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孙显林:如何做好初高中
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与
陈丛林:激活历史课堂教
张汉林:再论“过程与方
与汉林继军李惠军聂幼犁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
董丛林:对“从鸦片战争
张汉林:高一历史新教材
张炎林:《民族国家》教
张炎林:《三权分立》教
最新热门    
 
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和中学历史教学

时间:2009-10-18 17:17:50  来源:张汉林
 

 

题目:多元智能理论和中学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关智能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并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发展潜力。这种理论对教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更新启发良深。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理念。

主题词:智能  多元智能  中学历史教学

作者姓名:张汉林

作者单位: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多元智能理论和中学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关智能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并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发展潜力。这种理论对教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教育工作者人才观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的更新启发良深。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正在完善之中。多元智能理论诞生之后,在全球各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台湾、香港等地反响很大。近几年,多元智能理论亦开始登陆中国,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中并为之珍视的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

 

在多元智能理论问世之前,长期主宰心理学界的智能理论的是IQ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只有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并以其可以量化的比奈智力测量表而风行于世。作为一种全新的、富于生命力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IQ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传统智能理论认为人生而具有一定数量的智能。按照传统智能理论,再多的人也只是被划分为六种:低能儿、智力中等儿、智力中上儿、优秀儿、非常优秀儿和智力超常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传统智能理论明显有悖于事实。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但其组合不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更符合客观实际。

 

其次,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由逻辑和语言能力组成;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智能有多种类型,霍华德·加德纳最初提出人有七种智能,后来又提出有八种和九种。而且,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能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智能可能会越来越多。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对人类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

 

再次,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水平终生不变。比如说一个人的智商是120,那么他的智商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在这种智能观下,聪明人永远是聪明人,笨人永远是笨人。虽然人们相信“勤能补拙”,但是勤能“补”拙却不能“去”拙,说到底还是一个笨人,只不过如果笨鸟先飞,也能觅得饭食。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由于每个人智能的组合形式均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智能水平。如果要对人的智能作评估的话,我们只能说他的优势智能是什么,弱势智能是什么,他(她)的智能组合形式是什么,而不能作“他很聪明”或“她很笨”之类的评价。而且,每个不同的智能组合,是解决特定的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要他(她)能找到适合干的工作。

 

由此,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并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类潜力的智能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学的启示

 

现代教育学的支柱之一就是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启示。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有人有语言天赋,有人擅长音乐,有人如甘地(人际关系智能),有人如乔丹(运动智能)。总而言之,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用霍华德·加德纳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的教育就是发展儿童的优势,增强儿童的薄弱环节”。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陈景润之类的专家、爱因斯坦之类的奇才或达·芬奇之类的的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看法。因为人类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而人类的欲望则是无限的,人人一条康庄大道只可能是乌托邦的想法。但是,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制定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资鉴

 

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它带来的是观念的变化。比如人才观。毋庸讳言,在中学里,历史是一门坐冷板凳的学科。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对历史学科的冷淡时常让我们当教师的感到烦恼。但是,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互不相同,人各有才,亦各有志,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甚至愿意投身于历史科学建设事业的学生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学生将来还是要走向与历史联系很少甚至与历史毫无瓜葛的工作岗位。因此,我们不必为此耿耿于怀,更不必为此倍感失落。我们应该为历史学科作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的目标不在于为历史培养奇才、专家或工作者,而是通过历史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摆正了历史与学生之间孰为目的孰为工具的关系,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处理。

 

再如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教育观,它从根本上排斥学科教学。如果完全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去做,应该是活动课程的教学。常见的做法是建立八九个活动中心,每个活动中心专门培养学生的某一种智能,学生轮流进入这些中心参加活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中方能付诸实践。对于中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教学而言,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借鉴其某些理念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其内容。

 

 

 

具体到可以操作的层面,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资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学历史教学来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学内容);二是利用学生的智能多元化的特点创设多元通道来改善历史学科教学(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同其他学科一道,共同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做贡献。由于学科内容和学科逻辑体系等方面的制约,历史学科不可能开发学生所有的智能,但是能在学生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的提升和改善上有所作为。

 

所谓语言智能,并非简单的能言善辩,长于表达。语言包括外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在语言(即逻辑思维)等。因此,口不能言者可能也具有高超的语言智能,比如韩非子,他说话有些结巴,但是文章写得漂亮至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韩非子语言智能就很高。在历史教学中,发展和改善学生语言智能的手段主要有讨论、辩论、演讲、写论文、演历史剧等等。这些活动历史教师都在做,但是以前是自发的,以后要转为自觉。比如说,目前我们很重视探究性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些学生发起言来长篇大论,不得要领,听众一头雾水。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明确培养语言智能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可事先与学生约法三章,制定发言不得超多XX分钟的规则,以开发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空间智能方面也有用武之地。历史是由历史活动主体(人、团体、阶级等)、时间和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其中良好的空间感是学好历史学科教学的前提,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着意培育的能力之一。历史地图的教学便是一个绝佳的载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图示法来阐释历史。北京市特级教师李秉国先生在这方面成绩卓著,值得学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合作式学习,比如分组讨论、演历史剧、研究性学习等等,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前几年我执教的班级有位学生,他以三大爱好闻名:历史,影视,军事。快学到拿破仑战争这个学习单元时,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组织全班同学排演关于拿破仑的历史剧。这位同学平时在班里没有任何职务,不算太活跃,没有显露出什么组织才能。他接到这个任务后,非常兴奋。为将这出历史剧排演好,他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也充分挖掘了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潜能,再加他过人的天赋,最后他自编自导自演(他主演,全班同学绝大多数参演)的历史剧大获成功。这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生。因为他杰出的文艺才能和组织才能,同学们选他入班委会当文艺委员。此后,这位同学变得非常自信,工作和学习双丰收,最后考入北京大学艺术系,在影视编导专业深造。

 

自我认识智能包括认识自己的价值、情绪、情感、思维、信仰等等,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处理个人的问题。人的思想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历史也是一种客观存在。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可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多名人都曾经以历史人物为偶像,在模仿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而闻名于世。孙中山先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很崇拜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后来又以美国开国元老华盛顿为楷模,可以说是洪秀全和华盛顿的革命精神让孙中山找准了自己人生的位置。我是谁,我能干什么,这是青少年学生时常反省的一个问题。作为人文学科一员的历史学科,能够也应该为此做出贡献。

 

多元智能既可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沟通的手段和媒体。如果能视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珍宝,巧妙地借助学生多元智能筑建通道,将可以很好地改善历史学科教学。

 

历史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都与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或事件有关。有句话说得好,一切终将成为历史,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广陵散与嵇康、十面埋伏和垓下之战、黄河大合唱与抗日战争、南泥湾与大生产运动等,都是音乐与历史亲密接触的最佳例子。学生能歌善舞的多的是,我们可以举办一个历史歌曲演唱会,让有音乐智能优势的学生展示其特长,让所有学生在音乐中触摸历史、感悟历史。

 

 

 

数理逻辑好像与历史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西方有一学派名计量史学,他们采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比如说,一般认为,美国南方在内战之前只有白人种植园主和黑人奴隶两个阶层。但是,美国的计量史学家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还有一个为数众多的白人平民阶层。这就是说,美国内战的背景该重写了。由此一斑可见计量史学的意义。当然,目前中国尚无严格意义上的计量史学,但也有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数理逻辑(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和对策论等方法),比如《炎黄春秋》的吴思先生(代表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清华大学历史教授秦晖先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学生(通常是有数学特长的学生)运用数学函数来分析历史现象,比如有的学生用数学函数来表示巴以冲突的过程,并据此推测巴以冲突的走向。这种方法能在哪些历史问题上使用、如何使用,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但是,我们不能够简单的排斥这种方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将更多同学的更多兴趣尤其是有数理特长而无历史兴趣的学生争取过来。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研究过去发生的事物才会对今天有借鉴意义。反过来,学生也可以借助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来理解过去发生的事物。在历史学界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著名历史学家很少有在青年时期便成名的。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因为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他就越能对过去发生事情进行“同情的理解”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语)。《圣经》里说过:“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所以,一个人如果能正确的认识现在和自己,实际上也就能够推己及人,理解历史上他人发生的事情。比如有同学对中日甲午海战时屡出贪生怕死的将领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她认为慈禧太后实行的是家天下,在大敌当前,只顾个人享乐,将海军军费挪用,大修颐和园。既然慈禧不把天下当回事,其他人更是如此,因为他们不过是给慈禧太后打工的:老板不珍惜自己的东西,怎能指望打工者怎么为了老板的东西而卖命呢?

 

 

现在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任何一个系统都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并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经常的良性交流,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相信多元智能理论一定能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缕缕清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