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
广东历史状元谈复习备考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最新热门    
 
广东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9-10-18 17:19:11  来源:佚名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5年8月3

地点:东莞西湖酒店会议室

负责人: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魏恤民老师

记录员:东莞高级中学曹军辉

 

老师发言:

各位老师上午好!对各位的辛苦表示敬意!新课程在广东实施一年了,首先做一个历史背景介绍!对于当前的情况有多种,有积极投入的,有观望的,各种情况都有,一些思考提出,希望可以对以后的全国的新课改提供经验,同时要把广东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基于这些考虑所以有今天的座谈会,形成一篇即时文章来发表。

第一:文章要比较客观,比较全面的,比较准确的反映新课改,同时要高扬一个主旋律:(调子要高昂要积极,要支持课改,是一个表态)新课程遇到挑战。

第二:我们的座谈会要比较尽量客观的反映事实,使教育部和政府可以看到广东扎扎实实的做了那些事情,对与推进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我们的座谈不要回避问题,要敢于实践,把面临的实际问题也要表现出来,要有我们的思考,教育部刘坚说过,推动的时候要从上而下,同时深入时候也要自下而上,为教育部提供经验,此次座谈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同时也希望由基层来影响全国,来影响教育部,让大家对此次座谈会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此次会谈7月份通知,假期赶来,感谢大家.韶关,广州,其他地区的同志有事没有过来,今天的会议比较仓促,是临时性的任务,但是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从理论上讲请老师汇报基本框架,然后由大家讨论,综合考虑,然后就细节问题再展开讨论,下午是开放式讨论。

过程:

第一,老师先做汇报。

第二,整理框架,还可以会议讨论任务明确就是整理出来.

广州三中杨思冰老师做汇报基本框架:

今天在这里代表广东省教学最高水平的教师做汇报,如有讲错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批评,我们反复搞了几次,后经一些大师看后不是很理想,昨天又整理一下。

标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最初的题目

昨天修改后改为 潮起珠江  副标题 新课程广东实验区历史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一 源头活水滚滚来(态度高扬主旋律 也是广东的同志对一年课改新课程的态度和基本认识)

这些都是暂定的,下面我们看看子标题

1 对历史价值的认识

实际上回答我们教历史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

2历史就是对历史意义的重新构建。

3我们的学生观(新课程下发展性认识学生,要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4我们对历史新课程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是对教育教学形式的一种判断,对于教学评价的一种判断,学生的历史兴趣是否被激发了,学生自主能力是否被发展了,学生的素质是否提高了,我们如何判断,所以有了一个:判断标准是什么?

这是第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表态,但是他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在第二部分

二 风乍起 吹皱一江春水   是文章的重点

实际上就是新课该在我们广东是怎么做的。

1我们是怎么转变新教师的观念

(1)              教师在新课程面前的心态。

(2)              我们做了什么。

经验派(把长期的经验拿来)、拿来派(希望别人先搞经验)、骑墙派(摇摆不定有时支持有时反对)、激进派

对新课程满腔热情,希望一夜搞成。我们对这些老师的观点看法那么我怎么来转变。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怎么转变这些观点。

第一 培训 

各个县都有自己的培训。

第二 教学探索 (教学设计)

就是广东做了那些探索,包括魏老师做的大量努力,出的书,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老师具体做了什么。

现在已经出了2本书,同时也有老师的经验 这也是我们书的重点,就是我们教研室做了什么,我们一线的老师做了什么。

第三 课程资源开发

包括课前资料的准备,研究性学习了。

第四 评价

我们对新课程应该有什么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说,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时与传统态度不同,这种评价我们要把他表现出来.

三 半江瑟瑟半江红

新课程实行一年存在那些问题,我们大致思考列了以下4点

1 问题

(1)              新课标,教材教学过程,新课程的教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教师观念的问题

(3)              培训问题 (培训这一块存在问题)

(4)              评价问题  包括学校对新课程的评价等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考试应试  高考制度 与新课程的配套问题 是高考为新课程配套  还是新课程为高考配套 他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评价问题还是对高考制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了我们如何解决问题,一定要有高度 力度  深度 和震撼力 我们的弱项是 我们都不是决策者,如果把我们的思考上升为决策,那我们的这篇文章的价值就表现出来了,我要汇报的就是这些。

2思考

 

 

 

老师讲话:

大家对整体框架,自由发言 大家考虑以下,在那些方面做修改

发言人1 标题

题目修改  广东历史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标题应改 风乍起,吹绿一江春水

关于  第三个方面就是谈问题 最好起一个小标题
最后是期待

发言人2  顺德区教研室梁仁华老师

有过思考,在时间到一定的时候要搞一个学术座谈,把经验形成文稿,广东课改有许多期待和问题,在全国是第一篇,对课改是一种梳理,课改推进十分艰难,课改刚刚开始好象就要结束,同时杨老师很谦虚,我们的文章搞出来一定要有高度,深度,力度,一定要搞好,我们的课改是在探索,我们的文稿也要鲜活,要体现这个风格。我们顺德师生会谈纪要,效果很好。但是标题和我们的标题有一些相同的地方。珠江潮 是否可以改

同时应该有老师的谈话  这样比较鲜活  不死板 从小标题来看  直观性不是很强

从第一和地二有没有重复的方面

我认为第一 主要谈观念  第二主要谈实践 问题

(第一部分也应该包括老师的问题)

第三 部分 一些问题一定要面对,其他相关的问题 我们要真正的说出心声

发言人3 汕头市教研室王溅波老师

四个小标题层次感很好  具体的内容不是很清

在威海会议上  3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课程目标是法定的,作为教学目标它是等于和大于课程的目标最好根据学生,资源安排,但是考试目标,指出高考可以小于等于课程目标,我认为此点对于减少学生负担有帮助。课改要取得成功,我的看法是,课改有许多形式的问题,但是又必须有,老师在教学方面必须减轻负担,师生互动也好,我感觉初中的课改比较平缓,他有3年的准备时间,同时初中的教材内容减了很多,只讲最主要的环节,就给老师留下了许多空间,所以高中要有一个减负环节,否则课改是很难的。高考应该对课程目标有些删减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老师和教研员认为 必修太粗 选修太细 许多地方相当于一句话代表一本书  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  他的必修要做到选修是比较好。

现在必修部分要改,我们应该提出一些课标问题,他们说给老师留一些空间,但是空间有大有小,比如王安石变法,版本相差太远,高考题目回潮,不同版本内容相差远,我担心最后总有人会吃亏,我认为所有的版本都不是从减负出发,什么都想讲,要讲,从选用版本来说大家都反应讲不完,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提,教材的问题多,是教授的表述,不是很适应中学,我们也要说出来,同时也要遵循规律,给大家一个实施的时间,初中的节奏比较好,高中要学习一下。

东莞市教研室毛雁行老师讲话:

威海会议的讲话,其实意见不是很一致,我觉得我们在做这个问题要有2个基本评价

1   对课改  对课标 对教材 的评价

2  要对未来课改的走向  高考的导向判断  不是迎合,但是可以做一些有影响的工作。可以做一个课改实际情况做一个评价,要有一个倾向的认识,从课改方面的提纲上看,我认为我们还是太过于乐观了。虽然我本意非常乐意非常支持改革,也就是课程改革是必须的,同时课改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书的 粗糙,操作性不强  我要突出  减负 否则很难发挥潜力,我们的课改要给老师和学生留出空间,包括考试的改革,考试不是题有多难,我们东莞三次课改老师都参加,简单说,年轻一代他们的框框比较少,实际状况是我们不能够太乐观,最后我做了几个方面的努力 ,我们东莞的课改老师都参加了,那有不想改的,老师曾说过,其他地区都是说的多,东莞是做的多。后来我在考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第一,最后一单元不考  第二 开放性问题  要给学生空间,所以我觉得课改还不是真的乐观,所以我们要看看课改是不是滚滚来。课改我们真的要改,想想我们所受的教育,必须要改。

同时教育必须要改,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太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没有必要表达太多的赞誉,我们要表述我们的实际想法和真实问题,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惠州市教研室王桂林老师发言:

我们去年在北京开会,其实也有压制,就是不谈高考。我们是教育观念和国情政体的冲突,新课标,是要这样办教育,但是只要有高考就是有应试,只要有应试就会有扼杀,和压抑,有应试就会有冲突。我们是新课标的在现实中是比较难改,在有限的情况下怎么改,我认为要突破还是要从高考,教材的粗细,如果不突破现有的体制,很难改,对于上次上面调研我对于三加X我是反对态度我们在一线的教师很清楚,造成偏科投机等很多弊病.高考方案虽大体出台,但是我主张高考制度要颠覆,如果选修不考那么怎么学,我认为在现有体制下我们要恢复汇考,严格汇考,强化汇考,然后高考以汇考为参考,我还认为要降低中英数的地位,我们要考核心课程.我们可以采取这个模式,我们靠相关的课程,这样从技术上对于新的高考模式对新课改有益.

第二方面 要强化细节,强化局部,其实老师是受欢迎的,新课标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但是他要回到现实中来,所以具体的细节上说,具体的细节的我可以强化他.

广州东山区教研室赖卫华发言人:

我代表东山区,广大东山区都比较支持课改。其实老师和学生都希望课改可以继续进行,我很赞成这个框架,我提出5点我的想法:

1价值判断 2实践尝试 尝试最普遍的是失败尝试3问题思考 4师生期待

我发言的内容把2点合起来讲 价值判断和师生期待 合起来看

我从4年的经历来讲,前面的路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是这样,新课程就是笼中鸟,我就是要高飞.

教育只有一种规律,教育就是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与社会的发展有冲突地方,这是笼中鸟的意思,教学是一种民主行为模式,教学有多大的民主科学道德开放程度,我们发成绩就有多大,我们经过一端时间思考,我要把我所在学科领域尽量扩大。

第二 把实践和问题思考合并讲。

循序渐进推进新课标,有人讲新课程推进的重点要从学校推进,我们是开展区校联合,来启动学校动力,连,培,教,在最近发现的一个问题和1年前的问题发现不一样,我认为要多谈点问题少讲些主义。许多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把问题归纳如下:

1将来高考的目标是什么?

只要明白高考目标我们就可以讲清讲透。

2新课程的理念可行吗?

新课程是从特点到方法。新课程既不是史实是重点,也不是过程是重点

学科的知识机构不要了吗  课堂气愤激烈就是好吗  偏远的地区可行吗

3各科的作业学生适应吗?各科之间的作业量如何协调。

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三类问题

高高山头立 深深海底行

我们积极响应课改

最终就是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对教学观念的巨大影响

最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他们适应的是社会要求.

顺德一中李长福老师:

结合师生座谈会和现实实践,结合一线教师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专家讲的多 教研员讲的多 但是关于学生的问题知道不多
我们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出发,

1对学习历史有何作用

2对历史学习兴趣的探讨

3对于教材建设的看法和思考

4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模式的思考

5对教学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认识

6对目前成绩平定体系的看法

7对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

学生对于历史的看法,可以从国家,人类,只要是对他们的感悟.

2对于历史学习兴趣的探究

基本数据 调查人数 283

因素 1 个教材不喜欢 2 对教法不喜欢 3对考试不喜欢

我们的感觉是,课改是必要的给了我们很多发挥的空间

举例说明

现代教育制度

旧的:如何说他的好,如何说他的对

现在:我们探讨时有许多建树方面的看法

比如不公平,人选  农村和城市 不一致

2台湾问题

要认识到台湾统一的大局

统一实施的复杂性, 具体分析,从各个层面来讲 ,这是新课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有一个想法,一堂课自己讲完,学生并不一定爱听,讨论很激烈学生兴趣提高,互相合作的精神提高.

我曾设计了一个问题,香港为什么能够回收?自己发挥,给他材料,说明改革是有好处的.

学生也有很多想法

一个现实问题  自己出题 我们第一个学习开展很多活动,但是下学期要有八校联考 所以问题来了,由于考试,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多压力.

在这个方面没有改革对于我们的课改有很大问题,和压力.

还有困惑和期待,我总的来说,给学生老师都带来机遇,但是还是困难重重.

 

 

 

广州广雅中学的龙卫东老师发言:

今年不久,全国十佳学生,其中一个是我的学生,他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的成功主要是创造发明,在广州有两个学校招生很有优势,现在评选的条件变了很多,我认为这个导向很好,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我想提的就是,我自己的想法是: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那就是课程改革符合历史的大趋势,做为广东应该是一个领航的作用,应该有先进性,开拓性,2004年我们在北京研讨来说,我最希望看到的不是你怎么说的,只是想看你是怎么做的,我也不希望看到专家给我们洗脑,我当时的一个想法,我看到经济的起步,不是十分贴切,我联想到19世纪近代化,我感觉像师以长技,90年代我已经是一个老师,后来也搞过一些开放式考试的式样,然后到现在的课改,现在高中的课改就像老师提到的,没有评价体系,很多问题就只能在约束中.初中课改比较平稳,

我的思考:

专家理论和教师的实践和实际实际容易脱节

我也做的课改的调查

希望在历史课上有兴趣  但他们也有鲜明的观念 关于考试

在广州的教研的活动比较规范,每次有2热点:1疯狂的去复制教案   2问教研员以后考什么?

老师备课辛苦 材料少   还有一个就是 考试的考点问题

其实不在于给老师洗脑,老师也是受害者,其实真正操纵老师的是两个长,给老师的压力是  家长 和 校长的两个评价

我也有一个想法就是减负  这点很重要.

第2  就是教师的培训

最有价值的不是理论,教师的心态要调整,世界的色彩是丰富的,不一定是就只有两种,

再有就是教材问题,其他老师说了,我在这里不做赘述.

第3 就是形式问题,

课改不是否定基础,要搞思维,要搞创造,都是很重视基础的.

对于整个课改,要以学生为核心,大家都有一个担心,我的认为是,初中和高中的推行不是衔接的,存在脱节现象,不适应专题化,模块化的学习.

历史的形象,人物,热点,观点,思维,智慧,感悟,体系,专业

 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考虑  普通高中的体系 和 大学招收体系问题.

老师补充:我们也要从成绩上谈一些,我在看到问题的方面,也要看到成绩.

 

老师补充:是不是可以,把成绩单列一个标题,说说我们的做法.

王桂林老师补充:如何弱化八校联考。

 

 

 

 

中山一中肖必勇老师代表发言:

我对新课改非常乐观,我认为青山遮不住,必将东流去

我觉得现在的考生,我们没有必要太过紧张,我们应该定位与学生实际操作.
建议: 1学生负担重,我们学生要学八个科目.

2学生的评价,老师经历有限,知识性试题,或者网上试题,试题知识点比较底,或者是比较陈旧,

所以 能否可以编一个综合题库

3有效性的问题

能否把教学设计,成书 提供借鉴

4与信息技术整合,师生互动性差,能否联系一些学校提供资源或做法.

揭阳市教研室陈映和老师发言:

大家都对课改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都是积极支持课改的,但是有一个担心.就是高考试题的回潮,学生就怕课本,我们那边选报历史人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对新教材以后的考试缺乏信心.不管定哪个方案,对我们的课改会有困难.

关于选课问题:选修人文方面的学生,至少选3个模块.

阳江市教研室梁国海老师发言:

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转变过来,要看高考的指挥棒,教材是新的,但是我们的老师还是老的教法,

1课改从我们那里是从教学条件还没有能跟上来,还是很简单,

2 教师条件,许多老师是代课 初三是不开的 我们的课改组是不是太理想了,许多老师半路出家,这样对历史的把握很难.

3评价体系还没有出台,主要是要看高考成绩.

汕头市金山中学李绍金老师发言;

大家从宏观角度谈 ,我从微观角度谈谈我的学校的一些做法,我们校长说,教育要有理想,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

1是强化备课组的作用,备课作用,我们一年搞了三个对外的公开课

2学校尽量为课改,研究陶行之教育思想

3硬件投入,我说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教育资源方面是图书馆问题,最后我们新建了图书馆

4师资培训,鼓励实验,敢于实验,我们师资不足,我们搞分学段上课,这样对师资的需求减少.在高一开始就开选修课,一共开了40对个选修,

对于历史科目方面:

理论方面:讨论 史学观 教材观 学生观

史学观两个方面  文明史观 教材观

教材观我们可以从新调整,进行删减

学生观:相信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比较活跃

教学形式多样: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老师和学生各提一个题目。

我们的授课:把课程标准作为标准,上课的目标要高于教学目标,考试低于教学目标,最后把学生评价,和课堂表现结合。

我们遇到的困难:

1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困难,时间仓促,工作量大,

能不能大家合作,

2初中高中的衔接问题,也影响课程改革

3大班的问题,学生多,很难组织。

4学生社会知识储存不足。

5环境的制约 (法制环境,安全问题,社会调查方面,学校内部环境,上网问题)。家庭环境的制约。

6考试评价的制约。

 

 

 

 

广州美术中学黄凤仙老师发言:

我的认识:

达到目标 :学生爱历史爱学爱老师,但是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我的看法,我也看了典型的大家的考试,讲课不超过15分钟,考试成绩很好,老师上的课有他的奥秘所在,还有一个减负的问题,是不是作业少了,在学校时间少了就是减负呢?我认为我们的要解决核心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学到自己实用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提高兴趣。我的观点是玩中学,如果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就很喜欢学,我最近看了《感知学习最快乐》。按书本学生不一定适应,另外我认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面要多肯定学生,积极评价学生,后来我搞了几个活动,让学生写历史杂记,我认为兴趣很重要。

清远市教研室李雄飞老师发言:

听了大家的发言有很大启发。我们最近考了历史,清远地区分为两块,可能是经济原因:

我认为有四个问题

1高考的模式不明确。

2我们的课改的理念和实际的矛盾是明显的。

3压力的问题,办学的压力,家长的压力。

4办学资源的问题。

记录员曹军辉的看法:

第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改是必要的,但过程是艰难的。

第二 先给标准在说话,我们在判断事物的对错的时候,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否则很难判断,课改也是如此。

第三 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有间隙,理论应该出自实践,这样更有说服力,真正的课改提出应该是一线的老师。

第四 课改实施的客观实际和条件受到制约,不同的地区有着鲜明的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经济基础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同时也就势必会影响到课改。

第五 课改本身对老师素质要求较高,而不仅仅在于课本或学生,这点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

第六 要该就要那出实际的行动和魄力,否则课改只是空话。

第七 太多人都是在坐看风云起,看的多,听的多,说的多,做的少。

第八 其实很多优秀的教师,一线的教师,若干年前就一直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在我看来新课改其实并不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第九 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我很相信“存在即为合理”,我想问的问题是,新课程改革最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才可以做到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

第十 我是支持课改的!我会努力尽自己的薄力,使我们的教育更人性化!

 

 

 

老师总结:

三点

第一 海口举行的研讨会等一系列会议,但是我认为今天我们的座谈会的开的很悲壮,很深入。因为我们是愿望美好,问题重重,自古以来,埋头苦干的人就是民族的脊梁,今天我们来的就是不仅是广东的课改的脊梁更是中国历史课改的脊梁

第二 假期的关系,我们不愿意耽误大家的时间,一个是对于框架讨论,大家的发言是放开了,对于以后的成文会很有帮助,下午边考察边交流。今天应该感谢毛老师,表示谢谢。我想今后还要召集大家进行交流,今天是个开头,也希望大家支持。

             2005.8.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