅,历史人物的出现往往是“闪现式”的,这使历史人物形象干瘪。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作合理的补充,不仅能使人物形象丰满,而且也能增添历史教学的生动性。讲到商鞅时,教师可以补充“奇才商鞅”、“徙木赏金”、“执法从严”的故事,使这位改革家的豪情跃然纸上,补充“车裂悲剧”,可以让学生理解商鞅为改革而付出巨大代价的悲壮凄美。

(3)抓住历史人物的服装、发式等特点。

这对把历史人物讲“活”,发展学生们的想象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例如,讲到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进北京时,可以描述“李闯王头戴毡笠,身穿蓝布箭衣”。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位很威武,又艰苦朴素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5、活动生成: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十分注重学习活动的设置,教师进行人物教学要充分利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探究和实践能力。教材关于历史人物教学的活动安排在辅栏和“学习与探究”、“主题活动”之中,按规模可分为以下三类:

小型活动:如读、写、说、议、练(测评)等。例如,一些历史人物人物的言论、著述,或经典作家对该人物的褒贬之词被设置在辅栏“读读”中。

中型活动:如讨论、辩论、制作等。例如,“商鞅变法”一课后就有:“讨论会: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的学习活动。

大型活动:各主题活动属此类,其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涉及人多(全班乃至年级),准备时间和活动时间较长(不仅课内,还要占有课外时间)。例如七年级上册就有“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主题活动。

对于教材安排的活动,教师都应发动、组织和安排学生去进行。同时,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例如举办历史人物图片展览、撰写重要人物小传、召开历史人物主题班会等等,教师都要加强引导,使历史人物的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活动课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历史课程的内容。

综上所述,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在历史人物编写方面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发挥历史人物及历史学科对人心灵的恒久呵护作用。根据教学实践和对课改的体会,文章还对历史人物教学策略有所思考,抛砖引玉,诚请专家、同行批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

[3]王宏志.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及其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1993,10

[4]张文玲.论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7

[5]龚奇柱. 融会新的课程理念·反映历史学科特点. 见四川教育出版社网站

[6]项军. 川教版课标历史教材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见四川教育出版社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